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兵王锐
——记74第集团军某合成旅『黄草岭功臣连』车长

2017-12-06武丽娜通讯员杨湛江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车组战车班长

文/本刊记者 武丽娜 通讯员 杨湛江 李 龙

标兵王锐
——记74第集团军某合成旅『黄草岭功臣连』车长

文/本刊记者 武丽娜 通讯员 杨湛江 李 龙

一个士兵的能力有多大?

他入伍8年,通过装甲兵两个专业特级和一个专业一级考核,成为全军最年轻的“双特”两栖装甲尖兵。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一个士兵的能量有多强?

他当班长和教练员5年,带出28名训练尖子,15人考取专业一级,8人走上班长岗位,所带班组4次立功,连年被评为“优胜车组”。

专业全能王

2016年3月,专业样样精通的王锐被任命为809车车长。战友们对他的绝活如数家珍——

夜间驾驶,他能在11分30秒内连续通过土岭、九杆弯道、弹坑等多种障碍物和限制路;射击,1分钟锁定10个目标已是优秀,他能做到1分钟15次,模拟击发准确率百分之百,瞄准反应时间由1.2秒缩短至0.7秒;通信,他能在颠簸战车中单手盲操20余个终端功能键,指令上传下达效率翻倍;维修,他梳理了“一压、二置、三检、四强、五通、六遥”速记口诀,参与绘制战车13个部位28张保养流程图表,协助研发6项革新成果。

这些年,他每个岗位都干得出彩,当新兵是优秀新兵,当驾驶员是特级驾驶员,当教练员是金牌教练员,当车长是全能车长,当班长是优秀班长,所带809车在重大演习中一直担任基准车。

当兵8年,王锐先后在两个英雄连队服役,一个是在天寒地冻、缺粮少弹的朝鲜战场击退敌人86次疯狂进攻的“鹰峰山英雄连”,一个是在“抗美援朝第一仗”喊响“人在阵地在”的“黄草岭功臣连”。

每次到荣誉室,王锐都觉得前辈在看着自己,身上有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让他面对任务总是第一个站出来,面对危险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对高难课目总是第一个敢攻坚,写下了一个士兵的血性风采。

一次海训,王锐右小腿长了个鸡蛋大的脓包。每天训练,衣服、海沙和伤口黏在一起,稍微一动就钻心疼。他不声不响,坚持训练,2个月下来人瘦了10多斤,出色完成训练任务。

战史研究表明,伤亡率排名第一的作战样式是巷战,其次便是抢滩登陆战。作为两栖装甲兵,王锐把“怕死不当兵,当兵不怕死”作为练兵备战信条,像他驾驭的突击车一样,突击、突击、再突击。

一次实兵实弹演习,809突击车抢滩上岸,岸滩通道有2枚未爆弹,只有左侧可勉强通过,稍有不慎就会触弹。

“闯过去就是胜利,闯不过就贻误战机!”王锐冷静观察,精准驾驶,战车履带压着左侧驶过通道。导演部在战场监视系统看到了这惊险一幕,拍案叫绝:“太牛了,这个驾驶员是谁!”

夏日,烈日暴晒后的装甲突击车热如蒸笼。有人钻入舱内,不到10分钟便大汗淋漓:“这个战车缺空调!”“我这个车缺的不是空调,而是一场实战!”王锐脱口而出。在王锐看来,当兵期间能参战,是军人最大的荣幸;能为国而胜战,是军人的至高荣耀。争强军之强、好胜战之胜,让这个基层战士志比天高,从不自满、从不懈怠、从不服输。

对待工作,他只问“差多少”,不讲“差不多”;比武训练,他只求“夺第一”,不求“保奖牌”,事事处处使出洪荒之力。这些年,他带领809车组在演习、战备、比武中披坚执锐,扛红旗最多、拿奖牌最多、立功最多。

高射机枪和并列机枪分解结合,是装甲兵的“看家本领”之一。王锐练熟之后,找一级射手徐斌旭和“炮头”黄旭比试,一次不行比两次,两次不行比三次。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连输7次后,王锐终于快过对手2秒,成为全营公认的分解结合“一哥”。

入伍之初,王锐的目标是专业晋级,当个好兵转士官,现在想的是跟上转型,敢打必胜当先锋。面对几次与提干擦肩而过,连队曾担心王锐有思想包袱,他却挺淡然:“提不提干是组织的事,干好每一天是我分内的事。”

2015年底,王锐所在部队组织“多岗能手”比武,装甲专业老兵多、“牛人”多,王锐兵龄短、资历浅,报名后很多“大咖”没正眼看他。他铆足了劲与强手比拼,成为赛场“黑马”,捧回突击车专业“多岗能手”、驾驶专业“训练尖子”2枚奖牌。

王之铭,王锐的老班长、特级驾驶员。王锐入伍以后学着班长干、比着班长练,当兵第6年以6科全优成绩通过驾驶专业特级考核,成为集团军年龄最小、兵龄最短的特级驾驶员,刷新“师傅”王之铭的纪录。王之铭评价:“这小子,有志气!”

担任他驾驶特级考核的主考官周成云,是南部战区陆军某训练基地训练部部长、高级讲师。一次周成云到部队组织专业考核,王锐特意找他要了电话。此后,周成云不时接到王锐的电话,但王锐从未请周成云“关照”考核,而是请教他专业训练问题。周成云说:“这小子走的不是‘关系捷径’,而是‘技术捷径’!”

苦练巧练动脑练,王锐如愿通过了驾驶特级考核。他不满足于此,给自己制订了“三特计划”:一年内再拿下通信、射击专业两个一级,三年内再拿到这两个专业的特级。

“一特牛,二特神,三特才是神中神!”专业特级如同拳击手的“金腰带”、飞行员的“金头盔”,体现装甲技能的最高水准。转岗学专业,好比汽车司机去学驾战机、开轮船。王锐从零开始,捧着教材啃,跟着老兵练,一年内拿下通信和射击两个一级,今年7月又通过通信专业特级考核,射击专业技能也大幅提升,成为全军取得“两个特级、一个一级”最年轻的两栖装甲尖兵。

王锐的“士兵突击”不断继续:当驾驶员,大到负重轮、发动机的构造性能,小到螺丝垫片的规格用途,都如数家珍,被誉为“骨灰级高手”;当技师,他将4大张电路图贴在墙上,默画背记将电路图装入脑子,500多个参数刀刻石雕般记于心;当教练员,他为每名学员量身定制“训练升级卡”,因人而异分组教学,全程跟踪固强补弱,学员结业考核优秀率平均提高35%。

当兵就当最好的兵,做事就做到无人超越。指导员陈骁文说,在他们连队,“王锐标准”成为最高标准,“王锐车组”成为标杆车组!

凡有任务,他“是”字永远答得斩钉截铁;成为“全能车长”,他说自己的绝招全靠“笨功夫”———

这身本事从何而来?王锐的回答是“三特”:特别能抗晒、特别能抗蒸、特别能抗晕。

练驾驶,他经常在闷热的车舱内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内衣湿透也不下车。战友叫他下来透透气,王锐不肯:“浪费时间!”

练射击,他和新学兵同车操练,找老班长“蹭课”,瞄到眼睛发红流泪,“摇炮”摇到胳膊酸痛,翌日早餐捏筷子手抖。练通信,他对着山林喊口令,蒙上眼睛找感觉,听着噪音练辨识,练就耳聪目明手快之功。战友们有目共睹:王锐的牛气,是苦出来、练出来的。大家编了句顺口溜:“累不累,看王锐;强不强,看车长!”

和王锐同年入伍的士官韦豪说,王锐谈不上有天资,甚至比他还反应慢、文化低,但强就强在恒心坚持,做到了大家能想到而难以坚持的事。

记日记,他训练再苦工作再累,都坚持天天写;入伍之初体能不好,他每天多练半小时,练成连队“飞毛腿”;只有高中学历,他挤出点滴时间学文化,考下大专学历又参加了本科自考。

成为“全能车长”后,连队让王锐谈体会,王锐说他全靠“笨功夫”,遵循的是“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万小时的坚持,即一周5天、每天8小时,坚持5年以上。“一万小时”,也成为激励战士成长成才的特有名词。

他体重只有74公斤,却推得动28吨的战车;他嗓门不大,关键时刻却一语重千钧——

一次,王锐带新驾驶员下海训练。战车准备登舰时,左侧水门出现故障,失控的战车像喝醉了酒,摇晃着飘向军舰。

说时迟,那时快,王锐跳出车舱,跃上滑板,海水没到了大腿根。王锐拿起撑杆,拼尽全力顶向舰体。海浪打来,顶在舰艇上的撑杆滑脱,王锐险些跌落海中。他再次举起撑杆,竭力顶住舰体,战车被缓缓撑开,避免了车舰相撞。

战友后怕:“如果没撑开,你就成‘车舰肉夹膜’了!”王锐道:“不拼一把,怎么知道行不行?”

2014年7月,809战车在一次重大演训中再次担任先遣突击群基准车。演习当天,海况接近四级风、三级浪,达到两栖装甲突击车的性能极限。

时任营长吴晓波在电台里急促地问:“809、809!能不能打?”在电台中听到营长问话的各级指挥员及群组官兵,屏息等待809战车的回答。电流声中,一个坚定的声音传来:“没问题,可以打!”汹涌海浪中,809战车冲锋疾进,抓住在浪头停留的瞬间果断开火,首发命中、四发全中!

这些年,王锐每一项任务都冲在前头、每一次危险都顶上去,带领809战车打头阵、当先锋,闯过10余次“生死关”,身上留下7处伤疤。旅长张长青说:“这个兵,有种,有胆!”

武器装备加改装,工厂师傅对他刮目相看

“多几个像你这样的兵,就用不着我们上门服务了!”这是一个装备厂家技师对王锐的评价。

话出有因。2012年以来,王锐所在部队加速转型发展,武器装备更新升级。王锐驾驶的809战车,经历加装炮射导弹、北斗导航系统换代、车长任务终端升级3次大的信息化升级。

每次“加改装”,王锐都黏着厂家师傅讨教,对着说明书逐条消化。改装刚完,他便拿出了整套实用操作流程和技术保障法,让师傅刮目相看。

“给炮弹安上眼睛”,是战士们对突击车加装炮射导弹的形象比喻。安装激光制导系统后,战车火力打击能力大大增强,但火控系统操作难度也大大增加。

王锐把战车开到复杂地域,在极限条件下练稳控,多方采集数据比照分析,摸索出“一稳、二定、三协同”训法,还探索了打低空飞行目标、装甲目标新招法,实现当年加装当年形成战斗力。

炮弹有形,信息无影。在装备信息化“加改装”中,王锐与无形的信息系统较上了劲。驾驶训练,他蒙上潜望镜,用显示终端、CCD摄像仪处置情况;通信训练,他不用语音通话器,逼自己用数据传指令;射击训练,他既练传统技能,又要求自己用信息化火控系统快算快打。

一次海上演练,809战车又一次担任基准车。战车在海浪中冲锋时,突然大雨倾盆,海面雨雾茫茫,肉眼根本无法观察海岸,失去登陆参照物。

是原路返回还是继续向前?王锐果断启用车载导航系统,准确规划航向,战车速度不减,高速冲向海滩。

300米、200米、100米,预定目标终于在视线内出现!809车组人员松了口气,按时间节点登陆,引领后续战车抢滩。

想着转型、瞄着升级,王锐的言谈时常让战友们感到新鲜:

说火力打击,他说既要懂得打地堡,还要知道超越突进、蜂群攻击、发扬火力;说战法,他说要走出“层层剥皮、一线平推”模式,适应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战争形态;说战位,他说现在叫制胜节点,个个都要过硬……

听专家的军事讲座,他敢举手发言说“我认为”;营连征求作战预案意见,他说“我补充几点”;重大任务参加“诸葛亮会”,他说“让我试试”。“这个兵,不简单!”到部队讲课的专家感慨。

今年5月,在部队调整改革中,王锐所在连队编入合成营。改革前他是车长,改革后他还是一名车长,调整改革似乎和他没多少关系,王锐却认为:部队任务变了,连队编制变了,自己的观念理念、战位职责也要跟着变。

他跟着营连干部一道,思谋研究如何融入作战体系、打造作战模块,参加合成营改革多兵种作战编组作业,提出专业互训、一体联训、组合施训等6条建议,带领809车组开始了新的冲锋。

挎包常装“三件宝”,读书读出“五种味”

王锐的挎包里,时常装着“三件宝”:折叠小台灯、防水油布毡、学“习”随身抄。

小台灯,是他在车场里、帐篷内、学习室里读书看报的照明工具;油布毡,是他保护书本笔记的防雨防潮品;随身抄,是他记心得、写日记的小本子。智能手机放开后,他还下载了学“习”APP,一有时间就看文章、听讲座。对一名基层战士来说,学理论是否枯燥?王锐说,学理论听起来枯燥,其实不然。入伍之初,他和很多战友一样,一听学理论就“头大”。但拿起书本细一看,越读越有意思,越看越有劲头,逐渐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实现了从“一点不懂”到“懂一点”“悟一点”“精一点”的转变。

基层工作忙累,哪来学理论的时间?王锐认为:“学出兴趣,学出味道,学习就不会是负担,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本能需要。就像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空气,谁会觉得是负担?”

王锐所在连队指导员陈骁文说,王锐学理论,真正学出了热情、学出了感情,他读过的书有“五种味”——

“油墨味”。王锐读过的书本上有很多画线、注记和感悟,红色、黑色、蓝色的笔墨,记录着一名士兵的阅读痕迹。“他每读一本书,都这样认真投入、专心用心。”战士徐斌旭说。

“汗水味”。王锐发明了“要点随身记”,常常把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知识要点做成小卡片,一有空就从口袋里掏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岭南的夏天湿热,王锐放在兜里的小卡片或口袋书,常常被汗水浸湿。

“柴油味”。809车组炮长黄旭说,他和王锐朝夕相处,除了训练,见得最多的就是王锐读书学习的样子。训练间隙,车舱里、工具间也成了王锐的学习场所。“他常看的书上,能闻到装甲兵身上的柴油味。”黄旭说。

“海腥味”。每年海训,两栖装甲兵连续几个月蹈海练兵,住海岸、吹海风、游海水。虽然训练艰苦、条件简陋,王锐却过得很充实:每天抄一段理论文章、每周读一篇主席讲话、每月写一篇心得体会的“三个一”计划雷打不动。海训归来,从营区带去的几本书被他翻得卷起边,战友们开玩笑说“能闻到海腥味”。

“泥土味”。这些年,王锐读了20多本理论书籍,记满12本学习笔记,结合工作训练和生活写下近10万字的心得体会。他的“兵言锐语”,叙述的均为基层实事、带兵小事及随感偶思,充满兵情兵味。

学理论学出“五味”的王锐,将学习热情传递给了身边战友。他建议连队开办了“黄草岭微讲堂”,“王锐开讲”成为特色品牌;创建“理论学习”微信群,“锐哥解答”人气旺盛;为战友荐书导读,“图书漂流”有声有色,“王锐效应”促进了连队理论学习。战友们说:“王锐身上有股特别的气韵,聊天有见识,言谈有锐度!”

进了“王锐班”,生铁也能炼成钢

809战车之“牛”很出名。在王锐所在部队,809车组参加的任务最多,11次打破训练纪录,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809”这三个数字,成为胜利的符号、荣誉的化身。

当上809车长的第一天,王锐就把车长看作锻造打赢尖刀的第一责任人,走到哪儿都打头阵、当先锋,带领809车组突击、突击、再突击。

去年一场演习,王锐带领车组作为梯队基准车,率先突破蓝军防御前沿,正准备纵深直入,突然接到指挥部通报:梯队右翼助攻排遭敌暗堡反坦克火箭伏击,突击行动受阻。

缺少侧翼防护,梯队无异于“活靶子”。指挥员心急如焚,王锐通过车长任务终端发来请示:“809车请求穿插迂回打掉暗堡!”

王锐的胆气,激励了车组人员的士气。王锐命令驾驶员李博强把油门踩到底,再依托地形采取跳跃式蛇形突进,不断转移位置,在行进间与一炮手持续协同、锁定目标。“放!”王锐一声令下,首发命中!809车迅速转移,又一次创造战斗奇迹。

演习结束,一位指挥员评价王锐:“一支球队要有灵魂人物,战斗班组也要有领军人物,王锐就是一名引领集体、凝聚团队的兵头将尾!”

王锐每年带新兵,宿舍里总会贴上一张特殊的 “班牌”———“王锐班”。官兵们说:进了“王锐班”,战士就能成长成才;融入“王锐班”,生铁也能炼成钢。

战士张桓敬起初学驾驶动作不协调、接受能力弱,装甲车常常熄火。王锐不抛弃不放弃,不厌其烦教,手把手地带,把小张带成了优秀学兵。小张从王锐身上学到了技术,也找到了榜样,被战友们称为“小王锐”。

去年,战士陈家振代表“王锐班”备战基础课目比武。王锐带着他起早贪黑训练,两人的手掌全部练出了老茧,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王锐的身先示范让小陈深受激励:“皮肉掉了可以再长,‘王锐班’的荣誉丢了哪里找!”这次比武,陈家振夺得战术障碍课目第一名并刷新纪录。

几年来,“王锐班”在师以上单位组织的军事比武中夺得11块 “奖牌”,被誉为“武状元”的摇篮。王锐的“三特计划”,还在连队产生“王锐效应”:三年前,全连精通2个训练专业的官兵不到10人,如今达22人;三年前,仅有2人报名参加装甲兵特级考核,如今达19人,人数翻了近10倍。

“一看就是王锐带的兵!”在队列训练场,连长张景栋指着新战士左钿宏说:“跑步立定最后一步靠脚利索,胸膛挺得老高,这是王锐式动作!”

单看一个动作就能判断是王锐带的兵?熟悉王锐的战友说,王锐信奉“模就是样子,范就是标准”,带的兵举手投足间,确实有王锐的样子和影子。

自信。战士李秉宸刚入伍时恐高,参加“凌空飞跃”心理行为训练时,怎么也迈不出第一步。几个月后,他不仅克服了恐高,还成为心理行为训练示范教员。如今,他经常把王锐当初鼓励他的话挂在嘴边:“你没问题!你很棒!跟我试一试!”

王锐带的兵有血性。一次枪支分解结合比武,战士谢朝东的手被划伤,鲜血直流。他不声不响,带伤完成比武,夺得第一名。为什么受伤了也不停下来?谢朝东说,班长王锐像珍爱生命一样崇尚荣誉,比武训练从不服输,“想想班长,我怎么能放弃?”

王锐带的兵讲情义。战士张银浩退伍后,在一家企业干得有声有色,做人做事受称赞。“你恐怕不会相信,我当初在部队时还是个‘刺头兵’。”张银浩说,是王锐班长教会了他立身做人的道理。

王锐带的兵守铁纪。战士们说,王锐像一把“尺子”,纪律规矩面前不含糊;像一根鞭子,时时警醒官兵不敢懈怠;像一面“镜子”,让大家时刻知不足。驾驶员李博强参加团组织驾驶专业考核,王锐担任考官,李博强以为 “熟人先吃三两热豆腐”,悄悄把限制杆放宽20厘米,被王锐当场指出,直接取消成绩。“从那以后,我对训练从来不敢打任何马虎眼。”李博强说。

“每名新兵的身上,都有班长的影子;每名班长的样子,就是新兵的框子。”战士于永刚在“说说我的班长”演讲赛中,动情地描绘了“框子”的轮廓:

冬夜,是王锐班长为自己掖被角;苦闷时,是班长和自己唠嗑开导;生病时,是班长给自己端饭送药;训练时,是班长一次次悉心教导。“如果说军营是炉,班长就是燃烧的炭火!”于永刚动情地说。

王锐的床头贴着这样的格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始终把“战士,就是时刻准备战斗的士兵”作为座右铭,好胜战之胜、争强军之强,把“手中活”练成“必杀技”,突破“专业兵”练就“全能王”,紧跟“新转型”练出“新本事”,在每一个岗位都干得出彩,每一项任务都冲在前头,每一次危险都顶得上去,用行动描绘了强军标兵的“标准像”,不愧是时代的楷模。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需要千千万万像王锐这样品质优秀、素质过硬、默默奉献的“铺路石”“合格砖”。只要人人奋勇争先,贡献才智,强军步伐就一定会加快,强军目标一定会加速实现。★

责任编辑:武丽娜

猜你喜欢

车组战车班长
美军M2A3战车
最炫战车秀
差一点儿当班长
基于Q学习算法的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优化
Folic acid attenuates high-fat diet-induced steatohepatitis via deacetylase SlRT1-dependent restoration of PPARα
未来战车大猜想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班长的烦恼
SEC6小时首战结束
我们的战车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