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俱乐部里的重生
2017-12-04肖翊
肖翊
“我很不舒服,我不愿别人看见我。”生病后陆兰珍变得极度自卑,别人多看她一眼,她都觉得别人或许看出她是个癌症病人,会不自觉地用双手捂在胸前。
陆兰珍是名业余话剧演员,2009年,48岁的陆兰珍被查出患有乳腺癌。这个18年烟龄、偶尔喝点、经常熬夜、认为死跟自己没关系的女人,开始恐慌、不知所措,觉得癌症就是死亡。
戏剧疗愈将心理与戏剧结合,帮助患者抒发压抑的情感,通过艺术表达的方式宣泄情绪。图为由癌症患者自编自导自演的疗愈戏剧《哎哟,不怕》排练现场。
她不敢照镜子,不敢去浴池,和过去50%健康的老朋友、同学断了联系。可是她还想看到准备考大学的儿子长大成家、生儿育女。经过一年多的化疗,在志愿者的介绍下,陆兰珍成为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癌症康复学校第72期学员。
“当我见到身患癌症的周校长(康复学校前校长,已离世)穿上舞鞋翩然起舞时,我震惊了,原来癌症患者还可以这样活。”陆兰珍回忆此前的情景时说道。抗癌8年后,陆兰珍比生病前还忙。
在康复学校里,每天晚上8点熄灯睡觉,早上6点起床练气功,7点做早饭、吃粗粮,10点喝中药,吃完中药还“排排坐”分苹果。三周的康复课程,从戏剧疗愈、音乐疗愈,到家属的家庭护理以及生命临终关怀等,教会了陆兰珍们如何面对死亡和获得重生。
一天晚上,和陆兰珍同屋的4个人坐到桌前,开始分享自己的病情。感同身受的4人,在一夜的抱头大哭后,决定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陆兰珍所在的这期学员班里,60%是乳腺癌患者,其次是肝癌、肠癌、肺癌,最年轻的35岁。学员们在结业时约定每年相聚一次。2011年的春节,作为班长的陆兰珍组织第一次聚会,他们凑了3桌,每桌12人。第二年,只剩两桌人,班里所有的肺癌患者全部离世。到今年春节,一桌人都凑不齐了。“他们就是以这样的速度离开我们。”陆兰珍说,今年8月,她送走了同期康复班里除自己外的最后一名患者。
“在这里,我不用假装自己是个没病的人。”化疗后掉头发,陈女士就去理发店跟理发师傅说自己要演戏,把头发全都剪光了。女儿放学回来,接受不了妈妈的变化大哭起来。抗癌7年的乳腺癌患者陈女士在康复学校里选修了戏愈工作坊、形体课和朗诵课,每月去三次。
今年是陆兰珍抗癌的第8个年头,她比生病前还忙。工作渐渐地让陆兰珍从患病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然而身边一个个病友的离去,又一再提醒着她,死亡随时会到来。
医学上,把5年看成癌症的“痊愈期”,医生统计癌症患者治疗成功与否,一般都是谈5年生存率。俱乐部里的癌症5年生存率超过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