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疼痛护理中的效果

2017-12-02赵颖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3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效果

赵颖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3.146

[摘要]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疼痛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糖尿病足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3例,给予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给予乙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乙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PSQI评分比乙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乙组患者的总满意率分别为81.40%与95.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疼痛感,且利于提高其睡眠质量,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效果为显著。推广使用的价值较高。

[关键词] 心理护理;糖尿病足疼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7(a)-0146-02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失调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若是患者发病后得不到有效控制,则可导致其发生诸多并发症,而糖尿病足便是糖尿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1-2]。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病情的加剧,导致其足部外周血管与运动神经病变,造成其局部组织发生缺血、溃疡、坏死,甚至会发生感染,最终导致足部溃疡与坏疽。而患者发病后常会发生疼痛感,使患其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影响[3-4]。该文以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采用护理干预。经研究分析后发现,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更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有糖尿病足疼痛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患有该疾病,均知晓该项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组(43例)与乙组(43例)。其中甲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8;年龄最小为47岁,年龄最大为81岁,平均年龄(58.61±4.17)岁;糖尿病的病程为3~18年,平均病程(10.55±5.63)年;乙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6:17;年龄最小为48岁,年龄最大为82岁,平均年龄(58.70±4.29)岁;糖尿病的病程为4~18.5年,平均病程(10.68±5.84)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基该资料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甲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甲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法进行干预,该护理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护理,定期为其进行血糖、血压等常规检查等。

1.2.2 乙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乙组患者在甲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法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心理疏导:由于患者发生糖尿病足后使其足部发生疼痛感,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行动不便的现象,再加上疼痛会导致患者难以入睡,发生失眠,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压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是十分有必要的。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多进行交流与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以宣泄出来。同时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让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加其治疗信心。②心理健康教育:患者患上糖尿病以后由于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导致患者出现恐惧感,甚至一些患者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不愿配合治療。所以,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糖尿病足患者详细并且耐心的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案等。但是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讲解,对其存在的疑问,提出的问题应该要耐心为其解答,直到其掌握为止,从而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以VAS疼痛评分标准对甲组与乙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感进行评分,评分越低则可说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弱;以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表(PSQI)对甲组与乙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得分越低则可说明睡眠质量越好;以该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让甲组与乙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环境、护理人员的耐心与否、主动与否、负责与否等。总分100分,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满意:60~89分,不满意:60以下。

1.4 统计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应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对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n(%)]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甲组与乙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比较

经过护理后,甲组与乙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患者护理后的VAS疼痛评分比乙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如表1。

2.2 甲组与乙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

经过护理后,甲组与乙组患者的PSQI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PSQI评分比乙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见表2。

2.3 甲组与乙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乙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35%,其中非常满意有26例(60.47%),满意15例(34.88%),不满意2例(4.65%);甲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1.40%,其中非常满意有例19(44.19%),满意16例(37.21%),不满意8例(18.60%)。甲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低于乙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主要是因为患者足部外周血管与运动神经病变,使其局部组织发生缺血、溃疡、坏死、感染,最终导致足部溃疡与坏疽[5]。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足部溃疡、疼痛、行动不便、失眠等临床症状,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若是糖尿病足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导致患者发生残疾甚至死亡。所以为了能够提高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病情,该次研究给予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3例。采用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分别给予甲组与乙组患者进行干预。虽然常规护理法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其往往忽视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所以见效慢[6]。而在此基础上给予乙组患者采用的心理护理主要是围绕患者的心理状态来开展工作,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了糖尿病足患者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让其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增加其治疗的信心;而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消除其恐惧感,让其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疼痛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缓解期疼痛感,且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临床效果较好,应予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嘉熙,李彦辉,刘燕.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足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2016,10(29):246.

[2] 张灵,徐成,周继涛,等.强化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6):993-995.

[3] 陈婕.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疗效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130-131.

[4] 吕银红.强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3):95-96.

[5] 王凤玲.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83.

[6] 李彩英,高哲,高占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6):28-30.

(收稿日期:2017-04-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