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2017-12-05崔风花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4期
关键词:作用研究胰岛素抵抗中药

崔风花

[摘要] 目的 为了研究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更好地进行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80例胰岛素抵抗患者,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查,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得出结论。结果 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好转的患者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浆葡萄糖下降到原来正常浓度的时间较对照组短。 结论 说明中药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现象,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方法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 中药;胰岛素抵抗;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7(b)-0059-02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一种降低血糖的物质,它可以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机体血糖。胰岛素抵抗是二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当中最危险的一种症状,主要指的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一般正常,但是机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现象。这种情况还会引起多种器官损害和功能伤害。对于一些遗传性或原发性胰岛素抵抗目前临床上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对于一些疾病产生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如高血压、高血脂和过度肥胖等人群的胰岛素抵抗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使其胰岛素抵抗现象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一些中药也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合理地控制这些药物的用量,可以更好地起到降低患者的血糖的作用。该文的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将研究中药对胰岛素抵抗患者的改善情况,从而找出更适合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确诊为胰岛素抵抗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病情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将这8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22例女患者,18例男患者,男女比例为11:9,患者病程为2~10个月不等,年龄在30~52之间,平均年龄41岁;观察组中有20例女患者,20例男患者,男女比例为1:1,患者病程为2~11个月不等,年龄在31~55之间,平均年龄43岁。两组患者基本病情相似,严重程度也都相差不多,两组除了胰岛素抵抗外没有其他的病情。两组患者都采用正常的治疗手段外,包括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还要采用中药治疗,包括多糖类、皂荚类、生物碱类、黄铜类、挥发油、多酚类和其他一些中药活性成分。通过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基本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饮食治疗主要指的是患者的饮食方面的一些相关要求。目前的研究表明低热卡饮食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肥胖患者也不例外。对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要严格地控制饮食,既不能摄入过高热量的食物,又要保证机体最基本的需要。杜绝暴饮暴食行为,饮食中要注意三大能源物质糖、脂肪、蛋白质的合理摄入,平时也要减少一些含糖量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因为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本身的血糖就偏高,摄入过多的糖不能很好地进行代谢,使病情变得更加严重。运动治疗也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提倡的方法之一,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空腹胰岛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水平,也就是说空腹胰岛素水平越高,说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越严重。通过运动可以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同时也可以增加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但患者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人员监视,防止发生一些意外情况,患者还应该向医生询问可进行的运动量,不能过度运动,要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运动。饮食和运动是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措施,适当地用胰岛素增敏剂进行治疗可以更好地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主要有双胍类药物及噻唑烷二酮类制剂。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用来治疗胰岛素抵抗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史,尤其是治疗肥胖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而噻唑烷二酮类制剂是近年来才用于临床上进行二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较为新型的药物,现在临床常用的噻唑烷二酮类制剂有马来酸罗格列酮和盐酸匹格列酮。初诊为二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运用胰岛素治疗也可以起到改善血糖的作用。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除了常规的治疗外,还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加入适量的中药,目前研究的中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分为7大类,有多糖类中的枸杞多糖、黄芪多糖,皂荚类中的人参皂荚、三七总皂荚、西洋参总皂荚、白芍总苷、吉祥草总皂苷,生物碱类,黄铜类中的银杏叶总黄酮、黄芩总黄酮、山楂叶总黄酮和葛根素,挥发油,多酚类和其他一些中药活性成分都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改善血糖的目的。对于对照组和观察组,要详细地检查并记录患者每个疗程的各项相关指标,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多种指标,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1.3 统计方法

在对中医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中过程中采用的是SAS统计学软件,进行了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的F检验,主要是进行SNK-q检验,通过统计学方法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通过治疗,观察组的20例患者的病情都明显比对照组好转。从效果上看,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有38例有改善,有2例患者改善不明显,观察组的40例患者都有了明显的好转,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得到了提升。观察组的40例患者,有28例患者只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发病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在接受一个月治疗后胰岛素抵抗现象基本消失,血浆胰岛素水平已恢复到正常值,血浆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值也恢复了正常,血浆、胰岛素下面积及其比值正常,說明了这些患者的B细胞功能良好,能够正常地分泌胰岛素。对患者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率、胰岛素敏感指数、稳定状态血糖浓度、小剂量短时胰岛素测试实验和空腹血浆葡萄糖含量检测解决均正常,其余的12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在接受了长达6个月的治疗后,病情也基本恢复正常,只是还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维持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其余1例患者由于有糖尿病还需要继续治疗,但胰岛素抵抗现象明显减少,空腹血糖含量已经逐渐降至正常值。对照组的40例中25例现各项指标检测正常已出院,其余的15例中,有13例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已经逐渐开始好转,只是还需要药物治疗,一些并发症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其中2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反反复复,没有很好地根除,由于一些原发病的因素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得出,对照组的患者通过中药治疗后胰岛素水平得到了较显著的改善。说明中药在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中效果良好,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还减少了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endprint

3 讨论

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受体前、受体、受体后异常,改善胰岛素抵抗在二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胰岛素抵抗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由于胰岛素抵抗在初期不易被发现,所以会被很多患者忽视。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是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粘、高尿酸、高血压、高体重、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代谢紊乱聚集在同一个体内的一种现象。胰岛素抵抗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因为这类病人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却不能对血糖进行正常调节。胰岛素抵抗患者普遍胰岛素含量高但血糖也高的原因是胰岛素的主要效应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使得正常量的胰岛素降血糖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實际上在胰岛素抵抗的初期,机体可以通过产生更多的胰岛素进行代偿,但通过长时间的代偿会使得机体超负荷,而且胰岛B细胞也会出现衰竭现象,这时候就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而使机体代谢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外用药物的治疗。对于是否需要用药要专业能力较好的医生进行判断,在机体进行代偿的阶段也需要采取一些饮食和运动的方法来促进胰岛素代偿。胰岛素抵抗是目前临床上一类比较棘手的疾病,它的病因有多种,而且对身体的影响也比较严重,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理生理变化。而且胰岛素也不是万能的,在它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多与牛胰岛素有关,它进入人体后属于一个异物可能会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引起过敏反应。当胰岛素过量的时候会出现低血糖血症,因为胰岛素可以迅速降低机体血糖,患者会出现饥饿、焦虑、出汗、心跳过速等一系列反应,最严重的是出现胰岛素的耐受反应,机体需要的胰岛素含量会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可能是因为机体产生了抗胰岛素受体抗体。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密切相关,还可能成为这些疾病共同的发病基础。有效地减轻胰岛素抵抗,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所在。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所以对胰岛素缺乏的疾病的治疗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提高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另一方面是保护胰岛B细胞,维持胰岛B细胞的功能。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相关指标定期的进行检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对比患者的治疗结果,总结治疗效果的优劣性。中药在治疗胰岛素抵抗的过程中不良反应更小,防止了一些代谢功能失调的产生。此外中药在治疗胰岛素抵抗方面可以减少一些过敏反应的发生,而且中药胰岛素抵抗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进一步地推广。在进行中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的过程中要严格地把握药物的用量,防止因为过度用药而使患者产生低血糖甚至更为严重的反应。医生不能统一论,应该针对个体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因为每个人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自然治疗效果也不同。在药量上也要严格把控,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生理状态选择用药量。在中药治疗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入一些中医的按摩穴位的方法,达到标本兼治,虚实同顾。而且许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疾病,如高脂血症以及其导致的冠心病、脑卒中、脑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症状均与脾胃运行及水湿代谢功能失调有关,所以选取与这些相关的穴位可能更有利于在治疗胰岛素抵抗中产生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石革,陈瑞红.胰岛素类似物的进展与优势[J].中国医药导刊,2005(7):289-291.

[2] 康有厚.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依赖型搪尿病[J].中华内科杂志,1992,31(I):42.

(收稿日期:2017-06-23)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用研究胰岛素抵抗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说说“胰岛素抵抗”那些事
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