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17-12-05佟常生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创新

佟常生

摘 要:大学生体育课程作为很多高校的必修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体育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涉及的学科范围广,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育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教授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和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而且不完整的教学也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会逐渐降低,因此,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当前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大学体育 教育模式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095-2813(2017)07(b)-0058-02

体育是一门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的课程,综合性很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时所能教授的范围很广。大学体育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竞技体育教育教学模式上,对学生的体育能力的评判方式单一不严谨,使得很多学生难以保持对体育的热情和兴趣,因此,该文在对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方案,希望能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更科学、更完善。

1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

1.1 体育教师的思维转变困难

目前很多高校的老师大多是国家队或省队退役的运动员,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很多其他除本专业以外的项目的了解不多,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陷入自身的条框之中,思维被束缚,不利于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1]。这些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先热身,然后再进行相关专业项目的讲解和学习,这样长期以来会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下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对体育课程的了解比较片面,不利于体育课程的进一步發展。

1.2 技能掌握式教育模式

很多高校依然延续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更为注重系统的体育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和体育课程的创新。这种体育模式主要以系统理论教学为主,按照运动技能掌握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即以某一种运动技术教学为主要内容,注重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2]。

1.3 注重教学组织外在一致性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下,课程的设立主要是为了保持教学组织的外在一致性,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个体之间体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种教学模式不看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兴趣程度,学生的个人体育能力得不到扩展,不能够发挥体育在学生生活中应有的作用,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持有偏见[3]。

2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2.1 传统的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

时代不停的在进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与当今青年的发展需要相匹配,造成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当代大学生相对于几十年前的学生相比物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到的事物也远远超过上一代的学生,在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充足的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快,接受程度高,身体素质更好,喜欢上体育课,但是普遍来说耐性和毅力有所欠缺,个性鲜明,也不愿意在体育课程中受到太多限制,这就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地对新时代的青年进行体育教育。这种模式下教师的创造性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程单调乏味,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体育课的进一步发展。

2.2 传统的授课模式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匹配

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全国各个地区普及兴起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积极性创新性的提高,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不仅仅要传授学生专项体育技能和知识,更要做到能够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到体育运动的方法,通过科学的训练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应试教育的影子,只是注重于学生最后的体测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的教育和培养,不能够因材施教,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需要做出改革和创新。

3 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几点建议

3.1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青年能够在繁忙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减压的同时,得到好的体质应对未来发生的困难。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要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体育课程的改革,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到适合自身情况的体育知识指导,并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体育老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这里的健康不单单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更多的是要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使学生增强体育观念,能够在课程中获得快乐和收获。

3.2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有效性

体育教育最好的一个状态是学生具有自发的积极性,即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能够保持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其中去。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重点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在体育课程的选择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课程供其挑选,使课程设置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同学的需要,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完善自己。

3.3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内容多年以来一直保持形式单一的技能和成绩评价方式,而忽略了学生每个个体之间的不同,这样造成了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最终成绩过于看重而忽视结果等情况,不能够发挥体育应有的作用。因此,建立科学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在进行考核时不仅要关注最终的成绩,还要注重日常课程表现的内容,保证考核的公正客观。

3.4 关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各个体育俱乐部还会与学生社团联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中型、大型赛事及群众性体育活动,以赛促练,并使之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内课外相结合是俱乐部模式的亮点。

篮球俱乐部尤其能体现“以赛带练”的特色。课堂变成联赛赛场,学生不仅要学习篮球基本技术,更要上场比赛,轮流体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记分员等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得以了解篮球比赛规则,全方位体验篮球运动的魅力。

此外,学生可根据自身水平自由加入初级、中级、高级篮球俱乐部,找到水平相当的伙伴,男女“混搭”比赛也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男女同场競技这一新尝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提高了沟通协作能力。

學生完成体育必修学分后,可以继续选择感兴趣的俱乐部课程,通过几年的团队训练与自主练习,不仅能掌握扎实的运动技能,还能找到真正喜爱的运动项目,逐步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

“1+2”即“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1”指每周一次40 min的体育课教学;“2”指每周2次、每次40 min的课外体育锻炼,以运动项目为单位进行。单项体育俱乐部是“1+2”课程教学模式的延续。学校规定,一、二年级本科生在课余时间选择1~2个单项俱乐部活动,参加有辅导教师在场的带有一定教学色彩的体育锻炼,实行相应的教学管理,锻炼成绩要进行检测,并计入该生体育成绩,从而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目标。各单项体育俱乐部接受西南大学校体委的管理、协调与监督,以及体育学院公共体育部的统一安排。

4 结语

大学体育教育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大学体育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学生的意愿放在首位,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转变传统教育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目标,建立合理公平的考核方式,促进体育教育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成超,杨学明,李秀林,等.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2):18-20.

[2] 郭文彪.论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60-461.

[3] 李巍峰.大学体育课堂教学在新课改下的教学内容[J].时代文学月刊,2007(3):186.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创新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