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观察 善于思考
2017-12-06仝德清
仝德清
摘 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育活动中,如何切实帮助学生解析物理,预防使用记忆力一味死板地背诵知识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广泛热议的话题。主要结合近年来工作经验,以苏教版初中物理课程为例进行分析,以期起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观察;思考;初中物理
初中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作为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物质基础的科目,细致观察生活与深度思考在物理学习活动中显得十分关键。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课程的初中生而言,生活中一些神奇现象不断刺激着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想要进一步进行知识探究。
一、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现状
其一,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影响初中生的学习发展。长时间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家长比较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强调教师的主导功能,忽视初中生学习主体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选用的教育方法比较守旧,極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成长。其二,教师选用的教育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过度关注知识的教育,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的安排学习,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基本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此种守旧的教育思想导致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其三,课堂教学评价形式过于单一,忽视对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落实有一段时间,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许多教师依旧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依然选择对比分数的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题海战术,实质就是以教师为核心的知识灌输过程,极大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记忆相关数据实验,却并没有要求学生细致解析实验问题与现象,进而偏离了课程教育的初衷,进一步影响到课程教学质量。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观察思考的重要性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育中,每一个物理定义的确立,每一个物理定律的发现,都必须要建立在实验操作验证的基础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其对物理课程的发展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与思考作为主要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解析,可以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有利于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初中生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培养,结合一定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获取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积极开展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绝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对于教材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与物理公式的理解存在难度,在学习时经常会产生一种枯燥的感受,导致其思维禁锢问题。基于此教学情况,教师需要在教学新知识过程中,科学联合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知识的内化迁移,加深学习印象
观察与思考作为思维认识的物质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其知识,以此实现内化迁移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需要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精心设置教育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并不等同于学生已经掌握其知识。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习反馈,为学生提供更为新颖的学习材料,将教材中一些生硬复杂的知识转换成为顺口溜、大纲的方式,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尽可能做到准确、简单、价值性、时效性。
四、关注理论实践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乘坐汽车过程中若是我们观察窗外的景物,就会发现四周的树木、车辆、人群、景物都是向后退去,但是若是细致观察会发现它们退后的方向是不一致的;离自己距离近的物体,如道路两旁的树木,经常是一闪而过的;而离自己距离较远的物体,如远处的高山、村庄,则会在视线内停留一段时间,直至脱离视线之外。教师可以利用近处的小树与远处的村庄,引导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物理定律判定。在学生学习思路出现偏离时及时进行引导,不断深化学生观察的重要性,进而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大胆猜想物理定律,并借助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学习猜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制定层次性学习任务,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从整体上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绍炜.浅析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J].广西轻工业,2015(3):133-134,142.
[2]王德荣.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