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实施现状分析
2017-12-02付丽萍刘贤
付丽萍++刘贤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改,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标实施现状进行了解,对实施新课改多年来的成效及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0-0023-03
Analysis of Implementation Status about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al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FU Liping, LIU Xian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paper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n this basi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edia
1 前言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它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为数学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因此,关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将对保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 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大同市具有代表性的小学的数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问卷设计情况如下:
第一部分是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任教学校、教学设备配备情况等。
第二部分根据教学设计的过程,从教学理念、前端分析、学习目标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新课标在课堂中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
第三部分是开放性问题,涉及新课标实施中的困难、建议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77份,问卷有效率为89.5%。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尽可能考虑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及任教年级等方面的差异。
3 调查结果
课标理念的把握情况 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将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要熟悉、理解《标准》的理念,而且要在具体实施中贯彻这些理念。调查发现,对课标理念的把握情况达到“比较熟练”以上的教师达到被调查人数的57.4%,达到“一般”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4.9%。这就说明小学数学教师对课标理念的把握情况不太乐观。
前端分析情况 前端分析就是分析那些影响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但是不属于设计范畴的因素,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方面。新课程突出强调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教师首先了解学习者在知识技能上达到什么程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面需要做什么准备,具有什么样的学习风格,才有可能使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调查显示,89.2%的教师在教学前不仅会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而且会关注与分析学生的非认知因素,如兴趣、动机、意志力、情感等。并在教学设计时设计一定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情感,锻炼学习意志。
2)教学内容分析方面。教学内容分析就是解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而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教材。每个教师必须努力做到有效使用教材,正确理解“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处理好教材与教辅的关系。71.3%的教师表示会“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利用教参、教辅充实教材内容”。仍有19.4%的教师表示“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停留在简单地“教教材”的层面,是课本知识的可怜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
教学目标的编制与落实情况 教学目标是师生预期达到的结果和评价标准,其编制是否合理,是否能有效落实,直接关系着新课改的效果。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编制符合学生基础的目标。在教学目标编制方面,92.2%的教师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教学目标。这也说明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已经基本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落实方面,46.5%的教师表示能“积极预设课程目标,并且注意落实”,89.6%的教师认为能将知识技能目标落实到位,而仅有42.8%的教师认为能落实过程方法目标,31.2%的教师认为能将情感态度这一目标落实到位。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情况 新课程强调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指出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媒体,如何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尤为重要。调查显示,在新课程背景下,能正确选择教学媒体的教师和没把握能正确选择教学媒体的教师比例接近1:1,这说明整体上教师选择教学媒体的能力一般。根据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频率来看,经常使用和有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共占79.1%。就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来看,只有45%的教师表示收效比较大,48.1%的教师则持相反的态度。
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调查显示,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等策略已经得到大部分教师的认可,68.2%的教師认为自主探究很有意义,73.6%的教师经常使用小组学习。同时,大部分教师表示,可以灵活使用各种策略,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制订不同的课程实施方案,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中。教师还能够灵活变换角色,和学生同时参与课程实施过程,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逐步转向双主教学模式。endprint
教学评价情况 教学评价的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提倡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教学评价既重视学生“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忽视甄别和选拔作用的发挥,更要突出激励和发展功能。因此,要求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的手段多样化。目前,51.2%的教师表示在日常教学中会使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但最终的评价仍以考试为主。
4 调查结果分析
成效
1)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 在新课程实施多年以后,大多数教师的观念发生很大的转变。
①由“一维到三维”的变化。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上,原先教师只设定知识技能目标,现在绝大多数的教师都预设三维教学目标。
②由“主体到客体”的转变。教师原先预设教学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知识,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学生的发展为依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③在学习者特征分析上,原先教师只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现在已经充分认识到非认知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既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又分析学生的能力、情感因素。
2)教材观的转变。以往,教师认为教材是课堂的根本,屈从于教材,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开展教学,致使教学过程死板、僵化,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认为不是教材控制自己的教学,而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目前,大多数教师已能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处理、组合教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3)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已被广泛接纳。教师先前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独占讲台,给学生传授知识。目前,探究和合作学习已被教师广泛接受。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又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
1)三维目标中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落实不足。《标准》将数学总目标细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注重的主要还是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以及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引导和培养关注不够,落实不足,高分低能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2)不注重差异教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因为学生的社会经历、家庭背景、遗传基因等的不同,必然存在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以及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时都要重视学生差异性的分析,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条件。目前,“一刀切”的现象仍较严重。
3)“考试”仍然是主要的评价方式。目前,大同市的教学评价体系仍然以考试为中心,这种评价机制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历史上也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但必须承认其弊端是很多的:
首先,最直接的弊端是量化倾向严重,使学生过分看重分数,这是很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
其次,这种机制评价功能单一,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潜能的评价;
最后,重视共性,忽视个性。
5 建议
认真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推进素质教育就是不仅重视“双基”的获得,更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的一般能力和情感态度得以充分发展。目前,对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中小学数学教师已经落实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落实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
能力目标是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提升。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也要注重能力目标的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一要是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生长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的环节。作为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关注并给予指导,授之以“渔”。二是要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充分锻炼学习与人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这是主动学习的进一步升级。
情感目标是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深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并用一些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轻松而愉快地学习;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故事,或是数学家成名的艰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数学;还可以多引进一些包含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拉近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深切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作用;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的情感、高尚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去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差异,实现教学个性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实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具体说来,分层教学包括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四个方面。
学生分层,就是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动机等,将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成绩优秀,接受能力强,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学习主动性强,兴趣浓厚。中层学生则在学习成绩上一般,接受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等,较勤奋,但是情绪波动较大。低层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主动性差。
接下来,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高层学生的教学目标较高,中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中等,低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就是“双基”的掌握。教师既要设置层次性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设置共性目标,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教材、课标要求的知识与能力。实现共性目标之后,教师才可以抓层次目标。
紧接着,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分层施教。分层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如在讲授新知识点时,教师刚开始针对全班教学。讲完知识点之后,对于高层学生,要求他们自主探索难度较大的内容;对于中、低层学生,教师则要针对他们学习知识点时的疑问,展开单独教学或是小组教学。又比如将一道对于高层学生而言有疑惑但是难度一般,但是对于中、低层学生而言很难理解的习题,对于高层学生则只需点到为止,对于中、低层学生则需要耐心、细细地讲解。
最后是作业分层。在课堂教学结束的时候,或是课堂上,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巩固练习的作业。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首先需要给所有的学生布置能够巩固教材规定必须掌握的内容的习题,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给每个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梯度的练习题。高层学生需要掌握的是难度大、能够锻炼他们数学思维、自主解题能力的习题;中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知识以外,还需要做一些难度适中,能够锻炼他们探索能力、解题能力并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的习题;低层学生需要多做一些巩固课本知识的练习,时间还空余的话,可以练一些能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题。
评价方式多样化 《标准》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今后的教学评价中,要重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即动态评价,用于检验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效果,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纠正学习中的问题,调整教学活动,强化学习。过程性评价重点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参与度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一般采取在课堂上及时反馈的方式,具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课堂观察、课后交流、实践活动评价、作业分析和个人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智力、能力、情感全面发展,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教师、家长的多元参与评价为辅;在评价内容上,不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思想道德品质、创新能力等。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选、升学、就业的凭据。
參考文献
[1]赵秀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3):36-37.
[2]刘文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罗占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馆陶县芦里联合小学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4]胡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以南昌市为例[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