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户外游戏教学方法研究

2017-12-05

长江丛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王幼儿园教学方法

梅 萍

幼儿园户外游戏教学方法研究

梅 萍

户外游戏是促进幼儿成长的重要方式,户外游戏不能是幼儿的自发游戏,而应当是有良好教学方法支撑下的游戏。让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运用自主建构法、游戏驱动法、功能组合法等,可以让游戏所蕴含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催化。而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中,也可以获得更好的专业成长。

幼儿 户外游戏 教学方法

户外游戏是幼儿在园成长的重要方式,所谓户外游戏,是指在幼儿园建筑物之外进行的游戏活动,户外游戏因为其具有广阔的游戏空间、新鲜刺激的游戏环境而深受幼儿的喜爱。对于户外游戏的研究,近年来逐步在由经验化向科学化转变,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意味着幼儿的户外游戏不再是生活游戏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幼儿在园时间花费的一种方式。近年来,笔者围绕幼儿园户外游戏的教学方法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总结如下:

一、自主建构法,寻找自主游戏的乐趣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对户外游戏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这里所说的“教学方法”并非知识的教学,而是基于幼儿游戏需要而展开的以游戏为核心的教与学的研究。

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有效观察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幼儿游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自主性,只要不给幼儿以明确的指示,而直接让他们去进行游戏,那他们的游戏基本上就是自发性质的,自主特征非常明显,利用幼儿游戏的这一特点,选择自主建构的教学法,可以驱动幼儿更好地完成这类游戏。

例如,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曾经看到这样的案例:上课教师针对中班幼儿提出了一个游戏思路——三人一组,分别扮演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能够玩出新花样。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游戏。不要以为这是教师偷懒用的懒办法,因为在游戏之前,教师其实作了周密的准备,包括帽子、锯子等道具都准备好了,而对幼儿的创造、构建思路也作了猜想,估计部分幼儿会模仿动画片中的一些情节,而教师希望看到的是幼儿有所创新的情节。而到了具体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施加太多的干预,当幼儿模仿电视中的一些情节的时候,教师在注意观察,有时候也会介入其中去提醒幼儿:可不可神情再夸张些呢?可不可去让熊大和熊二吵架而让自己有更大的胜利把握呢?这些提醒不是强制性的,只是偶尔的一个提醒而已,而在游戏中也确实看到了幼儿创新的一面,他们会将其他动画片中的一些情节移植到自己的游戏中,如有幼儿拿着光头强的锯子却摆出了奥特曼的造型,还去伸张正义,也有小女孩在这个情节中加入了美羊羊的角色,从而编织出一个新的故事……

这样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完全让幼儿处于自主状态,而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则成为此教学的一个主旨。此教学法追求的是游戏的本义,追求幼儿在游戏中的本性体现,而不是某些展示活动中的游戏装点作用。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游戏教学思路与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值得提倡的:自主构思法,应当成为幼儿游戏的基本教学方法。

二、游戏驱动法,培养幼儿的生活动力

还有一种游戏教学的思路是指向幼儿的生活动力的,当然并不是说幼儿没有生活动力,而是说幼儿过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对生活的感悟是基本的甚至是浅显的,而幼儿生活本身又是面向社会与生活的,如果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对生活有所发现,进而增加幼儿对生活的理解,还是可以尝试的。笔者对此类游戏教学的方法归类为“游戏驱动法”,因为在这类游戏中,幼儿对生活的理解总是在游戏发展中获得一种认知的,具有认知为游戏所驱动的特征。当然,这里最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这一游戏思路并不能成人化,并不是为了跟幼儿讲大道理。

例如有这样的一则户外游戏案例:孙悟空打妖怪。

教师在户外设计这样的一个游戏:在场地上线画出4米左右宽度的两条线表示小河,长度则控制在8米以内,准备不同颜色的泡沫球若干,到游戏区取大的纸箱以及其他实物,作为河一岸的建筑,另选15名左右的孩子在河的这一岸扮演妖怪,其中2名扮演小王,一名扮演山大王,活动区域不得超过长度以及河岸边4米。孙悟空师徒四人则在河的另一岸,其中孙悟空担任打妖怪的主力军——用纸球扔打对面的妖怪,打到小妖怪得1分,打到小王得2分,打到大王得5分。在规定时间内得到30分则算胜利,否则失败。

在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发现:小妖怪会自发地保护小王及大王,这是游戏驱动下意识的形成,且这个意识的形成还是有层次性的,因为他们发现保护小王及大王还是有策略的,仅仅挡在前面还不行,有的时候还需要主动地去接孙悟空扔过来的泡沫球;但同时他们发现如果大家聚在一起又是不行的,因为这提高了对方得分的机会,于是分开又是必要的,这样的就有了一对矛盾,如何化解这个矛盾呢?游戏中学生逐步发现适度分散、及时躲避、必要的时候“舍己为王”等策略都是要运用的。而在游戏中途休息时教师还穿插问了个问题:如果不是因为小王和大王占分多,你们还会保护他吗?好多小朋友都说“不”;那他们占分多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小朋友们歪着脑袋想了想,说“因为他们重要呗”,于是保护重要的人就成为一种默认的共识;然后教师又问:如果你是小王和大王,如果你看到小妖被有可能被打中了,你会去保护他们吗?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而且都有理由,教师则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幼儿在继续游戏,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幼儿的表现不再那么散乱,他们似乎总在游戏中思考着什么,小王与大王主动帮助小妖的情形也多起来了……

这样的游戏不需要向幼儿们明示什么大道理,因为随着游戏的一步步进行,随着教师问题的一点点驱动,幼儿们在游戏中已经开始基于乐趣进行思考,于是就有了一种“理趣”的意味,在这个意味生成的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与认识都会有所进化。

三、功能组合法,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游戏本质上是培养幼儿的智力的,游戏天然具有培养智力的功能,但如果经由教师有效教学方法的作用,这种功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有时还会成倍地增长,这也就是教学方法之于游戏的意义。户外游戏中,幼儿的游戏空间广,游戏过程基本上不受束缚,这为幼儿完全展开身心提供了有效的客观保证,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方法相对于户外游戏而言,更多的是从游戏的机制处发挥作用,而其中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让幼儿在户外游戏的过程中对游戏素材、器材等进行功能性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游戏器材与游戏思路,进而培养幼儿的智力。

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接触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在一次户外游戏中,一位教师以一个差不多方便面包装盒大小的纸箱为游戏的开端,先让幼儿想一个纸箱可以玩哪些游戏。结果有幼儿说可以套在头上玩人摸象,有孩子说可以两人各伸一只脚里面,玩合作跑的游戏;然后教师问:如果让你再加一个游戏器材,你会选择加什么呢?这就打开了幼儿的思路了,可以肯定地讲,幼儿这个时候都是基于自己的游戏需要去思考再加一件什么器材的,他们会想如果我选择了某个东西,那它如何与纸箱进行组合呢?可以玩出什么新的花样呢?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几个幼儿很有意思地提出一个问题:老师,你能不能让我们去试试,因为试了以后才知道选择哪个更好啊!这其中有一个人小鬼大的小朋友其实想的是:如果老师让他们去试,其实就是让他们玩了好多个游戏了。但教师是允许的,只是提了一个条件,玩好了之后要告诉老师自己的游戏中的一些想法,幼儿们自然答应,然后一下子就跑出去寻找游戏器材了。

游戏过程中的精彩是不言而喻的,而由于老师有言在先,他们又不纯粹是瞎玩,他们会思考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器材,它玩出了什么花样……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有身体的活动,又有语言的运用,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游戏设计思路,因为学生对游戏器材的选择有着形象思维的参与,而用语言组织自己的思考,实际上是培养幼儿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属于抽象能力培养的范畴。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智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户外游戏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多层面多维度促进幼儿的发展,也因此可以认为,教学方法是催化游戏发生程度、形成游戏价值的重要因素,幼儿教育中必须高度重视并研究。

[1]盛奕,王敏阳.幼儿园“三合一”实践探究——环境、主题教学、游戏活动[J]. 上海教育科研,2014(9):75~77.

[2]陈洁.幼儿园区域性晨间户外活动内容的探索与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3(9):75~76.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梅萍(1983-),女,湖北黄梅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小王幼儿园教学方法
我爱幼儿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减肥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麻辣烫
借钱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