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 打造“中国最大国际内陆自由港”

2017-12-05

西部大开发 2017年6期
关键词:港务内陆开放型

陕西自贸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面积22.62平方公里(含西安综合保税区6.17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国际陆港、商贸物流区和新金融产业示范区。以打造国际内陆自由港为目标,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临港产业、类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体育等产业,建设“一带—路”国际中转内陆枢纽港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国际文化体育交流新平台,致力于打造临港产业、融资租赁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体育健康产业和开放型经济产业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国际港务区片区将形成4个方面的优势:内陆港的平台优势、口岸的功能优势、城市新中心的发展动能优势、国际招商的政策优势。

从2008年诞生的那天起,西安国际港务区就担起了为陕西、西安“造港开埠”,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探路的使命担当。经过八年多的不懈努力,在西安主城区东北部的一片荒滩地,硬生生地造出了一个港——“西安潜”,实现了“港口内移、就地办理、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宏大构想,让梦想成真,也让陕西、自贸试验区的落地有了重要依托。

然而,西安国际港务区自成立那天起,便“虽无自贸区之名,却行自贸区之实”。特别是自去年8月中央宣布新设自贸区以来,国际港务区发扬“三干精神”,勤学习、编方案、组机构、理事项、谋创新、抓落实,全面推进自贸区建设取得实效。

首先,是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国际港务区成立了专门的自贸区工作推进办公室,充实了工作人员。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思维,按照“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推进发展”的总要求,以自贸工作推动全区创新发展。同时,为了能够在企业服务的一线发现问题、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国际港务区将政务服务中心整体划入自贸办,按照让企业“只跑一次路”的目标,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流程再造、职能整合和效能提升。

其次,扎实编制片区实施方案。围绕全省总体方案,国际港务区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产业,在省市自贸办的指导下,编制了片区实施方案并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认真对照国务院2批次48条全面推广复制的自贸区创新经验要求。提出自己片区29条复制类改革举措和23条非复制类创新举措。

第三,国际港务区加快推进“一口受理”综合服务大厅和落实“多证合一、多项联办”。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市自贸办的协调指导下,国际港务区对现有政务大厅进行了改造提升,与市商务局、卫计委、食药监等部门进行了密切对接,仔细梳理了“一口受理、多项联办”的业务流程,实现了“前台综合受理、后臺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

自贸试验区需要国际港务区

国际港务区作为我国唯一获得国际国内两个港口代码,并拥有多个对外开放口岸资质的内陆港,是我省自贸区探索内陆地区对接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和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通关便利化和设施连通的主要平台,应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开展制度创新的重点区域。因此,国际港务区能够承载陕西自贸区探索内陆地区以开放促改革的重点任务。

从2008年成立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来看,西安国际港务区重点开展的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大通道、跨境电子商务、内陆开放口岸建设运营等工作,不仅明确写入了国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也同此次国家对陕西自贸区的“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作用”和“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定位切合紧密。可以说,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深度契合中央对陕西自贸区的战略要求。

经过8年多的建设,国际港务区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基础。一是铁路一类口岸,粮食、肉类口岸,西安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二是以“长安号”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物流通道体系初步形成;三是国际港务区已经聚集了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等龙头企业在内的500多家电商及跨境电商企业和我省70%的融资租赁企业,具备创新贸易发展方式和探索开放型金融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四是区内海关、商检、铁路等支撑服务体系相互联系紧密,具备进一步实施贸易便利化政策的条件;五是2016年国际港务区托管了新筑、新合两个街办,正在全力探索依托内陆型港口口岸发展,带动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由此观之,国际港务区早已经具备了快速启动陕西自贸区建设和探索新经验的基础条件。

自贸区功能已率先实践

作为陕西建设“一带一路”、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抓手,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展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做好基础性工作,率先进行自贸实践。

一是打造对外开放新通道。围绕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国际港务区围绕建设“一通道”的总体要求,促进陆港空港资源整合,探索“铁空联运”新模式。积极拓展海铁联运新航线,探索“全程一票制”,打造陆海互联新通道。

二是推进贸易便利化。围绕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围绕已经开通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西安的货运包机航班,用好在德国汉堡、波兰华沙、芬兰科沃拉等国家和地区建立的海外仓,推进跨境电商集货业务发展。推进跨境电商监管创新,目前已开展的“大包过机”等业务,将西安跨境电商出口日通关能力提升到4万单以上。继续探索跨境电商支付新通道,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高地。

三是金融创新领域。依托陕西融资租赁产业聚集区和商业保理试点两个平台,深入推进类金融产业发展。围绕“金融走出去”,积极推进全口径宏观审慎政策落地。加快与国际金融机构对接,探索境外发债新模式和结付汇新模式,拓宽内陆企业融资渠道,助力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已有十多家银行表示愿意参与国际港务区片区金融创新业务,其中两家自贸区支行已经设立。

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国际港务区将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相结合,力争经过三年至五年的改革试验,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陆港开发开放模式,构建以临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为推动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建设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港务内陆开放型
黑河中游内陆沼泽退化湿地芦苇栽培技术研究
新时期港口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
对福建省沿海港口整合的思考
宁波舟山港港务翻译语料库的建设及应用
自贸区法治环境建设探讨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站在新起点
培育开放型服务业发展新优势的重点领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