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年级习作能力的训练
2017-12-05叶蓉
叶 蓉
中低年级习作能力的训练
叶 蓉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拦路虎”。而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而言,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他们热爱写作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习作能力的提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也注重将平时的所见所感内化于心,并在适当的时候外化于文章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 习作 训练 激励 评价
写作是一杯咖啡,入口苦涩,让学生和老师们都望而生畏。特别是刚刚接触到写作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更是一个拦路虎。可若在这杯苦涩的咖啡中添加几块“方糖”,则会甘甜润滑,回味无穷。学生也会更有兴趣,趣味浓了,水平自然提升。如何有效地运用这块“方糖”,我有几点思考:
一、巧用激励的方糖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内驱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进行口语交际,自由写作。而如何激发学生内心的写作兴趣,主要是扭转学生的“要我写”变为“我要写”。比如在刚接触作文的第一节课,学校的葛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说道:写作就是把你觉得有趣的一件事用照相机拍下来,再用放电影的形式将他呈现出来,写清楚事情发展的过程就可以了。学生自拟题目,想些什么就写什么,那节作文课学生兴趣很足,学生的作文更让我出乎意料。这更加证明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方法,完全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再比如创设情境,创设课本剧、小小辩论会、把小动物请进课堂,等等。诸如此类让学生愿意去上作文课,愿意去写作。比如在为设计动物的名片时,我课前请同学们回家收集你感兴趣的一个动物信息,并做上头饰,课上你就是这个动物,上讲台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学生兴趣很浓,课后的作文也没有过多的指导,学生也写得很棒!
刚开始写作训练时,老师要以百倍的热情去鼓励学生放开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苟求字词的正确性、开头与结尾等,只要求能通顺、连贯地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原来写话就是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告诉别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是很有意思。于是他们会想写、爱写,能描绘出真实、有趣的童心世界。
二、精选内容的方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水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如今的学生选陷入无内容可写的困境,主要还是因为学生们缺乏生活的体验,而我们的作文更多是以半命题或者全命题的方式呈现,故而学生无话可写,亦或者矫情造作,堆砌辞藻,脱离生活现象等一系列怪现象。为了让学生能真正表达内心的所想所感,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一下几种策略:
(一)巧用“班级日记”
想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必须另辟蹊径“班级日记”由此诞生,三年级刚刚接触写作,对于日记的内容不拘泥固定的形式、内容,可记校内或者校外之事,可记相识或者不相识的人,可记春夏秋冬、日月星辰,可记花鸟鱼虫,养鸡斗狗只要你觉得有趣值得一写,便可!在我看来生活中不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常常“生于宝山而不识宝”,“班级日记”的诞生也是为了让学生善于发现、观察生活。
(二)让小练笔充满课堂
写作并不是非要在特定时间,特定要求中完成的。其实写作是可以随时随地,随感而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这也正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比如我在教学《雪儿》这一课时文中作者不得不在阳台上放飞雪儿,依依惜别时,情深动人,这时我让同学们提起笔来,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三)活用“口语交际”
写作其实是将说的形式通过文字呈现出来,其前提要会说,因此我抓住了教材中的每一篇“口语交际”的内容创设情境,亦或是小小故事会,亦或是辩论赛,亦或是读书会,让学生的思维在此时碰撞,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在此刻得以训练,说得多了下笔便有神。
三、设计评价的方糖
激发兴趣并不难,难得是如何保持这份兴趣。此刻便显出评价的作用,艺术性的评价会使得学生写作时永保兴致。除了常规的批改我还采用了一些其他的激励方式:
(1)开学初我给班级的学生创设了一个“会员积分”,鼓励学生勤练笔,练好笔。每个学生有一张小作家的会员卡,每写一篇文章获得10分的积分,得优、良者相应得到30、20积分,刚开始时可将的高分的人数比扩大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除了被老师批改之外,生生批改也是益处多多的。适时的开展一场作品展销会不仅能激励学生写作热情,更加能让同学之间习其精华、摒其糟粕。自己成功的习作或精彩句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习作卡片、习作海报等方式,推荐给同学或自己的小组成员共同品味研讨,最后,通过投票评比,选出“最具特色作品”和“最受欢迎作品”及“特别进步作品”等。
写作是杯苦咖啡,入口苦涩,而回味则悠长,如何使得学生爱上这苦涩之味是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心中的“老大难”,以上一些想法和策略便是这调味的方糖,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能真正自由表达内心的世界。
[1]王学进.习作,你关注"为什么写"了吗?——儿童需要性写作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12(4).
[2]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3):42.
(作者单位:扬州市沙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