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2017-12-04张素花杨雯茹

关键词:有效率冠心病实验组

张素花,杨雯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保健老年病科,山东 青岛 266000)

·临床护理·

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张素花,杨雯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保健老年病科,山东 青岛 266000)

目的 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措施(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稳定斑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Ca拮抗剂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措施,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经过对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24例显效,23例患者有效。对照组患者中,20例显效,18例患者有效。可得,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41.09±2.26)分为(38.92±2.1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心理干预;冠心病;作用效果;不良情绪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近些年来亦被列为死亡率居首位的疾病[1]。冠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猝死等,严重降低了病人生活质量。半数以上冠心病病人合并焦虑抑郁,且焦虑抑郁是冠心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为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范围为48~76岁,平均年龄为(63.21±9.33)岁,女性为22例,患者为男性28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范围为49~79岁,平均年龄为(63.22±9.18)岁,女性23例,27例患者为男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措施,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1.3 疗效评价

无效:经过治疗后,胸闷、胸痛、心悸等相关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和(或)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和(或)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4]。有效率=显效+有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对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24例显效,23例患者有效。对照组患者中,20例显效,18例患者有效。可得,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对比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41.09±2.26)分为(38.92±2.1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对比(±s)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对比(±s)

对照组 治疗前 60.71±3.19 54.91±2.41治疗后 53.18±2.41 48.19±2.56实验组 治疗前 60.79±3.21 54.76±2.39治疗后 41.09±2.26 38.92±2.15

3 讨 论

在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老年冠心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5]。冠心病患者由于对相关疾病认识不足,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最终疗效。应用心理干预措施,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建议,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患者建立对治疗的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6],改善医患关系,保证治疗质量。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0%,经过治疗后,实验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41.09±2.26)分为(38.92±2.1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心理干预,可降低发生医疗纠纷可能性,提高治疗质量,保证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1] 陈 娓,李予文,娄百玉,等.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情绪障碍及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2):163-4.

[2] Richards SH,Anderson L,Jenkinson CE,etal.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7 4():CD002902.

[3] PhilipC,KesonM,DaisyL,etal.Pathophy siological process underlying emotion triggering acute cardiac event[J].Am J Bio Sci Psych, 2006;11:4322-7.

[4] 陈哲明,郑卫星,罗助荣,等.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0,31(9):1282~1283.

R541.4

B

ISSN.2095-6681.2017.25.97.02

本文编辑:李 豆

杨雯茹

猜你喜欢

有效率冠心病实验组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很有效率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