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得江山助 才随日月新—纪念书法篆刻家孙龙父百年诞辰
2017-12-04武维春
□ 武维春
气得江山助 才随日月新—纪念书法篆刻家孙龙父百年诞辰
□ 武维春
孙龙父是20世纪杰出的书法篆刻家,今年适逢他诞辰100周年,回顾其创作历程,对我们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有益的。孙龙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人:论古典文学,他是当年扬州师院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桃李满天下;论书画,他是早慧的书画家,特别是章草,年轻时即名闻大江南北;论篆刻,他用刀浑厚,是继吴昌硕、黄士陵之后的重要名家;此外,他还为扬州评话的整理做出特别贡献,为说书大家王少堂整理了《武松》《宋江》各十回,使这一曲艺遗产保存下来。
孙龙父(1917-1979),原名珑,字愳玲,号赤城居士。后改字龙父,号弄斧,以字行。江苏扬州人。他出生在泰州,早年跟随做医生的父亲在泰州生活,因此他讲话是泰州口音,王少堂当年称他为“泰州才子”。据其友人王退斋(1906-2003,名均,字治平)介绍,龙父的父亲孙白华业中医,诗文音律皆精,龙父幼承庭训,髫齿能文,稍长习画,工意笔花卉,又爱金石,后入正风文学院肄业。又入持志大学,攻文学。抗战军兴返里,泰城易帜,后任泰州中学语文教员,与王均、叶大根同开画展于泰州。从这段介绍看,孙龙父在20多岁时,书法篆刻即已崭露头角。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孙龙父
作于辛巳年(1941)的篆书《樊樊山诗》、作于癸未年(1943)的草书《李商隐诗》,以及作于壬午年(1942)的印章,这些作品已风格初具。在书画史上,有些人是大器晚成,所谓人书俱老;有些人是年轻早熟,出手不凡;孙龙父属于后者。我们以同为江苏书坛四老(林散之、高二适、费新我、孙龙父)的林散之作一比较,如果林散之不是高寿,我没有他80岁以后的作品,林散之在书坛上的地位也会大打折扣。而孙龙父,我们在痛惜他62岁早逝的同时,稍可慰籍的是他留下了那么多一流的作品,他的光华是遮掩不住的。
孙龙父和林散之两位大书家的交谊很值得一表,林散之生前到扬州次数较多,除了因为扬州的名城风光外,还与其女公子林荇若、女婿李秋水生活在扬州有关,也因此,他和扬州的文士多有往还。林散之曾写过一首《赠邗上孙龙父》诗云:
有友孙龙父,维扬一篆人。殳书播史籀,垂露更悬针。气得江山助,才随日月新。瘦西湖内水,端为洗凡尘。
这首诗,主要赞扬孙龙父的书法篆刻。中国传统书画很讲究气韵生动,这气韵从何而来?林散之认为是靠江山之助,也就是大自然的恩赐和造化之功,而绝不是书法的某些个别技巧。有意味的是,孙龙父写给林散之的诗,也有“江山助”的字样,孙龙父的诗有云:
林翁八十精神健,万里征途老未休。红雨京华践高会,绿杨城郭喜重游。吟哦自得江山助,挥洒方期岁月稠。四化同看还策杖,百年人瑞此添筹。
孙龙父在诗后有一小注,内容是为林散之一九七八年五月重游扬州所作,“今春(林)曾由宁赴京参加第五届全国政协”。由此可知,林老参加全国政协会回江苏后曾再游扬州,这首诗即作于其时,这也是孙龙父逝世前一年。两位先生在文学艺术方面都提到“江山助”之语,我想到弘一大师指导扬州黄福海写字的情景。黄福海告诉我,弘一大师除将写的字给他观摩外,还常常持经卷带他外出登高,默默无语,让空中的风、草中的虫、树上的蝉“讲话”给他听,还带他观风云、看松枝、望海涛,让他感悟自然。也许得江山之助,正是大师与匠人的主要区别。
孙龙父 贺林散之八十寿诗 纸本释文:林翁八十精神健,万里征途老未休。红雨京华践高会(今春曾由宁赴京参加第五届全国政协),绿杨城郭喜重游。吟哦自得江山助,挥洒方期岁月稠。四化同看还策杖,百年人瑞此添筹。一九七八年五月,林老来游扬州,适逢八十周岁,同好举杯相庆,即席赋诗,以当颂祷并请郢政。龙父呈草。钤印:龙父(朱)
不久前,我看到与孙龙父同事几十年的文艺理论家谭佛雏一则短文手稿,他说“维扬故多名士,以书画诗显于世,自清雍乾以来,史不绝书。若郑燮、李鱓之传,其尤著者也。先生(指孙龙父)躬承其绪,而自运新意,于各体书无所不工,草书尤精能,劲骨天纵,而变化无方,盖而传之。晚年惟画莲梅,水墨滃郁,或密萼繁枝,各极其趣。题诗亦精老,书画以至篆刻,流芳海内外……板桥、复堂二百年后而得先生,若踵相接也”。这则短文,写于孙龙父逝世的当年,几十年过去,犹感谭师论述之精到。他将“扬州八怪”与孙龙父一脉贯通,这就是扬州文脉之重要一翼,当然这其间还有优秀作者,如清末冶春后社的吉亮工诸人,他们也是“八怪”的真正传人。自孙龙父殁后,扬州书画界就缺少这样的大家了。有意思的是,当代对于“扬州八怪”的研究,孙龙父也是最早的涉足者之一,他在1961年发表的《扬州八怪之我见》就是一篇有分量的文章。事实上,他对扬州八怪的分析也是他的夫子自道,是凝聚着他自己的心得的,因此也是我们深入研究孙龙父本人的钥匙。他说扬州八怪“这一派画家主张创新,也并非不要传统。他们不但没有忽视学习传统,而且学习的面非常广阔”,“他们在学习传统时,不为传统的技法所限,而能自出己意,自成一家”。孙龙父特别强调:“他们的诗文和书法也都各有特色,各有家数。分开来看,都可以称为‘三绝’,但诗书画合起来又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整体。”这里,对“三绝”的解读,对传统与创新的解读,对我们欣赏孙龙父本人的作品也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如他说郑板桥“书法学黄庭坚,合以八分,自创一体。又以草书的中竖长撇等笔法画兰叶,秀劲潇洒,天趣横溢”,郑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孙则称自己是“三章六草一分吾”,这都是强调要有自家面貌,也是学扬州八怪的要各立门户。
孙龙父的篆刻也与他的书法有很大关系,我将他的印章给几位搞篆刻的朋友看,有人说受邓散木的影响,有人说受邓石如、吴让之影响,而他自己刻了一方印是“牧仓楼”,据张郁明解释,“楼”是“糅”的谐音,这方印的意思是将黄牧甫、吴昌硕的风格糅到一起。这是符合孙的本意的。但他同样会受到其他篆刻大家的影响,从多种流派中吸取营养,爱好者举其受影响的一端,并不奇怪。林散之在给孙的诗中就有“乾嘉余绪存孤诣”,并有小注“扬州在乾嘉时金石之学最盛”,这也讲了孙的渊源所自。林老还多次讲到毛笔与刀笔,他在题孙龙父之友蔡易庵的印存时序云“书家宜从笔法追溯刀法,刻石家宜从刀法追溯笔法。二者相倚相生,同期并进,以是知今古刻石名家,无不知书法也”。在林老看来,印人须“能悟入书家用笔之妙”,体会他们谈艺的细微处,就能真正领会艺术各门类之相互关系。由此可见,孙龙父的书法和篆刻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更能体现这种关系的是孙龙父的画印,他将一首诗词的每一句制成一印,总体观之,美轮美奂。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别人曾替他治印,他不太满意,给孙龙父看,孙拿起笔勾了一下,将图给刻家参考,后来重刻的章,果然令人满意。柔软的毛笔,画出的竟是刀锋,这不能不令人称奇。蔡易庵曾作歌赞曰:“龙父作印,易刻为画。有笔有刀,神与古化。”孙龙父自己也对这一绝技也颇为自负,他说“我的字画凡是画印的,皆为真迹。而盖印的,则可能参有伪作”,这说明,画印是别人更难摹仿的。
孙龙父 酒国功名淡 书城岁月闲(附边款)
孙龙父 花间客
孙龙父 龙威馆
孙龙父 尽驱春色入毫端
孙龙父 龙父草书
孙龙父 看竹何须问主人
孙龙父 梅花欢喜漫天雪
孙龙父 短褐论交天地间
孙龙父 俯首甘为孺子牛
孙龙父 不贪少虑 知足多闲(附边款)
孙龙父 李白诗 纸本释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向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诗。善庭同志属,龙父书。钤印:龙父(朱)
今天,我们如果到扬州游览,在一些重要地点就能见到孙龙父的字,如扬州第一名园“瘦西湖”三字就是龙父的手笔,你到平山堂,也能欣赏到龙父的墨宝。“扬州博物馆”五个大字也是孙龙父所书,这些都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文化高度。据博物馆退休的副馆长李万才介绍,当年启功先生到扬州博物馆参观,馆方想请启功为扬州博物馆写一牌匾,启功笑眯眯地说,刚才我进门时看到你们的牌子写得很好呀。当他得知是当地的书家孙龙父所写时,启功接着说,他的字比我好,我就不能班门弄斧了。最终,平时有求必应的启功先生没有为扬州博物馆的牌匾题字。现在在扬州,因为孙龙父的粉丝多,造假之风亦盛,但稍具眼光的人就会看出其中的破绽,因为仿者缺少孙氏的全面素养,所以虽然形似,终究经不起推敲。
孙龙父去世已经38年,真是弹指一挥间。我记得他去世前不久他给我们办过一次书法讲座,印象中听讲的学生并不多,但孙师亲和的形象却是深深留在我的心中。记得那次听课后不长时间,我和曹文彪兄到谭佛雏老师家拜访,谭心情沉重地说,今天下午孙龙父住院了,可能脑子长瘤。据说孙师在到学校的途中,于新北门路口的大圆盘转圈子,不认识路了。不久传来孙师的噩耗,灵堂就在我们教室南边的小礼堂。堂内满是挽联,其中有云“鹅池尚在右军去”,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后来我读到谭师的短文,他将清代姚鼐和孙龙父的风格做了一个对比,他说“昔姚姬传主梅花书院,以雅峻称。先生(指孙师)殊温莹恬退,无疾言,无忤容,庄生所谓游心于淡,庶几近之”。他是一个低调而不张扬的人,谭师说他“有三绝之能,而槖然似一无所能,抑其人之德也”!今天回忆那一辈学人,他们的形象愈益高大,他们留下的遗产,是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藏。■
责任编辑:陈春晓
孙龙父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纸本 南京博物院藏释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龙父敬书。钤印:龙父(朱)
孙龙父 希踪振衣十言联 纸本释文: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乙酉秋八月,龙父引书。钤印:孙(朱) 龙父(白)
孙龙父 朱彝尊诗 纸本释文:九里桥西落照衔,樱桃初熟鸟争鹐。须知美酒乌程到,遥见新塍一片帆。马场渔溆几沙汀,宿雨初消树更青。最好南园丛桂发,画桡长泊煮茶亭。曼石吾兄有道正之,弟龙父书竹垞诗。
孙龙父 毛泽东词 纸本释文: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毛主席词《十六字令》三首,龙父。钤印:龙父(白)
孙龙父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纸本释文: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一首。长光属,龙父书。钤印:龙父(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