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化学课堂里的德育渗透

2017-12-05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宋永辉

成才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题化学德育

■ 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 宋永辉

关于初中化学课堂里的德育渗透

■ 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 宋永辉

当代初等教育专家斯霞说,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故而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复杂多样,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很多人,包括家长、学生、甚至部分老师都认为德育教育只是班主任或者学校政教处的工作与职责,可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德育教育应当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存在于校园,也应在校外、在家庭;不仅存在于课堂,也应在课后;不仅存在于思品课、班会课的课堂上,也应在语文、数学等学科课堂上……

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二十多年。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化学课堂上也有着很多德育教育的着力点,并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学生对这种不经意间的品德教育,有着极大的认同感,这种学科渗透式的德育比直接面对面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孩子们也更易于接受。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寄给笔者的明信片中这样说到:“老师,谢谢您,您不仅教会了我化学知识,也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更好地适应了社会、适应了新的环境,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一个明确具体的规划……”在此,介绍一点笔者在化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心得与体悟。

一、初中化学课堂中所能涉及的德育渗透点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大体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艰苦朴素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责任感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二是道德行为方面的教育,如遵纪守法的教育、助人为乐爱护公物等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健康安全生活习惯的教育等;三是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形成方面的教育,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教育和唯物主义教育、坚韧执着品质的培养教育、学习方法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等等。其实这三个层面的德育教育,分别是从内在的思想教育开始,再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最后上升到个性人格的形成教育,整个过程是贯穿始终且完整统一的。

我们初中化学课程的设置仅在九年级这一个学年里,这里,笔者以人教版化学教材为基础,整理了从绪言部分到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所有教学内容中可用到的德育渗透点,具体如下:

教材单元 课题或知识点 德育渗透点绪言 我国古代取得科技的成就;化学实验破解迷信现象等 爱国主义教育、唯物主义教育第一单元 课题二中的两个探究实验;课题三:走进化学室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教育纪律性和行为规范性教育第二单元 课题一中的空气污染与防治 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教育第三单元 课题一:分子原子;课题三:元素三重表征思想的形成教育具体和抽象辩证思想教育第四单元 课题一: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爱护自然资源教育第五单元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 定性与定量的科学品质教育第六单元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内在胜于外表的心灵美教育;认识事物的两面性,辩证的唯物主义教育第七单元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课题二中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倡导与人合作的集体主义教育爱护自然资源教育第九、十、十一单元 实验探究专题、物质推断专题关于溶液的计算专题等珍爱生命、远离火灾的安全教育倡导低碳生活的环保教育第八单元 课题一中的合金;课题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坚韧执着、不怕困难、不轻言放弃的品质或个性的养成教育第十二单元课题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题三中的有机物及白色污染不挑食不偏食、健康饮食教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健康教育环保意识的养成教育

二、如何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确实,老师们若只是苦口婆心地要孩子们这样或者那样,是很难达到教育目的的,特别是德育。那么,让学生在自己亲身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应用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的人生真谛,不是更能对他们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吗?这里,笔者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来探讨一下在化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

(一)对于教材中进行直接渗透的德育内容的处理

教材中有一些课题,用文字直接正面的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比如第一单元课题一中的“三、保护空气”中提到:“为了使天空更蓝,人类正在积极行动起来,如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以保护空气”;又如第四单元课题一中的“二、爱护水资源”中说:“水是一切生命体生成所必需的物质,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第十二单元课题一的“调查与研究”中指出:“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不仅要保证一定的数量,还要注意合理的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等等。类似这些德育渗透点,是直白而且直接的,很多老师直接选择了让学生阅读教材或简单口述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很难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其原因有二:一是简单的阅读或倾听并不能让学生深刻地去理解或记忆,更难以达到能约束、规范个人思想或行为的目的;二是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觉得这些内容并不重要,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那么,这样的德育内容究竟应该怎样合理有效的渗透呢?

比如在学习“保护空气”这一内容时,老师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如果全世界的人们继续像今天这样发展科技文明,而不爱护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话,我们的明天将会是这样的……”,用PPT放映了几辐图片,画面是这样的:灰蒙蒙的天空、光秃秃的树林、未来世界头戴着防毒面具的人们、死气沉沉的城市……老师再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希望未来是这样的吗?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后面的情景就不用再叙述了。

又如在“爱护水资源”的学习中,倡导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可以让大家讨论在家里有哪一些节水的措施,比一比,看谁的节水措施最多最有效;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用视频和图片展示火灾的无情与残酷,让孩子们认识到,再好的灭火原理和方法,都只能尽力的去减少已造成的损失,只有养成良好的防火意识才是真正远离火灾、保证安全的最佳途径。

(二)利用教学手段或方法进行间接渗透

毕竟,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启蒙学科,直接进行德育只能当作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小插曲”。但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进行德育渗透。

笔者曾经在碳单质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景:让班上一位身材瘦小且长得颇黑的男生来扮演石墨。当他从容走上讲台,自信满满且笑容可掬地面对全班同学时,同学们自发地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他开始了他的表演,自我介绍说:“本人其貌不扬,大家也都看见了,但是,生活中的我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你们每天都要用的铅笔、电池中的电极、电力机车上的电刷等,甚至在航天领域都少不了我的身影。我,就是石墨。我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说来很惭愧,我还有一个孪生兄弟——金刚石,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爱他。我俩都是由碳原子构成,可是由于我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一样,使我们两兄弟有着极大的差异:他漂亮、坚毅,人们都将他视若珍宝;而我呢,长得丑不说,软弱、油腻,很不招人待见。唉,我曾经无数次地抱怨上帝的不公,可是后来我才了解到我的兄弟之所以那么优秀,是因为他历过火山的炙烤和淬炼,而我却选择了放弃和逃避。但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更何况我也有很多他没有的优点,在社会上也有着很多重要的用途。我放弃了一次机遇,但决不会放弃第二次,我坚信我一定会成为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珍宝,谢谢大家,请大家记住我,石墨。”老师:“同学们,听了石墨的自述,你们喜欢石墨吗?”“喜欢!”“那么,你们喜欢他什么呢?或者说你们为什么喜欢他呢?”学生们开始了热烈地讨论和交流……

以上通过诙谐幽默的拟人化自述,让学生在充满笑声的环境中学习了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用途,以及造成它们性质差异的原因,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热烈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自发地进行了一次德育的洗礼。讨论中,孩子们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人不能只讲求外表,更要注重内在的修养;不能只看到别人的光彩与荣耀,更要体会他们在背后付出的艰辛以及曾经所经受的磨砺;在没有先天优势的时候不要自卑和抱怨,人生应充满自信和保持乐观……

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德育方式的探索也是如此。孩子的可塑性都是非常强的,错误的教育和引导不仅不能为社会培养栋梁,甚至有可能为社会带来隐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应在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和前行,相信不仅是化学课堂上有德育,物理、数学、英语……的课堂上也一定会开遍德育之花。

责任编辑 郑占怡

猜你喜欢

课题化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