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宝琛教育改革思想及其成因探析

2017-12-06陈超

海峡教育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光绪师范学堂

■陈超

陈宝琛,生于1848年,卒于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福建闽县螺洲人。十三岁成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二十一岁中进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编修、翰林院侍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光绪十—年(1885),以“荐人失察”之由,被降五级调用。恰逢其母病逝,回籍丁忧,从此辞官赋闲福州。在闲居家乡的二十多年间,陈宝琛身体力行,积极投身于办学活动,开创福建新式教育大业,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探析陈宝琛的教育改革思想,不仅有助于教育史的研究,对当下的教育改革现状亦有裨益。

一、陈宝琛的教育实践活动

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重。陈宝琛审时度势,认为,“世变急,非兴学育才无以相济也”①。正是在变教求才、教育救国思想的指导下,里居期间,陈宝琛开始了在家乡的教育实践活动。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颁布并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光绪三十年(1904)由张百熙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因其颁布于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陈宝琛是福建新教育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他的教育实践活动可分为“癸卯学制”颁行前与后两个时期。

(一)“癸卯学制”颁行前的办学活动

1.出任鳌峰书院山长。光绪二十一年(1895),陈宝琛任职福州鳌峰书院山长期间,对旧式教育机构进行改革,如践行经世致用的理念,把“时务”“经史”并列为书院的主要课程,并开设了“算学”等新式课程。

2.创办福州东文学堂。光绪二十二年(1896),陈宝琛与福州举人林纤等人在南台苍霞洲创办“苍霞精舍”,该精舍是福建最早的新式普通教育学堂。光绪二十四年(1898)七月,创立福州东文学堂,以学日文为主兼学汉文,陈宝琛任该校主理总董。这是福建在“戊戌变法”期间首设的新式中等教育学堂。

3.创办私立福州蚕桑公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冬,经过陈宝琛等士绅的“募集捐资”,1900年成立了福州蚕桑公学,这是福建最早的私立实业学校,为福建官立蚕业学堂之前身。

帝师陈宝琛

(二)“癸卯学制”颁行后的办学活动

1.创办福建两极师范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4),清政府颁发“癸卯学制”后,福建各府县的所有书院皆改为学堂。大量学堂的出现,造成了师资的匮乏。陈宝琛“以教育根本在小学,而关键实在师资”②,于是将东文学堂改组扩充为官立全闽师范学堂,后改名为福建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8)正月,福建师范学堂改名为福建优级师范学堂,陈宝琛任学堂监督。这是福建第一所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师范学校。此外,陈宝琛还设立了附属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作为各类师范生实习的基地。

2.接办福建高等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3),闽浙总督许应骇奏准设立闽县大学堂,聘请省绅叶在绮为总教习。但因《钦定高等学堂章程》规定全国只设京师大学堂一所,省会均为高等学堂。因此,全闽大学堂改为全闽高等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4)又改名为福建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6)福建高等学堂因叶在绮病重而改由陈宝琛兼任学堂监督。这是福建第一所大学预科学校,学生毕业后可升入京师大学堂。

3.创办福建官立中等商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7),福建官立商业学堂成立,陈宝琛为第一任监督。一年后改名福建官立中等商业学堂,这是福建近代第一所公立中等商业学校。

4.创建福州农事试验场。光绪三十二年(1907),陈宝琛在福州西湖一带创建了福州农事试验场,这是福建官立农业学堂的前身。

5.创办女子职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7),陈宝琛在全闽师范学堂加设了女子师范传习所,由其夫人王眉寿任监督。光绪三十三年(1908)陈宝琛创办福建女子职业学堂,也由王眉寿兼任学堂监督。这是福建最早的官立女子职业学校,首开福建女子新学之先河。

6.成立福建教育总会。光绪三十一年(1906),自福建推行新学以来,陈宝琛等士绅认为,“学务繁重,不可无联合商榷之机关”③,遂发起并成立了“闽省学会”,一年后改名福建教育总会,陈宝琛为会长。总会在陈宝琛领导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振兴福建近代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陈宝琛奉诏进京,担任幼帝溥仪的老师,但他不忘初心,仍然兼任福建教育总会会长的职务,继续关注与支持着福建教育事业的发展。

陈宝琛书法作品

由此可见,陈宝琛为福建近代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凡所兴创,皆纲举目张,而需款之擘画,举事之层累曲折,心力瘁焉”④。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满园桃李。“三十年来,闽省内外南北仕学有名绩者,大率先君所种植长养者也”⑤。陈宝琛不愧为近代福建新式教育的开拓者、实践家和奠基人。

二、陈宝琛的教育改革思想

陈宝琛担任过主考官和江西学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不断总结自己的办学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主张,逐渐形成一套包括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模式以及学校管理在内的比较全面系统的教育思想。

(一)明确教育目的

陈宝琛从甲午战后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国情出发,认为教育是育人、强国之本。教育在于“兴学育才”,兴“新式之学”,育“有用之才”。他认为中西之间之所以存在差距,是因为人才匮乏。因此,必须以西学实用之科学,弥补中学之不足。学堂应该开设算学、理化、史地、教育学等系列近代课程,“使人人知义理,人人知爱护国家,人人能自立,而后国民之资格始备,而人才亦出乎其中”⑥。也就是说,只有“知义理”“爱国家”和“能自立”者,方可称“人才”。陈宝琛所推行的废旧学,开新学的教育改革,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教育以封建治术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做法。

(二)制订教育方针

陈宝琛虽是科举进士出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他对西学并不抵触排斥,而是吸收借鉴。他认为,“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他认为,中国要自强,既要学习中国传统旧文化,又要学习西方新文化。“在既成的旧文化中,推陈出新地再增加些继起的新文化,扶植于后一代的青年弟子的精神之上,使他们去改造环境”⑦。所以,他在开办近代新式学校时,始终把学习西方这一思想作为他的办学方针,并加以贯彻落实。他在设立师范传习所时,所聘请的教师就是福建省第一次派赴日本学习师范教育的毕业生。1906年他又从高校选派40名留学生赴日本东京专门学习师范,学成后回校任教,于是形成了“东高(东京高等学校)派”⑧。

(三)改革教学内容

由于对旧学弊端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西方自然科学的远见卓识,陈宝琛在教学内容上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大胆改革。陈宝琛在学堂内设置了自然科学和技能学科,如初级师范课程除了《修身》《经学》《文学》等传统科目外,设有教育、外语、体操、图书、习字、手工等通习课,还分科开设史地、数学、理化、动植矿物等课程。尤值得一提的是“农工商业课”的开设,在中国实属破天荒之举,这对师范生了解生产劳动实际,开拓视野,强化自身素质,起了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⑨。

溥仪与老师朱益藩(左)和陈宝琛在御花园养性斋.

(四)扩大教育对象

师范学堂兴办之初,陈宝琛就将一批旧科举制造就出来的秀才、贡生、举人招收进校,让他们接受新式教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宝琛主张男女平权,首创女子教育。在封建社会,中国女子被长期禁锢于家中,没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清政府在实行“新政”(1903)后,仍然强调“少年女子断不宜令其结队入学”⑩,直到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女子学堂章程》,才允许女子入学。而陈宝琛早在1905年就已打破陈规陋习,竭力支持其夫人王眉寿创办福建省第一所女学堂。第二年,陈宝深又开设了女子师范传习所,作为全闽师范学堂的附属女学。陈宝琛扩大教育对象,打破了中国数千年来教育只面向少数人的传统局面,开拓了时代的新风气,表现出其非凡的胆识和勇气。

(五)开创办学模式

陈宝琛办教育决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为了适应近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陈宝琛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从纵向看,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从横向看,有基础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从门类看,有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从层次看,中学有初级和高级,大学设预科、专科和本科,逐渐形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

(六)加强学校管理

陈宝琛创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各类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教师的管理上,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按学年与学期先拟定教学进度表交给教务处备案;教师上课要准时,讲授要认真,内容要充实,方法要得当,循循善诱促使学生学有所获;如果学生在课堂内尚有不明晓之处,教师课后要继续辅导,直到学生完全明白为止。在学生管理上,陈宝琛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上课、自习、考试、作息、膳食、请假以及言谈举止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尤其对学生的品质、学业以及平时的表现更是严格把关,考查有据。

三、陈宝琛教育改革思想的成因

(一)民族危机的触动

陈宝琛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最为深重的时代。陈宝琛“每念中国大局,往往中夜起立,毗裂泣下,恨不能竭犬马以图报千万一也”。正是基于救国之责任感,陈宝琛努力探索自强之道。他认为挽救贫穷积弱的国家,就要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应该说,陈宝琛的教育改革思想既是对当时社会急剧变化的一种反应,也是晚清有识之士应对内忧外患的产物。陈宝琛在全闽师范学堂开学典礼的告文中指出:“诸生今日来学师范,后来即为国家担当教育责任。自治其性情,而后能治人之性情;自励其志节,而后能励人以志节。吾闽数年后之学风方于诸生券之,谁谓皋比非事业耶?”可见,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下,陈宝琛紧扣救亡图存的时代脉搏,凭着教育救国理想和对新式教育的卓见,努力探索教育之道,构筑起自己独特的教育改革思想。

陈宝琛墓(福州市马尾区君竹村西登龙岭)

(二)闽籍先贤的影响

在福建的先贤时哲中,对陈宝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林则徐、沈葆桢和严复。林则徐和沈葆祯的经世致用思想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社会改革的主张对陈宝琛影响很大,而严复对陈宝琛的影响重在提倡西学和新式教育思想方面。

林则徐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又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主张坚决抵抗西方列强入侵的同时,又提出要以经世致用的态度学习西方先进的“长技”。林则徐的这种求真务实精神对陈宝琛日后创办新式教育影响深刻。沈葆祯是晚清重臣,在洋务运动和船政建设以及抵抗外侮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陈宝琛对林则徐和沈葆祯二人均十分推崇,并以之为自身学习的楷模。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和陈宝琛是同乡,也是最为信任的挚友。特别是严复改革中国教育制度的设想方案,对陈宝琛开办新式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家庭熏陶与人格魅力

陈宝琛出生于世代书香的官宦家庭,幼年时期,同父亲陈承裘在布政公陈景亮的官署生活,其父陈承裘忧国忧民、乐义好施,重视教育的言行,对陈宝琛影响很大。少年时代历从名师,饱读圣贤经典。纵观陈宝琛一生丰富的阅历,从没有离开过教育。他谙熟科举教育,并对当时教育积弊予以整饬,主张选拔人才应注重德才兼备;倡导“学惟世用,用贵适时”[11]的人生哲学。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以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吸纳“中西理多同思,合其学为—”[12]的思想。入翰林院后,陈宝琛与张之洞、张佩伦、宝廷交谊深厚,他们四人“每奋发言事,守正不阿”“时号清流”,又称“枢密四谏官”。陈宝琛因为言辞激烈,“跨历风发”,被朝野看成是“清流党魁”[13]。正是陈宝琛的先进思想和人格魅力,为他的教育改革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陈宝琛《元诗纪事》

总之,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陈宝琛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对中国传统教育在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模式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而全面的改革。他先进的教育思想,不仅为福建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当前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也具有十分积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意义。当然,由于陈宝琛生活在新旧思想碰撞、中西文化交融、政治风云复杂多变的时代,因此,他的教育改革思想不免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双重性,既有顺乎时代潮流,开一代改革新风的先进性,又有拘于封建伦理,维护封建统治的落后性是陈宝琛所处的时代造成的,我们不能苛求于他。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注释:

①③福建师范学堂编:《福建师范学堂—览》,宜统元年版。

②陈立鸥等:《闽县陈公宝琛年谱》,第79页,刊于美国。

④⑤《辛亥人物碑传集》卷12,团结出版社,1991年,第615—616页。

⑥《福建师范学堂一览·开学告诫文》,第15页。

⑦姜琦:《校庆之意义及其重要性》摘自《福建师范》第一期,1936年12月1日。

⑧⑨檀仁梅、庄明水:《福建师范教育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页,第122页。

⑩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85页。

[11][12]陈宝琛:《沧趣楼文存》(下)第67页,第3页。

[13]黄睿:《花随人圣庵披忆》,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10月,第48页。

猜你喜欢

光绪师范学堂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