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为基石 以创新谋发展
2017-12-06曾诚
以质量为基石 以创新谋发展
曾诚: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交通工效学专委会委员
驾驶培训行业的发展与培训质量的提升
中国的驾驶培训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也增加迅猛,带动了学驾的需求和整个驾培行业的发展。
根据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总共有驾校1.5万所,教练员80余万人,教练车67万余辆,2015年的培训量是2200余万人次,2016年达到了2600多万人次,从2011年到2015年,这五年期间驾校的数量,每年平均的增长率是9.2%,教练员的数量年增长率是17.3%,教练车的数量增长率是16.1%,从这个增长的百分比来看,远远高于目前中国GDP的增长,可以体现出驾培行业良好的发展形势。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部门以及公安部门作为驾驶培训和考试的行业主管部门,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围绕驾培行业的质量提升。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含这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围绕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组织,教练员的素质提升和驾校的经营管理方面,逐步的去完善驾培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第二个方面,通过政策去引导驾校的经营者,逐渐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由原来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方面发展;第三个方面,通过制定教学大纲,编制规范化的素质教材,通过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学,模拟驾驶训练等新方法、新技术来推动驾培行业质量的提升;第四个方面,持续关注教练员的素质提升,强化教练员从业资格的管理。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从近几年事故统计的数据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近五年的数据为例,每年驾校的培训合格人数的年增长率是6.46%,2006年的培训量不到一千万人,到2015年已达到了2200多万人,翻了一倍。每年培训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三年及三年以下的驾驶人的事故率在逐渐下降。事故起数平均每年下降4.58%,事故致死人数平均每年下降3.63%,由此可见,驾培行业不仅得到快速的发展,培训质量也在持续提升,为提升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交通事故特征和驾培质量问题
近十年,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每年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都在逐年下降,与其他的发达国家包括地区相比较仍然比较高。通过事故分析发现人因是最核心的问题。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中,95.13%的事故存在驾驶员的交通违法行为;近年来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的重特大事中,40%以上的事故存在驾驶员的违法行为,50%以上的事故存在驾驶员的操作不当,或者应急处置不当的情况。
通过事故的数据分析发现,第一,驾驶员的安全文明行车的意识比较薄弱;第二,驾驶员的社会道德的意识有所欠缺;第三,驾驶员在培训过程中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不足;最后,驾驶员的危险辨识能力不足,也是正在开展防御性驾驶培训方面的基础。
从这些分析来看,在驾驶培训的过程中仍然要从学员的意识养成、习惯养成、应急处置能力的养成以及高级别的危险辨识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下工夫。这也正是驾培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向。
驾培质量提升的路径
首先,了解驾培行业面临的政策新形势。从行业管理政策的角度,尤其是2015年交通部会同公安部开展了驾驶培训与考试的制度改革,在践行新理念,实施新举措,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
在市场定位上,更加明确驾校是驾培行业的市场主体,驾校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在分类管理上,推行驾驶培训分类管理的制度,如大型客货车职业化教育等;在教学管理上,围绕培训质量强化教学管理,实施“计时培训、计时收费、先培训后收费”的新型服务模式,倒逼驾校提升服务品质;在质量监管上,改变原来由行业管理部门评价为主,调整为现在的以学员评价为主的教学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的新机制。
应对驾校经营所面临的新挑战。作为经营的主体,驾校面临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政策的引导,驾培市场进一步开放,开放竞争成为驾培行业的常态。同时,公安部门正在推行自学直考,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试点。还有社会资本迅速进入驾培行业,驾校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竞争压力会更大。
驾驶培训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几年全国驾校在理论上测算的培训能力远远大于实际培训量,目前驾培市场的供给远远大于社会学驾需求。此外,学员的消费需求也在转变,由“关注价格”向“体验消费”转变。而今后的个性化与定制化的学驾培训服务也会更多。
随着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发展,“计时培训”“互联网+”技术,以及教学辅助技术应运而生,也会助推驾校改善培训质量。
那么,在这种新的环境新的形势下,驾校如何提升培训质量,更确切的是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一,驾校应该建立以学员安全意识和习惯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和考核的规范。目前大多数的教学规范是建立在应试性训练的规范上,可能会给学员带来误区,这是需要驾校进一步完善的;第二,驾校要强化理论知识的培训,主要通过选用规范化的素质教育教材和优质的网络教学课程,通过网络远程教学的渠道来强化理论知识的教学;第三,进一步运用“计时培训”的技术,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开展教学过程中的跟踪、记录、分析、改进;第四,要遵循技能形成规律,优化驾驶技能的培养,强调学员的道路驾驶技能训练。目前很多驾校的训练场地更注重;场内专项训练功能的设计,忽略了模拟道路的驾驶训练功能设计,多数驾校现在所开展的实际道路训练比较薄弱,这是驾校在组织训练方面需要做出调整的地方;第五,科学评价学员的技能状况,针对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是驾校在培训质量提升方面的主要的技术路径。
对驾培行业的几点建议
驾校需要进一步转变经营管理的理念。第一,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质量竞争是市场竞争更高层次的竞争形式;第二,由意识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不是培养有驾车资格的驾驶员,而是培养安全可靠型的驾驶员;第三,由单一的规模化发展方向向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要求驾校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同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设立指标的目标,不仅仅把学员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作为质量目标,更重要的是把学员的违法率、事故率都要纳入到培训的质量目标范围内;第四,建立驾校培训的质量标准,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和考核规范。此外,在质量控制方面,包括质量控制的机构,教学行为监督和评价的制度,教学标准和效果的评估等等。在质量保障方面,包括教练员素质的培养和设施设备的维护。
另外,在行业政策的导向上,进一步推行驾培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主要包括从通过推行大型客货车的职业化教育去调整驾培结构,通过使用规范化的教学和网络远程教学的方法,优化现行的理论教学,提升教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