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媒关注大陆近期惠台政策

2017-12-05陈雯萱毕方圆

环球时报 2017-12-05
关键词:旺报台湾人福建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雯萱 本报记者 毕方圆

有台湾媒体报道称,作为对台前沿的福建省,将推出大力度惠台措施,对第一次赴大陆且选择到福建省的“首来族”台胞,以及愿意到福建发展的台湾博硕士,提供相关补助。这一消息在台湾引发关注。不过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福建政府公开发布的文件和信息并没有提到此事。福建几名涉台学者也表示没听说过报道中提到的政策。

据台湾《旺报》4日报道,福建将率先推动解决台企与大陆企业、台湾民众与大陆民众实现基本相同待遇,并将提升台湾青年到福建工作的动力。有统计显示,去过大陆的台湾人只有750万,也就是约2/3台湾人没去过大陆,为了让更多台湾人能实地了解大陆,福建将针对首次到大陆且选择去福建的“首来族”,推出3000元的补贴,包括求学、投资、创业、就业、探亲等,至于短期的观光旅游是否涵盖在内,仍在研议中。此外,为增加台青赴大陆就业的动力,福建将给予具有博硕士学历并到福建发展的台青,一个月2000到3000元的生活费补助,不过最多只能领半年。报道还称,福建将设立“台湾青年创业基金”,对于吸引超过200位台青、且持续经营满一年的基地,将给予最多1000万元的奖励,至于个别台青创业团队,若表现好获得推荐并得到官方认可,最高可获100万元奖励。

对于《旺报》报道中提到的相关惠台政策,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台湾媒体披露的信息可见,这种政策对台湾民众的优惠力度很大,可以说已经超过国民待遇了。但目前看,这些披露出来的信息可信度存在疑点,首先是可操作性差,比如,如何判断是不是“首来族”。另外就是,这样做能否起到实际效果?如果说来大陆一次,就给钱,这有点不切实际,而且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也许会让台湾人觉得“大陆人傻、钱多、速来”。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大陆涉台学者表示,大陆此前出台了很多惠台政策,这让台湾民众和部分媒体对大陆抱有期待,可以说是盼望着有更多更有诱惑力的惠台政策,所以这类消息关注度高,但有时候只是些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

十九大后,大陆不断推出惠台政策。先是有媒体报道称,福建省教育厅宣布,2020年前将引进1000名台湾优秀教师到当地大专院校担任全职教师。此后,国台办又宣布,大幅放宽台湾律师执业范围。从11月1日起,在陆的台湾律师执业范围将扩大至237项,较以往扩大11倍。大陆教育部日前公布台湾学生奖学金新制,每年总发放金额从700万元人民币大增至1872万元人民币,每人每年最高金额从8000元人民币,三级跳达到3万元人民币,核准人数则从2000人增至2900人,在分级奖励上,旧制分为学、硕、博士三个等级,新制再增加一个“特等奖”等级,政策“对台倾斜”相当明显。

台大国发所硕士蔡孟轩4日撰文称,大陆不断释放出新的吸引力,从“一代一线”取代“三中一青”,再到十九大报告中的“国民待遇”。这些陆陆续续出台的政策,就是希望让更多基层台湾人与青年产生认同,创造更有前景的发展未来。相对的,台湾本身的状况呢?从大陆智联招聘所发布的《2017年秋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可以清楚看到大陆平均月薪“高高涨”,台湾仍在“直直撞”,台湾年轻人看不到未来,西进大陆就业将是趋势。

台湾部分绿营人士质疑,大陆所谓惠台便利措施,无非是统战伎俩、小恩小惠。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曾回应称,推动惠台便利措施,完全是出于两岸一家亲理念,任何偏见都站不住的、任何误解和疑虑也是不必要的。

《旺报》4日发表评论称,蔡英文当局在多元大旗下推进“去中国化”进程,大陆则以融合发展、体验式交流,来拉近两岸民间距离,这一推一拉正在激烈角力,不过随着大陆单方面推出一波波吸引台青的优惠政策,对台的磁吸效应只会越来越显著。《旺报》称,蔡英文口中的“天然独”世代,踏入社会后面临个人职涯发展必然更加务实,哪里有机会去哪里,选择“用脚投票”。此前有台湾媒体公布民调显示,愿意赴大陆就业的台青比例,创8年新高,愿意让子女赴大陆就业的家长,也创8年新高。曾去过大陆者,对大陆留下好印象的比例,明显高于没去过的。▲

猜你喜欢

旺报台湾人福建
那个梦
福建艺术战“疫”
赴台自由行陆客下月归零
两岸青年征文赛台北启动
菲警方逮捕4名台湾人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旺旺老板 蔡衍明要给72%的台湾人洗脑
岛内新报纸 专报大陆资讯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