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国:蓄力伟大复兴
2017-12-05高晓东
高晓东
“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的有两件大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一是中国的城市化。”这是多年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斯蒂格利茨给出的判断。
在中国,过去五年的轨迹,成为对这一预言的真切印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过去五年,对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来说,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
就在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追平了世界平均水平,达到52.57%。而后,这一比例仍然以出人预料的速度增长。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这意味着,过去五年时间里,中国的城市人口大约增加了相当于德国全国的人口量。
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当下的世界,国家的竞争已经越来越取决于城市,尤其是重要节点城市的竞争。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过去五年中国城市的发展,是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缩影。
而过去五年,中国的城镇化历程之所以极不平凡,并不仅仅因为城镇化率的增长,更重要的在于,中国不断下大力气,修炼城市“内功”。
五年间,中央先后召开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并密集出台了诸多推动城市工作的顶层设计。城市,成为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践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大改革任务的主战场之一。
由此,中国城市也从过往经济发展的单兵突进,提升到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逐渐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城市的新发展,正是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带来的矛盾的回应和探索。对于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这无疑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大目标,积蓄十足的“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