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景医疗在医院多学科诊疗模式会诊中的创新应用

2017-12-05徐敏

医学信息 2017年24期

徐敏

摘要:本文基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景医疗会诊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研究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医院内(包括总院和分院间)医疗MDT会诊的建设思路,提出一套以患者全景病历为中心、视音频及同屏交互操作为沟通手段的会诊建设模式。旨在通过探索与实践,利用该模式提高各协作医疗部门会诊的高效性、精准性、便捷性,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为医联体的核心医疗业务联动,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关键词:全景病历;同屏交互操作; MDT会诊

中图分类号:TP315;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4-0014-02

The Application of Panoramic Medicine in the Consult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Hospital

XU Min

(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006,Jiangsu,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anoramic med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zhou universit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medical MDT consultation in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age and hospital(including the general hospital and sub-district),and puts forward a set of comprehensive medical records,video and audio and interoperable with the screen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consultation construction mode.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this model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precision and convenience of the cooperative medical department consultation,provide better quality medical service,and provide strong information support for the medical cooperation of the core medical service of medical union.

Key words:Panoramic screen records;Interactive operation;MDT consultation

21世紀是信息和高科技结合应用的飞速发展时代,信息化不仅能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也能推进深化卫生事业改革,作为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多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临床、医技、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初步建成数字化医院。随着医院业务的迅猛发展,临床一线每天诊疗的病患人数也随之激增,要更好的保证达到医疗服务质量,就需要借助信息科技手段,让医生能更快捷、更有效、更全面地了解掌握病患的信息,将以往按业务系统划分的信息化建设转变为以临床诊疗为核心的建设方向,全景医疗信息系统就是在这个发展背景下出现的全新系统,采用异构信息集成技术,以患者为中心整合全院范围内信息系统的历次诊疗数据,通过MDT会诊(即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

1传统会诊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医疗会诊服务的需求是切实的。医院内的会诊也是常态化工作,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全面地、仔细地思考、总结和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制订科学、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传统远程会诊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导致会诊的常态化工作效率和效能受到制约,尤其是现在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分院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院内会诊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1.1场所、方式固定,不够便捷

现在常见的会诊服务,首先要有一个会诊地点,会诊发起科室需通过电话邀约方式,确定时间后,到固定的场所进行会诊。大医生、大专家,他们在科里的工作任务本身就已经很大,还需要教学、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等,很难保证响应其他科室的会诊要求,而影像科等科室,又是要为全院提供会诊支持的基础部门,在人员安排也会出现瓶颈,因此,需要有一种更为便利的会诊环境,让人不需要聚集在一个场所里,也能够开展会诊。

1.2会诊病历零散,不够完整

由于大多数传统的会诊系统不具备医疗数据集成功能,会诊前需要专门人员负责事先拷贝、收集、整理散落在院内各个信息系统中的患者诊疗数据。如果需要患者的完整数据,光是准备资料一项,就要花费几十分钟的时间。如果对诊疗资料进行筛选那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会诊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就会有缺失。

1.3交流手段单一,不够精准

如果重要的会诊专家当时不在医院,会诊双方的交流就只能通过传统的视音频方式进行,交流手段单一,无法满足会诊需求。例如,在讨论医学图像的过程中,仅凭语言对图像方位的描述,如果不能实时看到对方,对图像确切的标记位置,发起会诊的一方往往根本不知道讨论的病灶在哪里,沟通的效率将大打折扣,诊疗的精准性也将大打折扣。endprint

2我院建立远程会诊的创新思路

为克服传统会诊及远程会诊系统的弊端,保证会诊工作的质量,我院在实施会诊系统建设前,提出了几个明确的建设思路:

2.1会诊场所下沉到科室

为更加便捷地发起会诊,提高会诊的使用频率,我院决定摒弃固定远程会诊室的建设思路,计划秉着经济、实用将“会诊室”下沉到各临床科室,医生们免于来回奔走,让医生能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高效地进行会诊。

2.2建立患者的全景诊疗库

我院通过建立会诊患者的全景诊疗库,汇聚会诊病人的所有诊疗资料,因此全院各临床科室随时都可以从全景诊疗库中调取完整数据,进行病例讨论和发起MTD会诊。

2.3运用全新的会诊沟通方式

为保证远程会诊的精准性,在沟通方式方面,除了传统的视音频沟通之外,我院还将触控、同屏交互操作引入远程会诊系统,提高会诊描述的准确性。

3全景同屏远程会诊的实际建设与应用

依照远程会诊项目规划前形成的思路,我院进行了全景同屏会诊系统项目的实施与应用。

3.1建立全景诊疗数据中心

通过异构信息汇聚技术以患者为中心将HIS、EMR、PACS、LIS等各个业务系统中的碎片化的历次就诊诊疗数据汇集并标准化,形成全景式病历,为各类会诊提供数据应用服务。全景式病历,包含患者的就诊记录(入院记录、首次病程、日常病程、上级查房记录等)、长期和临时医嘱、各类影像检查图像及报告、各类检验信息及趋势图等,见图1。

3.2选用专业触控终端

我院此次全景会诊系统建设,选用65寸8M专业触控大屏配以视音频终端设备作为会诊终端。该终端具有超大屏幕、超高清、高灰阶处理、多种医学专业图像显示模式、人性化多点触控交互等特點。在保证会诊资料显示质量,提高操作便捷性的同时,终端占用空间小,部署便捷,真正实现了“临床科室就是会诊室”的目标。

3.3同屏交互操作技术应用

我院新建的全景同屏会诊系统,通过融入医学同屏技术,实现了请求端和会诊端的同屏共享,会诊双方均可在大屏终端通过触控方式,主动浏览会诊患者的全景诊疗资料,并可实时进行医学影像处理、图像标记等实时交互,极大提高了会诊的效率和准确性。

4总结

我院全景同屏会诊系统,可以随时进行科室与科室之间的病例讨论与会诊,实现了院内科科通;在医院总部和十梓街院区,及其他合作单位之间,也可无需准备,即时发起会诊,实现跨院的全景会诊。系统自上线以来,得到了临床一线医生的广泛好评,对学科群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信息体系支撑。

全景会诊系统具有教学价值(丰富讲课内容,方便日后回顾、教学记录有效保存)、科研价值(患者档案归档、整理、提供数据分析)、管理价值(将来医院发展要脱离单个信息化厂家的绑架,使医院获得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才能真正建立医院信息化统一)。

通过这次全景会诊系统的建设,总结出全景同屏会诊系统的优势在于,实现对患者全景诊疗数据的汇聚,让医生可以随时发起会诊,将会诊室下沉到各临床科室中,真正实现了医生不出科室就可与其他科室或各分院区的医生进行“面对面”会诊,通过同屏交互,能够提高会诊的效率和精准性。

以上是我院在会诊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分享,目的是充分发挥出各学科及MDT会诊的优势,在增强自身内功的同时,作为区域中心医院,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从而能进一步通过信息的联动,将整个医联体联动起来,在患者救治方面效率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鲍瑞庆,左民,张秧儿,等.信息化支撑下的门诊多学科协作诊疗的优化运行研究[J].中国医院,2016,20(7):9-11.

[2]陆秉,姚革,是俊凤,等.多学科协作诊疗门诊管理模式现状分析[J].现代医院管理,2016,14(1):67-68.

[3]何毅刚,孙延荣.肿瘤多学科会诊制度的实践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4(7):32-34.

[4]刘嘉芬,罗先琼,林建昌,等.多科会诊对促进专科医院质量与安全的意义[J].现代医院,2015,15(12):122-123.

[5]王育.公立医院创新发展模式探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12):1773-1778.

[6]唐津天,刘翔,丁伟,等.MDT模式在肿瘤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10-12.

[7]朱慧,王志荣,凌勇武,等.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应用管理实践与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2):48-49.

[8]狄建忠,张弘玮,曹建文,等.我国公立医院实施多学科合作的思考[J].中国医院,2016,20(7):1-2.

[9]赵杰,陈保站,李陈晨,等.面向区域医疗协同的远程医疗综合会诊系统设计与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37(5):20-23.

[10]曾晓静,李礼安,吴丽秋,等.基于院外会诊数据浅析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技术帮扶体系[J].现代医院,2016,16(10):1547-15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