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的Meta分析

2017-12-06李巧巧马厚芝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剖宫产切口

李巧巧,李 静,马厚芝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论著·

我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的Meta分析

李巧巧,李 静,马厚芝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评价2009年以来我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现状,为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库及PubMed资源系统中2009年以后发表的、有关剖宫产术后SSI的研究文献,参考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研究质量评价准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Meta分析估计SSI合并发生率,并根据医疗机构等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1 篇, 19篇质量评分为7分,36篇为6分,6篇为5分,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好。总样本量173 319例,2 860例发生了SSI,剖宫产术后SSI发生率为1.8%[95%CI:(1.6%,2.0%)]。亚组分析显示,二级医疗机构SSI发生率2.3%[95%CI:(1.8%,2.7%)]高于三级医疗机构1.4%[95%CI(1.2%,1.7%)]。结论我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剖宫产术后SSI发生率较高,且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发生率不同,应按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监测基线,科学指导感控工作的开展。

医疗机构; 剖宫产; 手术部位感染; 发生率; 医院感染; Meta分析

随着国内“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再次生育要求的妇女日益增多,剖宫产手术数量不断攀升,麻醉意外、术中术后大出血、术后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不断增加[1]。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发生将严重影响产妇的预后,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重要内容[2]。切实掌握剖宫产术后SSI发病率,合理制定监测标准,能够帮助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更有效地开展感控工作。为了解目前国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剖宫产术后SSI发病现状,本研究采用 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近期发表的有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以期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基线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数据库包括 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收录的全文或摘要。文献检索策略: 关键词为“剖宫产”、“剖腹产” 、“产科”、“目标性监测”、“感染”、“切口”、“手术部位”以及相应的英文表达“cesarean section” 、“cesarean delivery”、“postpartum”、“nosocomial infection”、“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China”为限定,进行模糊匹配检索。考虑到自2009年《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开始实施后,SSI监测流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统一,文献检索年限从2009—2016年。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在国内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的研究;(2)文献研究类型为横断面调查或是能够提供横断面调查数据的研究;(3)文献明确列出了剖宫产病例数和术后SSI例数,或能用数据计算出所需数值的研究。排除标准:(1)在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的研究、未注明或不可查见研究机构等级或类别;(2)文献信息不完整,不清晰或出现逻辑错误。重复发表的文献仅纳入1篇。

1.3 数据筛选方法 完成文献检索后,由2名评价者分别对检索结果进行初筛及全文阅读筛选,通过讨论分析决定纳入文献。从入选文献中摘录以下内容:题目、作者、发表期刊、发表时间、研究起止时间、研究地区、样本量、剖宫产病例数及术后医院感染病例数。

1.4 数据质量评价 观察性研究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质量评价标准,本研究采用Loney等[3]提出的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研究质量评价准则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该准则从研究的抽样方法、抽样框、样本量大小、测量标准、测量过程、应答率、研究对象描述和置信区间计算等8条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估并评分,每符合一条标准计1分,得分范围0~8分,得分越高文献质量越好。

1.5 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Q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I2≤50%,P>0.1)或随机效应模型,采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Meta分析的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检索到2009—2016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754篇,最终有61篇满足纳入标准。见图1。所纳入文献的研究时间跨度为8年,总样本量为173 319例,不同研究样本量相差较大,介于276~13 798例,中位数为1 708例;研究对象包括二级医疗机构27个,三级医疗机构34个。见表1 。

图1 文献检索纳入流程

61篇纳入文献中,19篇质量评分为7分,36篇为6分,6篇为5分,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好。已发表文献最常见问题为未详细对目标人群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大多数文献未报告SSI发病率的 95% 置信区间,详见表2。

2.2 Meta分析结果 异质性检验,H=2 031.18,I2=97.1%,P<0.001,研究结果具有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加权合并结果:173 319例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剖宫产患者中2 860例发生了SSI,剖宫产术后SSI发生率为1.8%,95%置信区间(95%CI)为1.6%~2.0%。各项研究发生率及所占权重见图2。

表1 剖宫产术后SSI发病率Meta分析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表2 剖宫产术后SSI发病率Meta分析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图2 剖宫产术后SSI发生率Meta分析森林图

2.3 亚组分析结果 将SSI发生率按照医疗机构类型进行分层合并。纳入研究的二、三级医疗机构剖宫产病例分别为 63 889和109 430 例,其中发生SSI 1 361和1 499 例。随机效应模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三级医疗机构剖宫产术后SSI发生率分别为 2.3%[95%CI(1.8%,2.7%),P<0.001]、 1.4%[95%CI(1.2%,1.7%),P<0.001],二级医院发生率高于三级医院。见表3。

表3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剖宫产术后SSI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

2.4 纳入文献偏倚分析 采用漏斗图分析发现,各点相对于效应值阳性率的点估计值不对称,较明显的偏向于右侧,提示纳入的研究可能存在发表偏倚。见图3。

注:图中r为剖宫产感染率

Figure3Funnel plot for Meta analysis on incidence of SSI after cesarean section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病人安全”项目研究显示,SSI在中低收入国家是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总体发生率达11.8%(1.2%~23.6%)。SSI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造成患者再次手术或再次入院,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和医疗资源的严重消耗[56,58]。我国相关监测工作起步较晚,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明确指出了SSI监测流程,统一了SSI发生率计算方法,并要求各级医院积极开展监测工作。

本研究综合了61篇研究的SSI发生率数据,Meta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后SSI综合发生率为1.8%(95%CI: 1.6%~2.0%),其中二级医疗机构发生率(2.3%)高于三级医疗机构发生率(1.4%),提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应按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监测基线,科学指导医院感控工作的开展。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还应积极提高SSI防控能力,认真落实卫生部发布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分层前后纳入文献间都存在较大异质性,可能与不同研究的监测手段方法、患者诊疗技术等因素存在差异有关,提示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应尽可能统一各级医疗机构的SSI监测操作方法,建立SSI监测标准操作程序,加强工作质控,使数据更接近真实,保障结果更具有外推性。此外,还可考虑借鉴美国国家医疗安全网(National Health Safety Network,NHSN)经验,使用标准化发病比(SIR)代替SSI发病率,利用稳定的风险模型评价SSI发生状况,以便于不同科室、不同医院间的比较。

此外,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本研究仅对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2)由于大部分纳入的研究未具体列出研究期内不同年度SSI发生情况的原始数据,导致本研究未能依据时间段进行亚组分析,难以发现其中的逐年变化趋势;(3)国外研究显示,有12%~84%的SSI是在患者出院以后发现的[65],出院患者SSI监测与在院患者SSI监测同等重要,但由于纳入文献中仅极个别文献报道了院外SSI的发生情况,无法采用Meta分析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建议逐渐开展和完善此方面的研究工作,进一步为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数依据。

[1] 汤太清.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4):518-520.

[2] 陈欢,王葳,陈婉珺,等.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及干预研究[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0(2):202-205.

[3] Loney PL, Chambers LW, Bennett KJ, et al.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health research literature: prevalence or incidence of a health problem[J]. Chronic Dis Can, 1998, 19(4): 170-176.

[4] 邢浩莉, 杨洁, 尹晓玲. 1 438例剖宫产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2(4):18-19.

[5] 朱艳宾, 杨敬一, 刘增佑, 等. 8 133例产妇医院感染临床调查分析[J]. 辽宁医学杂志, 2012,26(1):11-13.

[6] 夏福平.30 940例产妇产后医院感染调查[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4,13(7):436-437.

[7] 李媛, 吴芬英, 孙琦, 等. 产妇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23):5937-5938.

[8] 陈静, 张红. 产妇剖宫产围术期切口感染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12):3060-3061.

[9] 周正, 毛郁蕾, 陈文殊, 等. 产妇术后医院感染分析及控制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22):5662-5663.

[10] 段新颜.产妇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3,(s1):50-61.

[11] 金海萍, 曹海华, 杨慧雅, 等. 产妇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浙江医学教育, 2015,14(4):29-31.

[12] 廖小萍, 胡美霞, 陈丽华, 等. 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50(16):22-23.

[13] 陈建芳. 产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分析与防范[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15(6):87-88.

[14] 张琪. 产科医院感染病例分析与预防对策[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34(5):782-783.

[15] 徐立群, 黄燕萍. 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防治对策[J]. 四川医学, 2013,34(2):211-213.

[16] 杨迎春, 韦双燕. 产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 右江医学, 2013,41(3):461-462.

[17] 周金兰.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目标性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30(12):1178-1179.

[18] 陈红波, 谢少云, 贾春美, 等. 产科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25(8):1873-1875.

[19] 余春风. 急诊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5,32(10):1041-1042.

[20] 黄冠新, 廖丹, 班莉婵, 等. 目标性监测和综合干预对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的影响[J]. 广西医学, 2015,37(3):398-400.

[21] 刘玉青, 张姝, 赵慧英. 剖宫产产妇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22):5647-5648.

[22] 林铃,韩柳,刘开顶.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24):6203-6205.

[23] 周江清, 王驰. 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31(2):155-156.

[24] 柴荣君, 于秀娟, 罗淑娟. 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调查及预防控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15):3843-3844, 3881.

[25] 魏振玲, 黄华. 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原因及干预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3):715-717.

[26] 严沁萍. 剖宫产妇女发生院内感染高危因素探讨[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5,21(3):224-225.

[27] 李越峰. 剖宫产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究[J]. 河南医学研究, 2014,23(10):131-133.

[28] 韩朝晖, 任青玲. 剖宫产后切口感染高危因素调查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20(33):169-170.

[29] 王云, 孟远霞.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分析及预防[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32(3):124.

[30] 陈静.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吉林医学, 2015,36(7):1459-1460.

[31] 杨英, 田加珍, 朱慧英. 剖宫产切口感染临床特征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3(20):4956-4957, 4960.

[32] 刘秀兰.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22(8):94-95.

[33] 王鸿儒.剖宫产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11(14):1158-1159.

[34] 蒋成敏, 李娅. 剖宫产切口感染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29(5):424-425.

[35] 李喜梅, 张彩萍.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14,32(13):147-149.

[36] 刘惠芬, 卢林.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的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33):124-125.

[37] 王玲. 剖宫产手术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11(20):174-175.

[38] 姚成莲, 梁琤, 焦丽娟, 等. 剖宫产术后产妇医院感染调查与控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25(10):2357-2359.

[39] 韩阳丽.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58例的原因及预防[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22(11):112.

[40] 刘保彦,赵青,顾雪静.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山东医药, 2015,55(13):56-57.

[41] 吴静,孔双红,姚岚.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3):718-719,722.

[42] 李齐心, 万九菊, 吕雪蓉.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25(12):2848-2850.

[43] 黎萍.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当代医药, 2013,20(26):168-169.

[44] 吴富梅,万忠惠.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30(5):700-704.

[45] 刘生霞, 王吉美, 刘忠荣.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高危因素分析[J]. 新疆医学, 2015,45(7):952-954.

[46] 索瑞君.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3(15):3672-3675.

[47] 陈欢, 王葳, 陈婉珺, 等. 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及干预研究[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5,30(2):202-205.

[48] 吴碧荔, 梁杏玲. 剖宫产术口愈合不良的院感目标性监测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6,13(13):64-66.

[49] 刘清爱.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 基层医学论坛, 2012,16(23):3045-3046.

[50] 胡春华.三级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3,20(9):1131-1136.

[51] 应叶颖. 手卫生与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变迁调查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30(20):1896-1898.

[52] 刘妹莲,林掌珠,邱丽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20):4220-4222.

[53] 徐明英. 我院产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J]. 四川医学, 2013,34(2):262-263.

[54] 周宣秀, 祝明池. 住院产妇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3(16):3959-3960.

[55] 刘悦新, 李绮薇, 尹仲娇, 等. 综合医院产妇医院感染的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22(20):4536-4537.

[56] 蒋月平.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目标性监测[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391-1394.

[57] 李晓丽, 杨万慧. 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4(27):300.

[58] 黄丽娜. 产科手术切口感染两年调查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5,32(2):184-185.

[59] 何倩影.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监测及临床干预[J]. 大家健康, 2015,9(11):164-165.

[60] 龚巧丽, 钱小毛. 剖宫产孕妇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3(21):5220-5222.

[61] 陈凤玲,黄小清.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31(12):55-56.

[62] 胡红梅, 胡伟位, 周优芬.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及护理措施[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31(3):262-263.

[63] 陈小琤,胡鹰鹰. 剖宫产手术后医院感染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病案, 2014,15(4):72-74.

[64] Gong SP, Guo HX, Zhou HZ, et al.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following cesarean sec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J]. J Obstet Gynaecol Res, 2012, 38(3): 509-515.

[65] 胡必杰,葛茂军,关素敏.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

MetaanalysisonincidenceofsurgicalsiteinfectionaftercesareansectioninsecondaryandabovemedicalinstitutionsinChina

LIQiao-qiao,LIJing,MAHou-zhi

(ChengduWomen’sandChildren’sCentralHospital,Chengdu610041,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occurrenc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after cesarean section in secondary and abov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since 2009, and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monitoring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HAI).MethodsLiteratures on SSI following cesarean section published after 2009 were retrieved from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Chinese Science&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VIP), Wanfang Database, and PubMed, quality of literatures was evaluated by referring to disease incidence or morbidity qua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combined incidence of SSI was estimated by Meta analysis, subgroup analysis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levels of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ResultsA total of 61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19, 36, and 6 literatures were with quality scores of 7, 6, and 5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teratures was better. The total sample size was 173 319 cases, 2 860 cases occurred SSI, incidence of SSI after cesarean section was 1.8%(95%CI[1.6%,2.0%]). Subgroup analysis showed that incidence of HAI in second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was 2.3%(95%CI[1.8%,2.7%]), which was higher than 1.4%(95%CI[1.2%,1.7%])of tertiary medical institutions.ConclusionIncidence of SSI after cesarean section in secondary and abov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is high, and is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level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Different monitoring baselin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 so as to guide HAI control work scientifically.

medical institution; cesarean secti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cidence;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Meta analysis

[Chin J Infect Control,2017,16(12):1130-1136]

2017-02-05

李巧巧(1990-),女(汉族),重庆市人,医师,主要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研究。

李静 E-mail:977128774 @qq.com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2.006

R181.3+2 R719.8

A

1671-9638(2017)12-1130-07

付陈超、左双燕)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剖宫产切口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