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对陪读生的管理与教育

2017-12-05刘维军

新一代 2017年11期

刘维军

摘 要:陪读并不能减轻学校对学生管理的责任与负担,相反还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随着陪读现象的不断发展壮大,探索对陪读生的管理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实施。

关键词:陪读;陪读生;管理与教育

陪读现象的出现,从表面上看似学生有了父母的管理和照顾,也许会减轻学校和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负担,其实不然,由于陪读学生大都成为校外寄宿生,而且陪读还带来了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父母(或家人)陪读并不能减轻学校对学生管理的责任与负担,相反还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随着陪读现象的不断发展壮大,探索对陪读生的管理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实施。

一、陪读生的管理策略

(一)制度建设

学校对陪读生的管理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没有制度的约束无法形成具体有效的依据,会使得管理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只会造成只有号令不见实效的“形式主义”。根据实践经验,对于陪读生的管理主要制定以下管理制度:《陪读生的陪读人员联系制度》,主要加强陪读人员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为学校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陪读生安全管理及排查制度》,主要强化对陪读生的安全管理,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陪读生存在的困难,确保陪读生以及陪读人员的生活、学习安全。《陪读生教师包干管理责任制度》,主要让教师全员参与陪读生的管理,建立陪读生管理的长效机制等等。

(二)档案管理

建立陪读生以及陪读人员的信息档案,实施《陪读生档案管理制度》,做到可查、可找、可联系,即有信息可查、有地址可找、有事可及时联系。主要设计印制《陪读生登记表》《陪读人员登记表》,包括:姓名、班级、班主任、联系电话、家长信息、住址、店主信息、陪读人员信息,变更信息等。还建立电子档案,由专人管理,并专设学校联系电话,可随时联系,迅速查阅,及时处理。

(三)实时排查

陪读生在校外居住比较分散,除了教师对包干学生的日常性调查和访查之外,学校每学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排查,对于排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针对性的整改,特别对于一些社会性的不安全因素,学校还要与公安、城管等方面进行协调处理。排查是学校对陪读生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学生安全的重要保障,每次排查都要形成排查报告,对普遍性问题和个别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治理。

(四)班主任负责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者,对陪读生的管理也不例外,班主任必须成为陪读生管理的主要负责人。班主任管理必须抓好三个方面:其一、关注陪读生平时在班级的各种表现,及时与陪读人员取得联系;其二、与陪读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了解陪读生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三、对解决困难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联系学校,由学校负责处理。班主任是学生、家长、学校联系的桥梁,对陪读生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必须要有责任意识、核心意识,确实担起对陪读生管理的重任,配合学校做好对陪读生的管理工作。

二、陪读生的教育内容

(一)自立能力教育

自立几乎是所有陪读生的一个弱点,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让他们学会自立、能够自立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教育陪读生学会自立,首先要让陪读家长进行配合和支持,而且还要让家长学会教育孩子自立的方法,比如独立学习、自己收拾房间、洗衣等,还可以教孩子学会做饭。在学校里,班主任要根据陪读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育,锻炼他们的能力,比如参加值日、参加学校食堂实习、组织班级活动等,从而逐渐减少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提高学生的自立能力。

(二)交往合作能力教育

“学会合作”是教育的四大目标之一。由于陪读家长对陪读生管理比较严,不论是对学生的作息还是对学生与同学间的交往,以及对学生的社会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致使许多陪读生缺乏交往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很容易造成陪读生孤僻、偏激、任性、不合群、不团结等不良品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是学校和陪读家长共同的责任,学校要利用陪读生的居住条件优势,积极组织陪读生进行必要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融入生活的社区,学会与社区居民的交往和合作,搞好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寄宿条件;陪读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参加社区居民的一些活动,参加社区义务劳动或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一些困难等等。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是走向独立的重要途径,陪读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合作能够提高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的方法和能力,从而在与人合作中逐步学会独立生活。

(三)法制安全教育

“安全重于泰山”。由于陪读生居住在校外,与社会接触面会不断扩大,而中学生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因而极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沾染上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因此,学校要组织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比如禁毒、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和常识;班级要通过主题班会进行各类生活安全教育活动,比如防盗、防火、防爆、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另外,还要结合社会上出现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要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杜绝出现“亡羊补牢”的现象,确保陪读生及其陪读家长的安全。

总之,随着陪读现象的不断发展,陪读生以及陪读人员的管理和教育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不但要引起学校、班主任的重视,还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要力争形成政府、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和协作机制,全面治理因陪读带来的各类社会问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