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损土地如何修复
2017-12-05
主持人语
污损土地修复研究领域有很多基础概念,包括土地污损污染源、污损土地类型以及污损土地修复类型等。当前的污染土地修复研究,主要包括工程修复、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等几个方面。
在我国-污损土地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于我国污损土地修复开始较晚,在实际污损土地调查和修复过程中,为了节省费用,有些治理仅针对土壤污染而忽略其他介质尤其是地下水污染调查和修复。甚至产生二次污染。如何更好地修复污损土地,使这些土地恢复原本的使用价值和建设功能,从而解决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成为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推动土地工程迈上新台阶
李晓东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围绕“土地生态和污损土地治理”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对促进土地科技创新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有着重要意义。2016年举行的首届学术交流大会发布了《土地工程和土地生态化发展西安宣言》,大力推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成了国内外广泛共识。
污损土地治理是一个国际性问题,修复技术也是国际性难题。土地工程领域的交流研讨是对国家土地治理和耕地保护战略的积极响应。以此为契机,可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交流合作,为陕西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为生态国土建设作出新贡献。
积极推进土地生态建设
孙九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外的污损土地修复技术,已从单一修复技术发展到多技术聯合、综合集成的工程修复。在国内,土地整治已成为全面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抓手;土地工程则是提高土地质量的有效措施,以不同土地类型的土体有机重构为核心,力求实现土地健康和生态环境提升。
污损土地修复在技术层面上,应加快污损土地修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发展针对性和专门化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建立污损土地数据库。
创新土地修复治理技术
单卫东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代表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进一步强化污染治理的要求,部署污染治理的任务,旨在加强科技创新,深化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体”保护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认识,创新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生态修复技术。
进行土地工程合作学术交流,能让更多的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创新主体协同联合,以全球视野谋划污损土地修复治理技术的创新,共同推动污损土地修复治理技术、人才、数据、制度等创新要素的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开展污损土地修复治理工作的关键性攻关,运用科学创新驱动土地生态和污损土地修复治理提档升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