作文学批改模式探究
2017-12-06平国臣
平国臣
摘 要:从作文批改角度对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作文效果提出了一点看法、做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批改探究;模式创新
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在中高考的分数比例上,作文的权重越来越大,甚至于,在有的地方,试验了仅考一篇作文的特例。可见,作文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前途。学生激情30分写好的作文,教师要花费很长时间精批细改,发下批改好的作文本,学生大多只是粗略地看看分数和评语,然后束之一边,木然地等待下一次再写,为什么呢?
老师的批改可谓殚精竭虑,耗时费力,一个个一行行红色的批阅文字,倾注了老师大量的精力,但是,却没想到是这样的一个后果,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没有及时参与,少了主人的积极性。因为整个评改都是一如既往的是语文老师说了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更谈不上发挥了。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缺一不可,一味的老师唱独角戏,这种语文教学没有与时俱进。在作文批改过程中,学生同样是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自然少了积极性,时间长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怎么能不受到影响,如此往复,学生作文还谈何积极性,知识和能力又怎么能得到转化呢?
鉴于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就批改这方面做了些许尝试,既然作文批改不再由教师一人完成,而是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群体的智慧,让每一份习作在学生的关注下不断进步。笔者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学生自改
学生作文写好后,我先让学生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诸如书写情况,有无错别字,有无病句等,让学生自己为自己找问题,有益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信心的培养。开始有些难度,但渐渐地学生就能适应,而且不断进步。
2.教师初改
笔者是结合合作学习小组进行的,让各小组的部分作文交上来进行批改(这是有计划、有目的,不是随意批改的),保证每个小组批改的作文水平是在一个层次上,以达知一篇知一组之效。
3.小组试改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要能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还要能突显老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初改的作文有意识地选择不同层次作文的代表,把这些篇目提前准备好(当然,这些作文的优点和不足都是典型而不交叉的),然后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批改,并工整书写50字以上的简评。然后,老师先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对批改的文章进行评点,而其他小组可以提出新的评点意见,也可以就上一组的评点意见进行补充、或是提出不同意见,最后,由作者本人或是老师作一个终评,这样的批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高,收效也最好。
4.学生互评
小组试改,基本上了解了批改的规范,这样学生参照前面的例子,以小组为单位,组间进行互评。互评时,教师除了对错别字、病句等常规性方面作些要求,对眉批、总批类的评语作些指导外,别的不作统一要求,一个评过后,还可以让组内另一个同学再评,只是要求不同的人评过后要写上不同人的名字。
5.对比自省
互改后,学生把前两次的批改(即自改和互改)的情况再作以比较,在比较中再有收获。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一次作文,一次收获”,为了保证学生的批改收效更好,笔者常会(不是每次都这样做)让学生就自批自改进行评点,在评点中不断地提高自己批改的能力水平。
6.教师再评
教师的再评,就不再单单就作文的质量开展了,而是就作文质量和批改质量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评价,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而且对学生写和改的积极性调动都会很有作用。
这一系列的批改模式调动了全体同学的写作热情,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鉴赏水平,在鉴赏水平提高的同时,大部分同学都变得非常乐意写作,就连以前最怕写作的同学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写出较好的习作。
同学互评、点评也很中肯,因此他们感觉更平等,学生更乐意接受,效果很好。我在点评前提醒学生注意口语交际技巧,告诉大家真诚点评,先说好的方面,再委婉点出对方不足,这样学生更乐于接受。同时,学生也能非常直观地发现他们自己身上的问题,被点评的同学也就会主动地改正。
這种批改模式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我又调查了学生,极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这种新模式。有的同学说:“作文自改,让我自己有了一次有计划的改正机会,似乎多了一次写好作文的机会。”当然小组内代表互批,既让这些学生锻炼了能力,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学生互改、教师评点等都是切中问题,而且是在学生自改和互改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老师的评点更有的放矢,收效显著。特别是老师在对批改的学生之评语同时进行评点,而学生的评点之语又何尝不也是一次作文呢?
作文教学之路是“漫漫而修远”,其中的滋味,只有探索者才会真正地品尝到,而只有品尝到个中的滋味,才会感受到,作文教学之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摸索,给学生更多快乐,更多收获!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