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昔日巴都

2017-12-02温新阶

江河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盐井

温新阶

我每次到渔峡口,都觉得异常激动,仿佛是到了一个特别熟悉的地方,这里的群山,这里流淌的清江,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座房子,都好像是昨天目睹过的。

是上帝已经注定我和渔峡口有一种缘分,还是因为阴差阳错的原因致使我和渔峡口擦肩而过才有这样一份情愫?我不止一次地思考,但是始终没有找到答案,也许,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有答案吧。

渔峡口最值得一说的自然是夷城。

廪君在武落钟离山通过浮舟掷剑,赢得君位,五姓共立。

巴国由此建立。

巴国毕竟弱小,楚国不断来犯,巴国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有一支拼死向东突围,这就是现在在鄂东一代的巴人后裔,大部分跟随廪君向西去开疆拓土。这支队伍一路向西,过了巴山峡,又过了资丘的险滩,江水稍微平缓,廪君率领的队伍乘着土船来到了一个叫香炉石的地方,这里就是后来的夷城。《晋书》是这样描述夷城的:

夷城石崖曲,泉水亦曲,廪君望如穴状,叹曰:“我从穴中出,今有入此,奈何?”崖即位崩,广三丈余,而阶陛相乘,廪君登之,崖上有平石,方一丈,长五尺,廪君休其上,投策问计,皆著石焉。因立城而居之,其后种遂繁。

《太平寰宇记》也有记载:

夷城山石曲,其水亦曲,廪君望之而叹,山崖为崩,上有平石二丈五尺,因立城而居之,四姓臣之。

廪君于是决定在此建都。巴国后来在恩施、重庆都建立过都城,但最早建立都城的是位于今天渔峡口的夷城。1983年、1988年、1989年省考古队三次在此发掘。出土文物上万件,有大量甲骨,还有石矛和骨器艺术品,出土最多的还是陶釜、陶罐,还有铁器,这些都很好地印证了夷城是巴国早期的都城。出土文物中,最为珍贵的是两枚陶制印章,这两枚印章将世界印章史提前了500年,可以说,这两枚印章是世界上最早的印章。渔峡口也有了世界之最。

夷城考古发掘以后,我去过那里好几次。当我站在那个二丈五尺的平石上俯瞰清江,碧绿的江水汤汤东流,夷城周围林木葱茏,地势平坦开阔。我顿时感觉到一股灵异之气从脚下升腾而起。想当年,这里也是人声喧哗,繁华闹热,一派祥和景象。最近再一次去夷城,这里已经修建起香炉石早期巴文化遗址公园,亭台楼阁,茂林修竹,一派生机,山水自然风光和远古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再现古代巴人生活情景,穿行于景区步道之间,气象森然,王者之气扑面而来。

公园旁边修建了600多平方米的出土文物展览厅,展出部分出土文物,这些文物有力地证明了距今4000多年前,就有巴人在这里生活。

夷城真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尤其是在陆路交通极不发达的时代,夷城紧临清江,运输方便。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土民勤劳,物阜民丰,安居乐业,正所适也。但是廪君理想远大,一心要使巴国强大,绝不能小富即安,他的目光总是向着远方。

廪君布置好夷城的防务和生产,便率军继续西进,经招徕,过伴峡,来到了一个地方,风光迤逦,豁然开朗,原来是盐水女神部落。

廪君自然当去拜会盐水女神,他一下子就被盐水女神的美貌惊呆了,她不但貌美如花,还会唱山歌,她的歌声让江水停留,让百鸟驻足。

盐水女神早就听说了廪君比武为王的故事,她对这位人世间不凡的伟丈夫、巴人部落的大英雄爱慕已久,想不到今天竟然来到了自己面前,真是天遂人愿。

盐水女神走到廪君面前,拉起了他的手,那一瞬间,四目相对,炽热如火。

廪君和他的队伍暂时在盐水部落住下了。这里真是一块宝地,物产丰富不说,特别是产盐真是难得。盐水女神一心要留廪君在此同筑爱巢,廪君遂也沉醉于温柔乡,但他很快便想到了自己的事业,想到了开疆拓土的重任。他告别盐水女神,准备踏上西进的征途。盐水女神苦苦挽留,廪君去意已决,盐水女神只有带着她的子民化作飞虫,遮住了阳光。廪君看不见前进的道路,只得暂留。晚上,廪君和盐水女神再次话别,并把青色丝线送给盐水女神作为信物。第二天,当盐水女神带着她的子民再次化为飞虫飞上天空遮住阳光时,廪君看到了那根飘扬的青色丝线,于是搭弓射之。那一刻,他泪如泉涌。

《世本·氏姓篇》记载了这一凄婉的传说:

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不知东西所向,七天七夜。使人操青缕以遗盐神,曰:“缨此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宜将去。”盐神受而缨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缕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天乃大开。

对于廪君的这一举动,文人们多有批判。文人们多是爱情至上的,他们认为廪君过于冷血,一个人连心爱的人都可以射杀,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因而,出自今天的文人之手的诸多样式的文学作品中都重新演绎,或者皆大欢喜,或者盐水女神主动为廪君挡箭而死,都回避了廪君射杀盐水女神的情节。

爱情无疑是伟大的、神圣的,但它的伟大神圣并不是唯一的。在历史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变革中,有很多需要牺牲,自然也包括爱情,所以,我不傾向指责廪君的无情和冷血,他为了一个民族的事业可以牺牲爱情,他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他是伟大的战士!当然,盐水女神也没有错,作为女性,为了捍卫爱情,不惜自我牺牲,不惜付出最沉重的代价,她是最伟大的爱神!

廪君率领的队伍一路向西,且战且进,巴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一直扩展到今天的恩施、重庆、贵州、湘西地区,当然,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巴人首领率军拼搏而来,并非廪君一代所为。

廪君死于何时,同他生于何时一样,没有记载,老死还是战死,无从可考。传说他在夷城稍下的巴王沱落水而死,在资丘以上的向王滩被打捞上岸,才有了这两个地名。无论如何而死,无论他死于何处,他一生热爱夷城,必定归葬夷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祀焉。”廪君死后化为白虎的地方,后称白虎垄。白虎垄就在夷城对面的山坡上。前些年,老县长刘光容挂帅的县民族文化研究会在此修建了廪君陵,陵园占地25亩,其中先祖廪君墓占地8000平方米,墓高13米,直径90米。环陵墓铺设有长320米、宽3米的青石板人行道。陵墓前建有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的祭祀亭,这是先祖廪君陵的标志性建筑。陵墓后有土家族大姓“白虎垄堂”覃氏宗祠。陵园内建有题词碑林走廊,共镌刻着古籍史书记载和各级领导、学者题词的石碑30余块。endprint

先祖廪君神道全长420米、宽3米,其中建有青石台阶360级,直上廪君陵园。神道两旁,种植绿化树木400株,种草3000平方米。为方便游客参观,廪君神道前建有8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廪君神道石牌坊矗立在420米长的神道最前沿,宽10米,高6米,四柱三门。正门上方横眉上刻有著名画家汪国新先生题写的篆书“廪君神道”四个大字。四柱上刻有两副对联:“虎冲霄汉载雄魄,垄镇巴山乘大风”、“香炉石畔建夷城威振渝东黔北,白虎垄头护巴胄德被汉南湘西”和象征吉祥的白鹤祥云图案。左右两门上方刻有精制花纹,四柱下方均有石鼓状的花纹抱柱10个,整个牌坊高大雄伟,加工制作精美,堪为廪君陵园中的一大文化景观。

我每次来瞻仰廪君陵,在那长长的石阶上攀登时,总有一种神圣无比的情绪充盈我的胸腔,一种阔达高远的意境笼罩我的思绪。

每当此时,我总是感到自己的渺小,感到自己思想的渺小。

去年秋冬之交,我去参加渔峡口的椪柑文化节,在朋友的带领下,瞻仰了久负盛名的盐井寺。

寺门口一棵黄连树高大无比,虬劲的枝丫伸向天空,树枝上拴满了红布条,这景观,在很多寺庙都会见到,也许有很多人来此许愿,这些红布条一定是还愿的人拴上去的。由此可见盐井寺的香火并不冷清。寺内除了大殿,还有舍利塔和义渡亭等建筑巍然屹立。

盐井寺原名传庆寺,始建于唐,兴于宋,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个朝代,香火不断,僧侣一代接一代,香火一年又一年。香火鼎盛,为主理长阳、巴东、五峰佛事的一大丛林。据《宜昌府志》载: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1年)十二月二十日,蓦被田宣抚亲统兵甲一千人,前至长阳、巴东两县交界地盐井寺驻扎,能住一千人的寺庙,可见规模之大。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盐井寺遭到一场大火,神院大都化为灰烬,只剩下观音殿一座。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大火后的第九年,盐井寺又开始了大规模重建。宜都宋山僧人静波禅师来到盐井寺,见这里前有清江,背靠大山,左右延展,气象森然,深感这里是天生的佛门圣地,于是四方募资,重新修建了祖师殿、关公殿。寺院的香火渐次恢复。到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盐井寺进一步扩大,有九十九重大殿,住着九百九十九个和尚,庙田近千亩,香火缥缈,经声朗朗,钟鼓阵阵,一直传到清江对岸很远很远的地方……后屡遭战火,年久失修,规模日渐缩小。新中国成立以后,寺内僧人相继还俗。寺内仅有祖师殿、地母殿、义渡亭、石狮和数块残缺的石碑,有的做阶檐石,有的散卧在屋檐下,向人们诉说着盐井寺的千年沧桑。2010年曾经发生过文物被盗事件,轰动全国。 2011年政府重新整修寺庙,恢复盐井寺的日常迎佛拜佛活动。但规模大不如从前,一直有人试图恢复往日盐井寺的规制,并制定出详细规划,但现在,真正具有宗教情怀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寺庙的修建都是为旅游计,而不是为宗教计,渔峡口的旅游目前尚不成气候,盐井寺的事暂时还只能搁置一边。

盐井寺名称的由来与盐水女神关系极大,这里与盐水女神有关联的还不止盐井寺,盐池温泉也是一处。盐池温泉常年水温42℃,流量6.01升/秒,是华中地区含微量元素最多的优质温泉,能“医治百病,沐者辄愈”,被土家人誉为“神水”。

几千年以来,盐池温泉汩汩流淌,可盐池却少有外来人的身影,只有当地人尽情享用。盐池人家里是没有洗澡盆的,大家都是到温泉洗浴,男性女性各一个塘子,中间“炷香为标”,那会是怎样的情景,有谁能保证就没有人越过那燃烧的红点进入另一个世界?无论有没有,盐池的洗浴习惯就这样一直延续。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冬日,阳光灿烂,满山落光了叶子的树木把生机勃勃的枝丫伸向天空,乌桕的叶子正红,高高的柿树上还挂着几个寥若星辰的柿子,在阳光下通红通紅。我们乘船来到盐池,沿着石级上行,看到一栋栋白墙黑瓦的民居参差错落,每家每户都用石条砌了稻场坎子,稻场坎边生长着几株高大的柚子树,人们说,盐池的朱砂柚子很出名。

沿着一户人家的稻场坎子往下走,不多久,就是温泉了,不过已经不是炷香为标了,而是用石块砌了两个相连的池子,一人多高的墙,没有盖顶。大家洗完澡穿好衣服,接待我们的朋友已经在稻场里剖开朱砂柚等着我们,厨房里的腊蹄子火锅的香味已经飘进我们的鼻腔……那一顿饭是如何的好吃,如何的可口,许多年都不能忘记。

有人将去过的全国各地的温泉和盐池温泉进行比较,都说盐池温泉好,不单是温泉含微量元素最多,水温适宜,而且盐池附近遍地风光,除了盐井寺就在温泉之上几百米的地方,还有风光迤逦的伴峡和神秘的榨洞。

伴峡是清江三峡第一峡,两岸绿树葱茏,藤蔓依依。江水波平如镜,除非有船只驶过,几乎没有一丝涟漪。偶然有野鸭游过,当会有小的波纹向四周延展,每扩一圈,波纹就变得微小一分,最后融入碧水之中不见踪影。伴峡的山好,水好,宁静,隐秘,常有野鸳鸯在水中凫游。我记得渔峡口中学的黄传湖老师就写过目睹野鸳鸯伴峡嬉戏的文章,发表在《宜昌日报》上。

榨洞离温泉很近,洞深约150米,高约10米,宽约20米,这里曾发掘出2.7万年前动物化石和古人用火遗迹。在洞内100米深处的岩壁上,有不少游记诗,虽然字迹已经模糊,但尚可辨认。由于办乡镇企业时建了工厂,洞内岩壁被建筑物覆盖,无法弄清到底有多少首诗,从可见的诗作的落款来看,有“建炎二年”、“元符二年”,建炎、元符都是宋代年号,说明早在宋代,在这偏远的渔峡口就有不少文化人来过,人们联想到盐井寺始建于唐,兴于宋,很有可能这些诗就是盐井寺的香客刻写。人们来到榨洞,总会感到它的神秘,总想让那些刻在岩壁上所有的诗能早一天重见天日。

渔峡口确实是一片不平凡的土地。

“一枝二磨三榔坪”是长阳的一句谚语,说长阳就这三个好地方,在崇山峻岭中这三个地方有很大的平地。“一枝”所指的枝柘坪就为渔峡口所辖。

枝柘坪四面环山,形成一个长15公里,平均宽0.3公里的狭长盆地,坪中有一条小河潺潺流过,水源丰沛,土地肥沃,盛产优质大米。endprint

枝柘坪最美的是春天和秋天。过去到枝柘坪去必须经过板凳坳,春天,站在板凳坳,俯视枝柘坪,几百亩油菜花开得轰轰烈烈,灿黄如金,那份震撼远胜于婺源,白墙黑瓦的房子点缀其间,又增加了几分生动。怪不得每到春天,摄影家、画家、诗人、作家都争相来到枝柘坪寻找自己需要的艺术元素。而秋天站在板凳坳,看到的是几百亩的稻浪起伏,那份壮观可想而知,又会令多少人激动不已。

枝柘坪不仅有山区难得的大片平地,而且地处北纬30度,光照充足,海拔在6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又有汩汩流淌的冷泉灌溉,是优质水稻生长的绝佳环境,加上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我们得以在这里看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水田里随处可以捉到鳝鱼泥鳅,鸭子在水田里快乐地凫游,竹笕里流淌着清澈的泉水,农人肩上扛着犁耙或是锄头在田埂上怡然自得地迈步,这是一幅阔别多年的乡村风俗画,让我们想起那难忘的岁月。

布谷叫了,犁田,耖田,泥巴像揉得烂熟的糯米糊。男人、女人去秧底扯秧苗,一担一担挑起来,像是担着自己的儿女,轻松和欢快不言而喻。枝柘坪的田好,水好,要长出好稻、产出好米,好种子特别重要。村民们放弃了一味高产的种子,遴选优质的种子耕种,其中的老品种虽然产量最少,却更珍稀,味道更为醇香。当谷芽撒到秧底后,村民们迎着太阳来看,顶着月亮来看,生怕出了差错。

水田长草了,男女一起上阵扯秧草;水稻生了虫子,青蛙、鸭子赶来帮忙,秧苗上的害虫便成了它们的美餐。傍晚时分,太阳能杀虫灯便上岗了,它发出亮光,摆上鸿门宴,害虫们乖乖地自投罗网。

秧苗一天天长起来了,农人们常常在寂静的夏夜,坐在田坎上,抽着山烟,聆听着阵阵蛙鸣,吮吸着田泥和水稻叶子混合的气味,品味着内心的那份甜蜜。就这样一天天地盼望着,稻子孕穗了,男人们看着那鼓鼓胀胀的稻穗,跟见着爱人怀孕一样的欣喜若狂。终于到了分娩的日子,一穗一穗的稻穗破腹而出,一粒一粒的新稻是那样饱满,那样丰盈,那样金光四射,托一穗在手里,沉甸甸的,一首丰收的长诗已经写下了醒目的标题。

阳光灿灿地照着,稻穗日渐一日地饱满,像害羞的少妇,把头埋在衣襟里,自我欣赏。满山的树叶开始泛黄,喜鹊从一棵柿树飞到另一棵柿树,传递着丰收的讯息。

农人们在月光照耀下磨镰,一钩弯月映着一钩银辉,把拇指伸出去,划过那一钩银辉,涩涩地有些粘手,方才露出满意的微笑。第二天,天气响晴,合作社开镰,昨夜磨过的镰刀割在稻茎上,发出“噗噗”的声音,清脆而干练,然后把割下的稻子一捆一捆背到碾谷场上,黄牛拖着石磙,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那声音像一首童谣,一直响到心灵深处,像刮动木梳齿一般让我们的心颤动不已。

谷子碾下来,用风斗扬去草屑和尘土,然后晒干,就该加工大米了。他们从很远的地方请来木匠制作了多年不见的木檑子,用木檑子褪下粗壳,用风斗把粗壳扬去,再用石碓舂,米筛筛,簸箕簸,装袋封口,一袋一袋优质大米就从枝柘坪流向宾馆、饭店和百姓的餐桌。

这种原生态的大米没有其它商品米那样洁白光亮,淘米的水像米汤一样有浓度和质感,蒸在木甑子里,大米和着杉木的芳香弥漫在空气中,飘得很远很远,嗅着这样的香味,小时候许多有趣的生活画面像放幻灯一样一幕一幕在我们眼前重现。吃饭,不仅仅是为了果腹,与之相伴的是一种文化,一种人类发展的历史。

几十年前,吃用木檑子和石碓加工的米,是一种常态,一种现实。在今天,能吃到这样的大米,是一种奢侈,一种浪漫。城里人普遍向往这种奢侈和浪漫,他们到枝柘坪来看稻浪起伏的美景,到这里来购买原生态的大米,秋天刚过,枝柘坪就一米难求了,有人打算从外地购进大米来充枝柘坪的米,遭到众人的反对,其实他们看得更远,维持一个较小的量,维持一个俏销的状态,维持一个高位的价格,才是枝柘坪大米的最高境界。

漁峡口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不仅有枝柘坪的大米闻名遐迩,还有岩松坪的椪柑名冠华夏。岩松坪地处清江河谷地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7.5℃,最低气温-3℃,年有效积温5500℃。在这种独特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椪柑果形端正、色泽鲜艳、香甜可口、脆嫩化渣,单果重13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达到13.5%以上,是长阳柑桔中的极品,分别于1985年、1987年、2000年三次获得湖北省优质水果称号,并于2002年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名扬荆楚,畅销九州,堪称果中精品。渔峡口有沿清江边的地方的光照、气温、土质,跟岩松坪毫无二致,所以近几年,政府号召大量发展椪柑,全镇已经发展到2万亩,有1万亩已进入丰产期,年产椪柑3万吨,产值2亿元。

渔峡口每年都举行椪柑文化节,去年,本人有幸参加。数百名客商从不同地方汇聚渔峡口盐池,在这里领略土家文化,感受盐池温泉,品尝岩松坪椪柑,签订销售合同。当地的柑农在这里设了窗口,看货签单,量少的可以当场交易运走,快递公司还可以代为邮递。不要看这些人都是种地的农民,却很时尚,每个摊点前都竖了二维码,扫码关注公众号,就可以送你一个大椪柑品尝,我还没有扫几家,肚子就撑得不得了,后面的只能扫码,不能领赏了。

渔峡口不仅风光优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这里还是一片红色的人杰地灵的土地。

大革命时期,贺龙老总九到长阳,有五次就是从枝柘坪进入长阳的。特别是1930年3月下旬,贺龙率领4000名红军战士从鹤峰邬阳关来到枝柘坪,在这里建立了长阳苏维埃政权。1931年3月初,贺龙率领红二军团一万多人来到枝柘坪进行休整,军团总指挥部设在覃厚振屋场,政治部驻覃用之屋场,二军军部驻覃先觉屋场,六军军部驻覃厚高屋场,当时枝柘坪的老百姓传唱着这样的歌谣:“红军机关驻覃府,团匪闻风如老鼠”。4月1日,军团前委在枝柘坪紫金台召开全军万人大会,会上宣布红二军团改编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柳克明。4月3日,红三军主力一万余人离开枝柘坪,挥师北上,战略转移。枝柘坪成为红三军历史上著名的 “七千里远征”的出征地。作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红三军军部旧址至今保存完好,每年有不少人来此参观和瞻仰。endprint

长阳不只有红六军,还有红三军,这是长阳的骄傲,更是渔峡口的骄傲。

渔峡口虽属长阳的边镇,与巴东、五峰接壤,但因为渔峡口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加之交通便利,三县相邻地区的经济流向都是以渔峡口为中心,所以,这里人文荟萃,名流辈出。

建国前曾任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校长的覃章哲就是渔峡口双古墓的人。

覃章哲少时就读于白虎垄覃氏族学,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考入长阳县官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1917年毕业,留校任附中教员。第二年5月,受聘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学监。1924年,赴宜昌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校长。

覃章哲深深懂得,要办好学校,师资为第一要务。因此,他任校长其间,聘请了很多学有专长的名师执教,比如语文教员覃修林、历史教员张汝寿、博物教员戴兴阶、图画教员毛炳麟、陈梅僧等,都是很有影响的名师。

当时,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学生生活困难,覃章哲校长申请省府拨款,按天每个学生增加伙食费20文。又多方筹措,建起一座内含五个教室的两层楼房,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覃章哲治学严谨,不容马虎,生活态度却多有包容,对师生中的党派活动,既不公开支持,也不禁止,以致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宜昌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1925年6月24日,覃章哲因肺结核医治无效逝世,宜昌各界人士为他举行追悼大会,挽联道:广厦初成,多士咸追思大匠;梁木遽坏,一堂共悼失人师。

渔峡口的双古墓是一块不平凡的土地,在覃章哲之后,这里又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人——覃守一。

覃守一,字遵化,1910年出生于渔峡口镇双古墓村。民国14年(公元1925年)入长阳县立高等小学就读。民国16年(公元1927年),北伐军传檄而定武汉,高小尚未毕业的覃守一毅然投笔从戎,进国民党43军炮3团3营当了一名传令兵。尔后,蒋桂战争爆发,桂系惨败,覃守一随张润芳逃入四川,在游杂部队当上队长。

民国21年(公元1932年),覃守一退出游杂部队,再入国民党正规部队任班长、中队长、训导组长等职。民国23年(公元1934年)9月,考入江西星子县国民党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结业后,继任94师补充团中尉书记,后提升为上尉参谋。民国27年(公元1938年)先后任国军13师78团少校团副、73团少校营长、55师少校营长。

民国29年(公元1940年),也就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三年,覃守一任国民党第六战区第一纵队司令部参谋主任,对六战区的守土抗战颇有微劳。解放战争时期,调任湖北省国民党战干团第二大队上校大队副、82军参谋处上校科长。1949年年初,入国民政府国防部人民服务队第二总队任秘书,随即接任国防部青年救国军上校督导。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渡过长江,覃守一深知南京不保,遂带领国防部人民服务队第二总队第五大队回长阳,自任队长,并相继谋得副县长、县长等职。与此同时,又受湖北省绥靖司令部反共救国军第一路总指挥何大熙委任,任第一纵队少将司令。

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4月23日解放南京,并向江南实行大追歼。覃守一率所属三个中队和县自卫总队及部分乡的民众自卫队一齐退踞长阳县西,将县府迁至资丘。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长阳,解放了县东广大地区,建立了人民政权。国民党主力宋希濂所部127军、79军纷纷向鄂西川东溃逃。何大熙率所属三个纵队计5000余人仍以资丘、傅家堰等地为据点负隅顽抗,妄图阻挠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长阳指挥部由龙舟坪移住都镇湾。11月3日,人民解放军兵分两路沿清江两岸西进逼资丘。11月8日,覃守一在双古墓召开紧急会议。到会人员计有长阳县参议长周临川(系覃守一妹夫)、县民众自卫总队副队长倪定安、县常备大队大队长覃少岳等人,会议决议擒何大熙发动起义。当晚遂派人与解放军联系,并成立“五人小组”筹划起义事宜。11日上午,覃守一赶到付家堰,在张守仁家中召开紧急会议,随即在学校操场集合部下骨干人员宣布起义,并发布文告令人晓喻各乡。下午4时,何大熙率警卫连和副官处50余人来到付家堰,何大熙及随行的国民党长阳县党部书记长易子良均被起义部队拘捕。

11月13日,覃守一率起义部队计3个大队共千余人开赴资丘。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阳指挥部、中共长阳县委、长阳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军民大会,出席者不下三千人,欢迎覃守一率部起义归来,并庆祝长阳全境解放。

1952年,在镇反中,覃守一被处决。1982年获得平反,认定为起义人员,并对家属予以抚恤。

现在在双古墓(现改为双龙村)提起覃守一,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只有上了年紀的人还会讲起他的轶事,每每结尾,总是唏嘘感叹,人生无常,命运难以捉摸,声声叹息中有一种对命运的无奈。

覃守一的妹夫、时任长阳参议长的周临川是起义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长阳解放后,周临川作为起义有功人员被保送到中原大学学习。结业后,分配到浠水县参加土改工作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覃守一、周临川投身行伍,少时也是读书之人。因为读书,方知世界之大,遂有抱负,以为参军入伍,可展鸿图。至于命运沉浮,有时恐非本人可以左右,另当别论。

渔峡口历来就有读书之风,尊师重教、崇尚文化、礼待文人,蔚然成风。既有教化之风,当然就有好的学堂,远的不说,曾经设在渔峡口的长阳九中在长阳就很有影响,这里书声琅琅,歌声袅袅,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名流贤士,学者文人。《三峡晚报》社社长张泽勇、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发舜就毕业于长阳九中。张社长还兼任宜昌市作协主席,因本人忝列副主席,对张主席有所了解。张主席喜爱读书,尤喜中国古代典籍,熟读成诵,运用自如。张主席以往多写散文随笔,近年专攻短篇小说,屡有佳作问世,《最后一炮》、《玩蛇的女人》在业界广受好评。我跟李发舜教授也多有接触,在《湖北教育报》当副刊组长时常在他家蹭饭,他回宜昌,也多与我联系。发舜兄虽贵为教授,本应西装革履,西装倒是常穿,但脚下常常穿一双灯芯绒的布鞋,可见他对于家乡的情感深到何处。

那时候不像现在划片招生,中学按志愿录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特色学校,每每新生录取完毕,这个区的学生在另外一个区的中学上学,我们响潭园大队的学生本应在位于榔坪的长阳十中上学,我记得我们大队张家湾的覃万忠就在九中上学,看到他经常背着包谷红薯从我家屋后上乱石窖,翻漆树坳去九中上学,我那时就有一种神奇和向往的感觉。后来,九中的高中撤销改办职高,其时我在《湖北教育报》谋职,为长阳的职教做了一个专版,因而到渔峡口职高做过采访,那地方果然有一种灵气。再后来,在长阳教师进修学校,和原来在九中执教的杨志明老师、袁勤灿老师有幸成为同事,他们渊博的学识、儒雅的风度、不弃良知的操守使我想到了当时的九中风气,看到了一所中学闪烁的文化的光泽。民族民间文化在这里也非常活跃,这里有著名的长阳南曲艺人,这里的地花鼓特色鲜明,独树一帜。

渔峡口是长阳最具特色的乡镇,巴国在此建都,历史不可谓不悠久,早期的巴文化在这里发育,民间文化在这里蓬勃生长,这里有红色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独特的盐池温泉、久负盛名的枝柘坪大米和岩松坪椪柑,有清江从此流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每次到渔峡口,我都会感觉到一种特殊的气息,熟悉而又陌生,亲切而又疏离,内心总有一种冲动。

渔峡口,昔日的巴都,作为巴人后裔,我对你,在精神上总有一种深深的敬仰和依恋,这也许就是我内心冲动的原因。

责任编辑:邓雯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盐井
盐井沟竖洞中的远古世界
The Four Coldest Places in the World
十月下旬的盐井溪(外一章)
盐井钻探及对接连通技术概述
西藏盐井:绝美的茶马古道风景线
盐井钻探及对接连通技术
双龙盐井
盐井的文化交融
千年盐田
1m30澜沧江畔古盐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