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水产养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2017-12-02王会聪,邢军,陈军,王煜恒,张坤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4期
关键词:水产养殖产教融合创新创业

王会聪,邢军,陈军,王煜恒,张坤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本文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入手,简述了高职水产养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分析高职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依托产教融合,提升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水产养殖;创新创业;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036-03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基地,在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需求方面肩负重任。近年来,伴随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但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仍然问题重重,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深刻变化,对水产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在水产业中的应用推动着世界水产学科的长足进步,我国水产学科的发展正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提高水产养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及针对性,是提高水产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服务行业发展能力的必要手段。

一、水产养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水产行业企业迫切需要复合型水产人才

招人难成为水产行业内的通病。中国水产企业众多,每年能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近年来水产毕业生比较吃香,就业率颇高,水产企业每年要在各种人才招聘市场频频上演激烈的“抢人大战”,而“下手”慢的企业常常遇到招不到人的“囧”况。招人难,水产企业留人更难。然而,水产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企业对水产应届毕业生有着比较一致的看法:有一点理论,但实际操作能力差。动物营养、鱼病、养殖等各个学科都学,但没有一门是精通的。而且学生的生产管理水平较差,所以搞不好生产、也管不好生产。因此,企业迫切需求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水产养殖专业人才!

(二)水产养殖创新创业教育现有模式亟待改革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时代,对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水产养殖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要造就水产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坚持产教融合,走产学研结合一体化之路。目前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式单一,校企合作的紧密度不够,合作的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案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因此,水产养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迫切需要变“以学校为主体”为“以企业为主体”,按照不同企业需求,根据“私人定制、因企施教”的原则,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变培养的人才“千人一面”为“千人千面”。

二、水产养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水产养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除了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之外,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还有以下三方面。

(一)专业吸引力不足,学生专业感情淡薄

水产养殖专业属于艰苦行业中的冷门专业。潜意识中的“轻农、歧农”思想,导致人们直观地认为水产类专业的名字“不好听”,读水产类专业是低人一等,再加上对现代水产类专业缺乏了解,导致错误地认为“养鱼不必上大学,上大学还学养鱼还不如不上,养鱼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性不强,是农民干的事”,因此,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自暴自弃心态比较明显,专业思想不稳定,认识肤浅、片面,总想着转专业或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旷课,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缺少自我探索,缺乏职业规划,对将来就业创业去向迷茫,不肯为之付出努力。但实际上现代的水产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养鱼那么简单了,而是经过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改造、整合、提升了的新的水产科学,是在现代化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在企业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学校方面培育薄弱,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当前,多数水产养殖专业并非重点建设专业,在经费上不够充分,水产类专业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实验室仪器和实训设备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要,影响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兴趣培养,同时,校内条件很难提供水产养殖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实境条件,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有差距,已嚴重影响到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质量。所以加大投入,改善水产专业实训条件,是水产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水产业吸纳现代化科技成果滞后,且普及应用能力弱

由于渔业产业是后发产业,渔业科技更应该注重对新技术的引进、整合和集成,注重领域的交叉;同时,由于渔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影响,现代科技成果向渔业延伸少而慢,获得先进技术支持不够。如何减少乃至消除水产行业吸纳现代化科技成果的滞后性,加强水产新技术、新成果在水产生产与经营中的广泛应用是我国水产科研及其管理体系改革的方向之一。

三、提升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举措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列工程,需要学生、学校及社会全员参与,从理论、实习、实践到服务全方位融合,着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生长点,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创业的规划目标。

(一)坚持产教融合,提升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1.校内实验室及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技能,强化单项实践操作,学院在校区内建成循环水养殖室、水产动物疾病检测室、水质分析实训室、生物饵料培养实训室、水族实训室、鱼类标本实训室;为了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打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在江苏农博园内我院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正在升级改造中,集水产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科普廊馆、渔业展示,长江特色、水产研发,淡水品种、精品高效为一体的实训基地。本实训基地一次可接纳200名学生进行教学实训,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平台,更是创新创业能力孵化的平台。endprint

2.校外实训基地。依托现代渔业职教集团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促进政校行企间交流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形成产、学、研、创深度融合的办学生态,助推水产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我院与江苏省淡水研究所、句容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华大基因养殖基地、海大集团、江苏中洋集团、大北农水产事业部、北京生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产学研合作,签订实训实习协议,聘用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的技能培训任务。今后,应逐步创新合作机制,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建共享实训基地。

(二)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建设

1.深化改革,建设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引进企业技术、人才、标准,对外开展经营服务,于服务中锻炼教师,于实战中培养学生。开展“企业家进校园”和“学生进企业”活动,创造浓郁的创业氛围。合作企业老师兼职做导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采取包括自我测试、课堂演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嘉宾访谈、商业游戏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实践效果。组建创业者沙龙,通过创业者沙龙这个平台,准创业者和创业者可以获得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学生在这个组织里学习、积累创业知识,创业者在沙龙里获得群体效应。倡导“有创意、善创新、能创造、敢创业”的文化氛围。

2.组建创业社团,模拟实战经营。结合专业特点,组建生物饵料培养、观赏鱼养殖、水产养殖等学生创业社团,采用“零投入,后结算,目标管理,自负盈亏”的承包经营模式。将创业教育融于人才培养的全程,旨在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业社团的成功实践,激发了水产专业的创业热情,也巩固了专业感情。近三年,在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有4项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立项,陈海景同学的《一种水产养殖用采样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3.搭建创客空间,孵化创业项目。搭建水产养殖专业“创客空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校以及毕业大学生提供创新思维交流、项目推广和市场开发服务的低成本开放共享服务实体,实际上这更是一个人才培养平台。我院2005级学生朱治华同学通过“创客空间”,申报成立江苏河彤大鲵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大鲵养殖及其相关附加产品开发,运营效果良好。

(三)按照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改革教学方式

1.依托信息化平台,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信息化环境条件下,水产养殖学专业如何紧跟学校的发展规划,如何进行该专业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条件。通过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建设,开发《鱼类增养殖技术》等网络学习课程,参与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主持的《水产养殖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子项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吸收“微课堂”、“微教学”、“翻转课堂”、“慕课”等新教育概念,《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虾蟹增养殖技术》等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结合技术服务,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依托学院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组建2个实践创新小分队——鱼类服务分队和虾蟹服务分队,采用带徒弟的方式,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们一起开展技术服务,和周边养殖户、水库等建立技术外包联系。随着规划中的“水产动物疾病远程诊断系统”的建成,“固定医院、流动医院、网上医院”、“三院一体”的模式在服务产业和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工作中将渐现成效。

3.推行“形实具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理论小班多形式教学。建立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订单班和精英试点班,学生规模小,通过研讨式教学、探究式学习、自学小组、创新实践小组等形式,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一年级各专业开设新生实践和研讨课,引导学生养成探索性学习实践的良好习惯。大力创新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鼓励教师设置自学课、讨论课、设计课、研究课等能力培养型课程,专业教育中有机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多样化产教深度融合基地并实施利益驱动的运行机制,从而有效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数量偏少、质量偏低等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四)完善“立体客观”的监督保障机制

1.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一是建立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标准;二是建立与职业技能认证高度融合的专业课程理论标准;三是建立与职业岗位技术操作规范融合的实践技能考核标准体系。

2.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校企合作,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开发覆盖教学质量监管每一个环节管理的软件,规范管理,形成高效的信息交流机制。

3.完善管理规范及制度。逐步完善了《訂单培养管理办法》、《双导师制管理办法》、《系内教研活动制度》等近20项制度。

4.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学院教务处、督导室的指导下,建立由企业、系教学条线和系学生管理条线“三位协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在校内、校外两个场所进行全程监控。完善各类记录表、单、手册等设计,规范记录,形成及时反馈的机制。

5.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我们逐步健全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麦克斯调研之外,系独立和行业保持联络。

6.强化师德教育。我系认真听取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方法和取得的效果,同时,还单独召开外聘教师会议,要求教师要本着为每位学生负责任的态度,上好每一堂课。

参考文献:

[1]陈京华.水产养殖学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20-21.

[2]于瑞海,王昭平,温海深.强化产学研结合培养水产创新型人才[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10.

[3]杨子江,阎彩萍.我国水产学科改革面临的新形势与急需解决的问题[J].中国渔业经济.2006,(01):12-16.

[4]刘泓宇,谭北平,张建东等.新时期水产养殖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01):339-340.

[5]朱国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91-93.

[6]张立华,井大军,范功利.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04):57-60.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产养殖产教融合创新创业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分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