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旺旺老板 蔡衍明要给72%的台湾人洗脑

2009-09-30汤惠芸

台商 2009年9期
关键词:旺报台湾人报纸

汤惠芸

「米果大王」蔡衍明连串收购港、台媒体的动作受到各界瞩目,在刚用200多亿新台币收购中国时报集团后,又马不停蹄的入股香港亚洲电视台,正在外界对他的行为眼花缭乱时,他又在平面媒体「钱景」黯淡的情况下,于8月11日正式在台湾创办了一份旨在聚焦大陆的《旺报》,很多人好奇地问:蔡老板到底想干什么?创办《旺报》的目的何在?

要回答蔡老板为何办《旺报》,从8月11日的创刊号上,隐隐约约地能够找到答案。

在首份面世的《旺报》头版,通栏标题就是「7成2民众不了解大陆」,紧随其后的是从不同角度介绍大陆的文章及其信息。

按照蔡老板在大陆多年的从商经验,大陆是台商最主要的投资市场,也是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从贸易、投资以致开拓国际空间,台湾与大陆都是息息相关的。然而,旺报的民意调查却让他大吃一惊,竟然有高达72%的台湾民众坦承对大陆不了解。既然台湾的生存离不开大陆,身为在外打拼、取得成就的台商,就有责任回馈台湾社会,有义务帮助家乡经济发展。

蔡老板创办台湾第一份聚焦报道大陆消息的专业报纸——《旺报》的目的,就是要让台湾民众全面了解大陆,增进台湾人对大陆的认识与了解。简单而言,就是给这72%的台湾人洗脑。因为蔡衍明知道,台湾民众若缺乏对大陆的了解,不仅无法把握大陆迅速发展的经济情势,而且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很快会被边缘化。

时代的使命、企业家的责任、台湾人的未来触动他,必须给那些不了解大陆的台湾民众洗脑,通过对大陆的了解,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动台湾经济提升。

受国际金融海啸、网络和地铁免费报纸不断普及等因素影响,几乎全世界的收费平面媒体市场都在萎缩。然而,在不景气的环境当中,「米果大王」蔡衍明的举动不但要「口袋深」,还要有足够的勇气。

超过7成台湾人自认不了解大陆

按照创刊号《旺报》公布的调查资料,57%受访台湾民众肯定大陆对台湾发展的重要性,但是72%台湾人坦承并不了解大陆。

调查并显示,49%受访者觉得台湾提供的大陆相关讯息不足;45%的台湾受访者期望获得更多大陆信息,其中又以经济讯息最受青睐,但是也有48%的台湾人并不认为自己需要了解大陆,反映台湾人对是否需要了解大陆看法分歧。

蔡衍明在创刊酒会致辞表示,《旺报》的创刊让他从台湾「米果大王」,变身报纸创办人。可见蔡衍明对《旺报》的重视与使命感,比对中时集团旗下其他报刊和电视台都要高。

蔡衍明认为,台湾人有72%自认为不了解大陆,与过去台湾人所受的教育,及对大陆有仇恨与「恐共」的心态有关。2005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代表两岸的系铃人和解铃人已经泯恩仇,但由于大部分台湾人还不了解大陆,导致这些历史留下的意识形态阴影,还继续影响两岸的交流与合作。蔡衍明说,《旺报》的创立就是要务实地让台湾人了解大陆、认识大陆,藉由认识与了解来化解敌意,消除两岸政策的疑虑。

让台湾人重新认识大陆

《旺报》社长兼总编辑黄清龙接受本刊访问时表示,该报的民意调查发现,45%的台湾人渴望获得更多大陆信息,反映一份聚焦报道大陆信息的报纸,可以吸引一定的台湾读者群。

民进党执政时期的海基会董事长洪奇昌接受本刊访问时表示,七成以上台湾人不了解大陆,主要因为过去20多年的两岸交流当中,台湾虽然有相当多的企业以及白领阶级到大陆投资及工作,估计每年台湾有500万人次到大陆旅游以及公干,但是由于两岸制度不同,民众仍然需要更多沟通管道加强了解。

洪奇昌表示,台湾以致世界各地的平面媒体在2008年第三季经历国际金融海啸之后,大部分都处于衰退当中,现在台湾仍然有媒体集团投资创办新的报纸,对台湾读者了解更多大陆信息是值得肯定的事情。]

到过大陆的台湾人只占少数

研究两岸关系的台湾战略学会秘书长王昆义接受本刊访问时表示,七成以上的台湾民众不了解大陆是很正常,因为两岸制度不同、生活方式也不一样,加上隔绝了60年,双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都不一样,所以要台湾人完全了解大陆是不太可能。

虽然近年来两岸的交流更密切,台湾人到大陆经商或者工作越来越普遍,但是王昆义指出,据统计到过大陆的台湾人大约200多万,在全台湾2300万人口的比例而言并不算高,还有10倍以上的台湾人根本没有去过大陆。「台湾海峡虽然只有200公里,但是隔绝还是相当遥远,尤其是心理的距离很遥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助理兼经研室主任张冠华也认同王昆义的见解,认为到过大陆的台湾人占总人口比例不高,「大部分台湾人对大陆的了解完全没有实地考察,只能靠台湾媒体,认识当然有限。」

《旺报》的民意调查还显示,62%的受访者从来没有去过大陆,去过5次以上的台湾人有接近13%。

大陆信息应该「台湾化」呈现

王昆义表示,从《旺报》创刊之后每天都有翻阅,但是他认为要透过这份报纸让台湾人了解大陆,还是不太可能。因为该报的内容很多都是从大陆的媒体或者网站上摘录下来,也就是大陆新闻没有「本土化」,没有用台湾的语言去解释大陆政治、经济、社会各层面的新闻。

「这样跟台湾网民上网去看大陆新闻是一样的,除了专业研究大陆的台湾人,包括两岸关系的学者,或者有意到大陆经商、工作的专业人士,会比较容易接受或者理解大陆的新闻用语和内涵之外,相信一般的台湾民众对摘录大陆媒体的内容接受度不高。」

《旺报》创刊初期,举办很多促销活动,包括零售特价5元新台币(约1元人民币),或者买咖啡送报纸之类,王昆义说,据他观察促销活动似乎对《旺报》的销量没有太大刺激。「一些超市的店员告诉我该报的销量只是一般,可以说对大陆有兴趣的台湾人早就懂了,对大陆没有兴趣的台湾人,因为《旺报》的大陆新闻不够本土化,所以他们还是没有办法真正去理解大陆新闻的意义与内涵。」

转载大陆新闻媒体的内容,在《旺报》高层眼中是个卖点,在台湾学者看来却是缺点。王昆义认为,「表面看是要原汁原味呈现大陆媒体的内容,实际上可能是要节省人力吧。」

由于两岸隔绝60年,各自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用语,遣词用字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王昆义认为,《旺报》应该让大陆新闻在台湾「本土化」,加强编采人力去改写大陆新闻,用台湾人习惯的语言,才能吸引原本对大陆没有兴趣也不了解大陆的台湾人去认识和了解大陆。

由学者们的观点不难看出,蔡老板欲想实现自己的宏图伟略,除了付出热情和金钱外,恐怕还要付出更多对策。否则,72%的台湾人将很难接受蔡老板的填鸭式洗脑手法。

猜你喜欢

旺报台湾人报纸
赴台自由行陆客下月归零
确实不容易
两岸青年征文赛台北启动
菲警方逮捕4名台湾人
非常魔典
岛内新报纸 专报大陆资讯
旧报纸·巧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