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7-12-05韩旭
作為“一城三带”之一的大运河文化带,其文化保护与建设一直备受党中央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对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建设高水平城市副中心”后,大运河文化带必将成为北京与全国乃至世界交流的一条文化纽带,成为代表北京的一张金名片。
笔者此次幸运地采访到了通州区委宣传部部长查显友先生。他告诉我,历史上的通州城因大运河及漕运的兴盛而繁荣。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完颜亮取潞水“漕运通济”之意在此设州,正式称通州。元明清时期,北京一直是统一的封建王朝都城,利用大运河从全国运送漕粮及各种物资到北京,通州成为大运河北端最重要的漕运枢纽城市,对北京城市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千年的漕运史为通州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通州也成为北京地区运河文化最丰富的区域。
“我到通州工作后,就发现这里与北京其他区的文化特点明显不同。从通州区的古迹能看出,它明显带有南北文化、甚至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查显友边说边指向靠在墙边的一张通州古城地图,“通州古城始建于北朝时期,明清是通州古城繁荣发展的时期。从地图上能看出其具备的几大功能。第一是漕粮转运功能,第二是仓储功能,第三則是商业功能。漕运和仓储是通州古城运河文化的主要体现,比如,通州漕运码头多,特别是石坝、土坝是朝廷专用漕运码头,在运河沿线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此外,通州还有朝廷设置的几座大型粮仓,专门存储漕粮,称作通州仓,与北京仓并称京通二仓。为了管理漕运和仓储,户部、工部在这里设有众多派出机构,各省为了地方漕运工作顺利开展,纷纷在通州设立办事机构。”
同时,历史上通州还承担着对外交往功能。明清时期,来自朝鲜、琉球以及东南亚等国的使臣来中国朝见皇上,均需经过通州。清代,来自欧洲的使臣进北京,均需先在通州驻扎,经与朝廷礼部官员对接后,才能入京朝圣。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上的通州对于北京城来说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行政副中心的作用。
谈历史、谈文化,就不能不谈相关文物古迹的保护。查显友认为,有形的文物古迹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发展大运河文化始终都是通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点。通州区最主要的文物古迹,都与大运河文化息息相关。例如位于大运河北端西岸的“三庙一塔”古建筑群,分别指的是: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官及燃灯佛舍利塔。又如八里桥,原名为明代所建的永通桥,还有张家湾的通运桥……这些古迹古建的保护均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行政办公区的过程中发现了路县故城遗址,共发掘出战国到清代的墓葬1092座,不仅蕴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而且还将路县古城所在地区的历史推进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路县故城遗址的历史价值,相关部门马上就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规划做出调整,并准备建设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所以我们说‘建设为文物保护让路,这是我们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則。”查显友强调。
除了保护文物古迹,区委、区政府还特别重视对大运河文化的挖掘,已经收集、整理了很多有关大运河文化的素材,并且汇编成册,作为研究与传播的永久性资料。他强调:“通州区几乎每一个乡镇都有一本介绍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书籍。”笔者不由得赞叹挖掘工作之细致。
在挖掘文化的同时,通州区委区政府也没有忘记传承文化。其中包括了教育的传承,例如潞河中学与运河中学,校名就带有大运河文化的烙印。区内各学校的校本教材,均有大运河文化的知识内容,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大运河文化,热爱家乡的这条长河。
第二种传承的途径在文学艺术方面,例如“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的创立者、作家刘绍棠,他的文学作品,许多都取材于运河两岸人民的生活,是大运河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通州本土许多作家的作品也都关注运河。艺术上則不得不提老百姓演的最接地气的文艺节目,查显友说他每次去乡镇看演出,总会有两三个节目的内容与大运河文化相关。老百姓利用民间艺术的形式传承大运河文化,实际上反映出通州群众对大运河的汩汩真情。
传承的第三个方面則是“非遗”的传承。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方面,政府做了许多努力。他说:“到目前为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和大运河文化带的规划相比,之前的工作只能算是初步的。”
在未来,区委区政府还将矢志不渝地加强区内文物的保护。例如通州古城的历史街巷,南大街十八个半截胡同等的保护。南大街地区的清真寺,始建于元代,街巷民居等均历经明清时期而遗留至今,不仅包含着通州古城的胡同文化、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还包含着老通州人的情结。对大运河历史文化的挖掘还在继续,就拿大运河的码头来说,有的已经彻底消失,还需要考古挖掘把曾经的位置确定。
从文化谈到环境,治水也是保护大运河文化带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通州很多河道处于北京水系的下游末梢,因此,通州的水质就是全市水质的标尺。虽然目前通州的水质较其他城区一直不好,但市里决心很大,通州区也将配合市里下大力气治理水污染。相信不久的将来,通州的河流将会更加清澈。
河清自然少不了岸绿,查显友还提到了受老百姓欢迎的大运河森林公园,因为笔者去过,所以特别感同身受。怎样的感受?感觉森林公园让通州甚至北京显得特别高大上,就仿佛一个小区别致的园林绿化显出小区更加高档一样。通州区未来还将继续完善大运河两岸的绿化景观,并分期建设延芳淀湿地公园,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除了保护、挖掘、传承,大运河文化当然还要发展。建设高水平城市副中心成为大运河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性契机。通州区将承接市中心更多的人口,这也意味着与大运河文化相关的文化事业与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我们兴建博物馆、图书馆、演艺场所,在大运河上游宋庄附近,建设艺术品交易中心,满足人们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查显友说,“未来我们还将依托现有漕运遗址打造运河景观带,展示运河古镇风采。建设船闸,恢复大运河旅游性通航。相应的还会恢复一些沿河的码头、古迹景观。最终形成大运河文化带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完整链条。”
采访临末,查显友已将大运河文化带的各个方面向我剖析得清清楚楚。大运河文化带它既是一条文化传承带,也是一条经济发展带,同时又是一条美丽的生态带;最后,由于它沟通着中国的南北,联系着京津冀,贯穿了北京的东西,它还是一条不可多得的协同发展带。
(编辑·韩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