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渐成“全科优等生”

2017-12-05方益波高晓东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40期
关键词:杭州发展

方益波++高晓东

城市的价值,不在于其社会财富有多巨大,权力有多集中,而在于其“宜人”“宜居”的程度,在于城市对每一个普通人的关怀

暮色降临,年近七旬的陈奶奶走到家附近的郭婆井仔细巡查,履行“井长”的责任。

这组有十个井眼的古井,位于南宋皇城所在地杭州市上城区。相传为东晋时所凿,清代著名文人李渔为其写过赋。一千多年来,它一直服务于周边居民的日常洗用。

政府专门对每一口古井进行清淤、修缮,请热心居民担任井长,监督日常使用、养护和检测。很多古井焕发生机,重新成为居民生活重要水源。在城市化浪潮中,构成一幅独特的市井风情画卷。

离郭婆井5公里外的紫花支路,一个窨井盖被撬起。报警信息立即传输到了城管局后台,正在附近巡逻的城管队员马上赶到现场处理。这些窨井已经“智能化”,发生雨污水混流、污水满溢、井盖移动等情况都会向后台发送信息报警。

既有浓郁的传统人文风情,又有互联网技术支撑之下的现代管理“绣花”功夫,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环节,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过去五年,杭州无疑是中国发展最受舆论称道的城市之一。这座传统的旅游城市,近年来发展成为兼具历史人文气质、互联网创新活力、便民亲商的政策软环境的“全科优等生”。

而这并非一时之功。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习近平主政浙江时,便对杭州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不少早年播下的“种子”,如今正在开花结果。

智能化助力绿色发展

龙山河位于杭州主城区五条主要河流的上游。当地干部回忆说,记得三年前受台风影响河水漫出,公交车开过,路上积水涌动,人在路边几乎有要被冲倒的感觉。记者看到,现在河道上铺设了渗水性好的特殊地砖,下面是沉淀蓄水池,不仅不会再积水,而且可以回收雨水、河水处理为城市杂用水。打开盖子,打出来的水很清澈。据介绍,其蓄水量可满足周边三个环卫所的道路洒水和绿化浇水所需,年节约水费约40万元。

在杭州上城区,每一条河道均有高清监控,河水水位、异物漂浮和流速均在实时监控下。公厕等城市家具均添加了“电子标签”,如发生设施被盗、水电异常,就会通过无线网络反馈到指挥平台。垃圾房也使用二维码互联网云计算系统,实现垃圾分类智能投放,试点小区正确比例由75%提高至95%。每一位城管队员、每一辆执法车辆都智能定位,在后台大屏幕可以看到行动轨迹和即时画面,全区550名环卫工人都佩戴智能手环,具备实时定位,紧急呼叫功能。

环保、节能、循环再生的理念体现在城市建设、管理的角角落落。这反映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杭州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绿色发展。

这在杭州的城市整体规划层面体现得更为明显。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江”流域总长约231公里,穿过市区串起杭州西部的临安、淳安、富阳等地,构成了杭州整体发展的纵轴线。“三江”两岸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一级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众多生态保护区。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要从构建“三江两岸”生态保护带入手,统筹城乡发展,以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发展描绘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文化为要。

杭州也尝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甜头。2015年,杭州成功跻身“万亿元GDP俱乐部”;2016年,杭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18282美元。G20峰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纷纷花落杭州。杭州还成为“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牵头城市、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国内首个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城市,并连续十多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资源小市“环境立市”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城市的价值,不在于其社会财富有多巨大,权力有多集中,而在于其“宜人”“宜居”的程度,在于城市对每一个普通人的关怀。

从历史到当下,杭州都是一座特别注重普通人“体验感”“获得感”的城市。杭州很早就提出了“宜居宜业”,十多年前就喊出“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口号。在城市发展中,既要吸引人才,又要给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改革开放之初,杭州也曾经历过乱拆乱建带来的破坏。后来,杭州人逐渐意识到,环境就是杭州最大的发展优势。

西溪濕地的保护建设是典型案例。当年,这里养殖有几万头猪,属于“猪头经济”,环境脏乱差。后来,这里又一度被房地产开发商觊觎。杭州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腾退所有开发商,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打造城市绿肺。杭州因此拥有了全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这张“金名片”使整个城市的品位大大提升,整个杭州都因此而“增值”。在西溪湿地公园一期建成后的短短几年间,这个原本处于城西荒郊野外的地方,迅速成为杭州最具历史人文内涵的旅游胜地之一,其周边也成为最适宜人居的黄金宝地。

和很多城市相比,杭州曾经属于资源小市,在工业大发展的时期,没有大规模发展重工业的条件和优势。但是,杭州认识到了自己山清水秀的独特资源。

优化经济结构,关键就靠培养并不断强化“环境优势”。十多年前,杭州市就确立了“环境立市”的发展战略,“以宜居促宜业”,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大力宣扬“环境比GDP更重要”的理念,致力于人与自然、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此基础上,杭州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全国的产业中心,形成良性循环。如今,在杭州的运河、西溪湿地、白马湖等风景优美的区域,出现了大批生活、生产、生态相结合,“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

如今的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正蓬勃发展。19个省级“特色小镇”已成为创业创新的驱动引擎。endprint

比西湖美景更重要的是什么

杭州提出的“环境战略”,并不仅仅是指改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优化政策环境。

杭州不仅致力于建设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等,还努力建设“政治生活品质”。高效的政府服务,对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远胜于西湖美景。

早在2008年,杭州就提出了建设“民主促民生”的党政、媒体、市民群眾“三位一体”互动机制。市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和群众一起讨论管理城市的办法,由群众监督落实。市考评办向社会公开发表社会各界对市直单位的评价意见以及重点整改目标。

各级党委政府争做“贴心人”,当好“店小二”,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发展增加新动力,区域经济形成新气象。2016年,杭州GDP创造了连续7个季度两位数增长的纪录。

对全市1361家工业企业和991家服务业企业开展的政务环境监测评价结果显示,杭州政务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审批效率、办事效能、政务公开、行政执法、服务质量、廉洁从政六个方面各项指标不满意度全线下降。其中,工业监测企业和服务业监测企业对政务环境的不满意度指数创历史新低。

杭州蝉联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获得了全国平安综治优秀市、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每年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杭州的图书馆从不拒绝拾荒者和乞丐,杭州的西湖已经免费开放十多年,杭州的斑马线前汽车礼让行人已经成为一道习以为常的风景线。这座城市始终洋溢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气质,体现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

“腾笼换鸟”先行一步

环境的优化,和经济结构优化互相促进。这些年来,杭州坚持“退二进三”“腾笼换鸟”,产业结构往高精尖方向发展,由于转型早,做到了先行一步,近几年来的杭州正在迎来爆发期。

作为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强市,杭州的信息经济发展一马当先。2016年,全市信息经济增加值268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4.3%;人才总量215万,有效发明专利数列省会城市第一;市场主体从2011年的52.44万户发展到2016年的86.17万户。杭州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公交移动支付等社会服务的升级,在全国首创“数据大脑”助力政府决策与管理……

2017年上半年的最新统计显示,杭州的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22.5%,占GDP24.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从2015年有“信息经济”这个统计门类始,杭州信息经济已连续10个季度保持20%以上的增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分别增长了44.9%、29.9%和28.1%。

而且,杭州正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未来产业”,抢占信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4月,全国首个区块链产业园区落户杭州西湖区。8月,中国首个人工智能小镇开园。9月,致力于打造网络信息国家实验室的之江实验室成立。

从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到建设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杭州的服务业占比越来越高,现在已达62.1%。2016年上半年,杭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六成,达到了发达国家60%的标准线。2017年,杭州的三产结构由上一年上半年的2.8:36.6:60.6,调整为2.5:35.4:62.1。

据最新统计,在杭州的工业投资中,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1%、10.1%和9.8%,表明杭州的工业正加快向“高、精、尖”转型。2017年上半年,有6个世界500强投资最新项目落地杭州。截至目前,杭州累计已有118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204个项目。endprint

猜你喜欢

杭州发展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杭州西湖春色
区域发展篇
杭州旧影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