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方言“照”的语用特征与话语交际功能初探
2017-12-03王德成
摘 要:“照”作为六安方言中的高频词,不仅在口语中常见,在书面语中也是常见的。在以往的六安方言研究中,对“照”研究不多。在六安方言里,“照”字词性及其用法都呈现多样的趋势。本文首先介绍六安方言中“照”字的词性和用法,然后运用话语分析理论和语用理论对“照”字的语用特征和话语交际功能进行解析。
关键词:“照”语用特征 话语交际功能
一、引言
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六安话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六安话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六安方言。在六安方言中,“照”字的词性种类多样且用法独特,可以作动词、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和语气词,是六安方言词中少有的现象。然而在以往的江淮方言研究中,多是对江淮方言语音的研究(何自胜,2005;章文静,2002;刘俐李,2010等);或是对其语法、句法的研究(张亚军,2003;張爱玲,2014等),对江淮方言的语用特征和话语交际功能的研究就相对较为缺乏,对六安方言“照”字的语用特征和话语交际功能的研究更是少见。李胜梅(2004)认为,相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内部特征而言,文化特征、语言应用特征等是方言的外部特征,都是体现方言特点的重要方面,对于内部特征的研究属于本体研究。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到方言的语言运用和方言的文化特征、语用特征与话语交际功能等,这些与本体特征研究一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尝试先对六安方言中“照”字不同于普通话中“照”字的词性及用法进行介绍,进而分析其在六安方言中作副词和虚化意义的用法及其语用特征,然后运用话语分析理论和语用理论重点介绍“照”字作为应答词的语用特征及其话语交际功能,以期让“局外人”能对六安方言有更多的了解,为六安方言研究的缺漏之处作出一点补充。
二、“照”字的来源与演变
从商务印书馆2014年出版的第四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等编著)可以查看“照”的来源以及在古代的几种词性和用法:
名词:日光。杜甫《秋野》:“连山晚照红”。
照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
动词:照射,照耀。《史记·秦始皇本纪》:“日月所照,舟舆所载”。
察知。《战国策·秦策三》:“终身暗惑,无与照奸”。
王符《潜夫论·爱日》:“公府不能照察真伪”。
形容词:明。王充《论衡·吉验》:“照察明著”。
介词:按照,照着。《元典章·户部·盐法》:“照依前例,给付贫穷无产及不敷数目”。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照”在古代的主要用法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介词,其本义与“光”是紧密相连的。到了现代普通话中,“照”的含义从“光”这个本义延伸到了与之相关的,如:日照、照相机、照办、照本宣科、照常、照会、照看、照明、照射等。在六安方言中,“照”字不仅包括了普通话中所有的用法,还比其丰富的多。
三、六安方言中的“照”字用法及其语用特征
在六安方言中,“照”字的词性和用法除了包含上述所提到的“照”字在古代以及在普通话中的词性和用法以外,还有应答词、副词以及“照讲”一词虚化的用法。这三点用法均与上文所提到的“照”字用法有所区别,特别是应答词的用法更是六安方言的一大特色。例如:
(1)A:“我们下午去打篮球吧,照不照啊?”
B:“照啊!”
(2)A:“自行车借我,可照?”
B:“照”
(3)A:“晚上吃火锅?”
B:“照吧”
在例(1)和例(2)的“照不照啊”和“照啊”中,“可照”和“照”这两组对话都不再表示与“光”相关的意义,所表达的意思与普通话中所代表的意思甚至是与“照”所延伸的表示“光照”的意思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六安方言中的“照”字表示“行”或是“可以”。在这类例子中,“照”所表达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都更倾向于语气词,更应该将其定义为应答词。而在例(3)中,“照吧”一词所表达的意思与例(1)、例(2)又有所不同,虽也是应答词的用法,但多了一份勉强与不太情愿的意味。因此在与人交流过程中,当无意说出这样的方言字眼时,对方的反应也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在六安方言中“照”还可以作副词。例如:
(4)A:“在我面前你有什么话不能讲的,照讲就是了。”
B:“那我就照讲咯。”
(5)“这个有甚好稀罕的,只要你有钱,什么东西都照买。”
(6)“只要阅览室的门开着在,你照进好了。”
(7)“这顿饭我请了,你们照吃。”
在例(4)(5)(6)(7)中出现的“照讲”“照买”“照进”“照吃”几组词中,“照”所表示的意思、词性及用法与例(1)(2)(3)所表示的意思有所不同。这里“照”所扮演的角色是副词,与吕叔湘(2005)所说的“表示按原件或某种标准做”的意思相近,与普通话中的“照办”有几分相似。但是在六安方言里,这些词组多了主观意愿的成分,更具有随意性和任意性的意味,而并不仅仅是按照某种已给出或是客观存在的标准进行。在以上的四组例子中,之所以“照”变成了副词,是因为其中的“讲”“买”“进”“吃”是词组的核心谓词成分,“照”却成了拥有主观意愿的副词来修饰这些词。
在六安方言中,与“照”形成紧密联系且已经固定的用法还有“照讲”一词虚化的用法。
(8)“你这么大的人了,照讲这些事情能搞的好了。”
(9)“放暑假了,照讲学校没什么人了,哪知道还有这么多。”
例(8)、例(9)中的“照讲”与例(4)中的“照讲”的意思和用法完全不同。例(4)中“照讲”的用法是按照某种标准去做,具有主观意愿的意思,仍然是作为动词短语存在,是一个谓词,而“照”在其中更是扮演副词的角色,起着修饰的作用;而例(8)和例(9)中的“照”却与之不同,在这两个例子中的“照”具有推理与猜测的意味,与普通话中的“应该”一词更为接近,其意义已经虚化,不再是句子中的谓词,即不表示具体的言谈动作。朱华平(2012)认为,这种用法中的“照讲”已经虚化为语用标记。在语法层面上,“照讲”并非是句子的必有成分,删除后也不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整个句子的含义;在语义层面上,“照讲”是不依赖于整个句子的命题内容,它引导出推理的信息,表达说话者自己的心里预期,是游离于命题之外的并不具有实在的概念意义,因此不会影响到命题的真值条件。endprint
四、六安方言中“照”字作为应答词的话语交际功能
在六安方言的实际话语交际中,方言“照”字作为应答词具有很高的使用频率,并且当“照”字出现在应答语的开头时,此时传递的已经不再是命题意义或者语义,而是为话语的理解提供信息标记,从而在整体上对话语句式的构建和话语含义的理解产生影响。
在六安方言中,“照”字作应答词是其最广泛的用法,因此,对其话语交际功能和语用特征的研究是很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邵敬敏(2005)认为,“应答词”是一种功能词,是用来表示听话者对说话者所说的话的一种反应,具有某些特殊的语用功能。在六安方言中,“照”字作为应答词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与语气词“啊”“吧”“吗”“了”以及“的”一起连用构成应答词,此外,方言“照”字还可以重叠使用,下面将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话语交际功能解析。
(一)积极应对功能、消极应对功能和话语衔接功能
邵敬敏(2005)认为,应答词的话语功能可以分为积极应对功能、消极应对功能和话语衔接功能三大类。“照”字在六安方言中作为应答词时同样具有这三类话语功能。例如:
(10)学校里新来了一位数学老师,经过一節公开课后,数学组组长问学生道:“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位老师讲课讲的怎样?”
学生甲回答道:“嗯,照/照啊。”(意为讲课讲的还可以)
学生乙回答说:“还照吧,就是有些地方讲的没怎听懂。”
一位平时调皮的学生丙回答道:“照照照(语气较为僵硬与不耐烦)。”
老师见状立马又追学生丙道:“难道不照吗”
从上面的一组对话可以看到,“照”的单独使用、与语气词“啊”“吗”以及“吧”的共现以及“照”的叠词三种情况都有体现。学生甲和学生乙所回答的内容反映出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了,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而从学生丙的回答中可以看到,他上课没怎么听讲,根本不知道老师的课讲的怎么样,所以只能应付式地、消极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而从老师追问的话中可以看出,方言词“照吗”在话语中还具有反问的功能。而甲乙丙三个学生的回答也体现了六安方言“照”的话语衔接功能。
(二)言语反馈功能
Goffman(1981)认为,言语反馈是交际者在讲话人的激发下发出的能够表明该交际者对当前的言语行为发生的位置以及其所属认识的言语行为。言语反馈功能具备两个基本内容:一是通过反馈与讲话者建立某种一致或共存的关系;二是由于反馈与当时的言语相关从而获得了局部的意义(赵聪,2006)。Goffman主张把言语反馈划分为两个方面:支持性言语反馈和非支持性言语反馈。六安方言中,应答词“照”属于言语反馈当中的支持性言语反馈。而支持性言语反馈指的则是听话者在当前讲话者的话语激发下所做出的一种言语反馈,以达到支持和帮助当前讲话者完成其言语行为,而且还可能表明自己对于当前讲话者以及他所讲内容和观点的支持性态度。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言语反馈功能中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接受功能、判断功能、赞同功能以及让步功能。
1.赞同功能
对于一个简单的对话组织结构来说,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说话人发出的引发语或引发行为,一个是听话者发出的应答语。而说话人的引发语或者是引发行为则是应答词出现的语用前提。六安方言词“照”表赞同的引发语,可以表达一种看法、推测或判断,而“照”表示对引发语的看法、推测、或是判断的赞同。例如:
(11)A:“这天太热了,下午去游泳吧。”
B:“照”(表示对这一建议的赞同)
(12)A:“吃过晚饭要出去散散步,这样有助于消化,你去不去?。”
B:“照啊。”
从例(11)和例(12)可以看出,“照”和“照啊”都是听话者对说话者的一种表示赞同的态度,这也是方言词“照”在六安方言中最基础的作用。
2.接受功能
当说话者的引发语是命令句时,应答者可以用“照”来表示接受、服从。特别是“照”的重叠词,当语气比较低沉且以降调的方式说出来的时候,通常是用于上下级和长辈与晚辈之间,具有服从和尊敬的意味;另外,当“照”的重叠词说出的语气比较高昂并冠以升调的时候,表示应答者不耐烦与傲慢的意思。例如:
(13)局长对小王说,“唉,小王,晚上把车借我用一下吧。”
小王答道:“嗯嗯,照照照↘”
(14)叶秋老是用同事夏爽的电脑,这天,叶秋又对夏爽说到:“夏姐,电脑再借我用一下呗?”
夏爽很不耐烦的说到:“照照照↗,这是最后一次了哦。”
接受功能与上文所讨论的赞同功能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在例(11)和例(12)中表示赞同的同时,也可以表示接受这一建议,而在表示接受的同时,也表达了应答者对说话者的赞同态度。
3.判断功能
应答词“照”字的判断功能一般出现在是非问句中,一般是应答词“照”与语气词共现的结果。例如:
(15)A:“学校放假了,不知道篮球馆还能不能打球了。”
B:“照吧应该。”
(16)A:“小谢,你信不信我能扣篮的。”
B:“你照吗?”
判断功能所体现的是方言词“照”字在问句中或者是在说话语气不是很确定的情况,具有疑问或是猜测的含义。
4.让步功能
在六安方言中,“照”的重叠词与一般肯定或是赞同的程度有关。在一般语用环境中,“照”的重叠词会比“照”单独使用时给人感觉在态度上更诚恳、语气也更谦恭。单独使用的时候“照”的判断功能会比较强,一般情况下都是重读,而当“照”重叠时,语调上一般从第一个“照”开始逐渐变轻,从而让应答词“照”的判断力减弱,而赞同功能增强,这就会显示出其让步功能。如例(13)和(14)所示。
下表所示的是总结前文中所出现的情况及其相匹配的功能,以及有些未列举的情况。
注:+表示具有某种功能,-表示不具有某种功能。
参考文献:
[1]Evring Goffman.Forms of Talk [M].Pennsylvan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81.
[2]何自胜.六安话语音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李胜梅.方言的语用特征与文学作品语言的地域特征——以当代江西作家作品语言和江西地方普通话为考察对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4]刘俐李.江淮方言入声时长变异实验研究[A].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中国声学学会语言,音乐和听觉专业委员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中国声学学会语言,音乐和听觉专业委员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业委员会.2010,(6).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邵敬敏,朱晓亚.“好”的话语功能及其虚化轨迹[J].中国语文,2005,(5).
[7]张爱玲.江淮方言洪巢片中“要打/要死+语气词”的语法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1).
[8]章文静.江淮方言、汉语普通话和英语标准发音语音体系的对比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9]张亚军.泰如片江淮方言中的“V+L”和“V+在+L”结构[J].语言科学,2003,(4).
[10]赵聪.应答词“是、对、行、好”的话语功能分析[D].延吉: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朱华平.安徽庐江话的反事实传信标记“照讲”[A].全国汉语方言学会,西南科技大学.方言语法论丛(第六辑)[C].2012,(10).
(王德成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315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