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动态评估表的设计及应用

2017-12-02芸,周

护理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间歇源性尿量

胡 芸,周 佳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200)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动态评估表的设计及应用

胡 芸,周 佳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0200)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排尿动态评估表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优化患者的护理记录,提高对患者的治疗质量。方法每班护士将患者间歇导尿时间、24 h饮水量、24 h总尿量、自主排尿量、排尿控制力、间歇导尿频率和量记录于评估表中;用不同符号表示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并记录于评估表中;最后绘制折线图以表现患者导尿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自行设计的评估表能全面、清晰地记录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导尿情况。结论自行设计的排尿动态评估表,不仅清晰明了,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病情观察的准确性,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更能准确监测评估患者的导尿情况,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制定下一步治疗护理方案。

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动态评估表;基础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因控制排尿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神经源性膀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寿命[2]。针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措施主要有:膀胱再训练、导尿、集尿装置、药物和手术治疗,而间歇导尿术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3]。间歇导尿术是指将导尿管在需要时插入膀胱,不留置于膀胱内,排空后即拔除的方法[4]。残余尿量、饮水量、自排尿量、尿液颜色性状等是患者在间歇性导尿期间的重要观察内容。每班护士帮患者间歇导尿后需将患者的导尿量、自排量等数据常规记录于护理记录单,而这些护理记录是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关键内容。医护人员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合适的护理措施前,必须对患者的储尿及排尿功能、临床表现及全身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和分型[5]。鉴于此,笔者于2015年1月自行设计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动态评估表(下称评估表),用于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医护记录,并绘制患者的导尿量动态曲线,以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地监测、评估患者排尿情况,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膀胱功能康复。

1 传统导尿护理记录单概况与不足

传统的导尿护理记录单中仅记录患者单次的自排量、残余尿量,而患者尿液情况(如沉渣、血尿、感染等)则采用文字记录。传统护理记录单所记录的内容冗杂不全且不成系统,且护士工作量大,既不便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情况,也无法快速准确地帮助医护人员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

2 动态评估表的设计与使用

2.1 评估表的设计与内容 评估表用于记录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每个时间段导尿量及颜色变化情况,设有眉栏、间歇导尿日期、24 h饮水量、24 h尿量、间歇导尿频率、导尿量、导尿时间、自主排尿量及底栏。眉栏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年龄、入院日期、ID号,用蓝黑笔填写。填写“间歇导尿日期”栏时,每张表格第1列应填写年、月、日,其余6 d只写日。“24 h饮水量”为患者24 h内所摄入液体的总量,包括水、汤、粥、静滴等流体,根据患者实际的饮水情况统计。“24 h尿量”为患者24 h内患者自排总尿量+总导尿量之和。“间歇导尿时间” 分别设置为 2:00、7:00、11:00、14:00、18:00、22:00,设置这6个时间点并不表示每个患者每日导尿6次或者必须按照这6个时间点进行间歇导尿,而是根据我科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因大部分患者在晨间7:30和下午14:30左右离开病房去往理疗室行康复治疗,故这样设计时间点。但实际导尿频率一般为4~6 h,每日导尿次数不超过6次,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6]。“间歇导尿频率”,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间歇导尿频率根据残余尿量决定,因人而异。例如1例患者间歇导尿4次/d,实际导尿时间点分别为 7:00,12:00,18:00,23:00,在进行表格绘制时,患者实际导尿时间点绘制在表格相近时间范围的那一列。12:00的导尿量绘制在表格11:00那一列,同理,23:00的导尿量绘制在表格22:00那一列,“自主排尿量”为患者每次间歇导尿前患者自行排尿量。“导尿量”为患者通过间歇导尿的方法导出的尿量。该表竖排数字表示导尿量(mL),横排数字表示时间,1张表格可记录7 d。导尿量中每1小格为25 mL,其动态变化以折线图表现,相邻的导尿量用黑色水笔连接。“○、△、☆”分别代表患者在间歇导尿期间存在尿路感染、尿液沉渣、尿路出血,如出现上述的情况则在表格相应的时间点用对应符号表示,用红色水笔记录。底栏中“排尿控制力”分为自控、可忍片刻、无法控制,根据患者真实情况在相应的方框打钩,经过临床运用,考虑患者排尿控制力每天变化不明显,所以设计为每周评1次,统一为表格的首日进行评估。最后一栏为护理措施,记录患者在导尿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及对应的护理措施。见表1。

2.2 使用方法 专科护士学习并熟悉表格内容及记录方法[7]。专科护士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制定饮水计划、间歇导尿时间及频率后,护士打印样表填写眉栏部分,每班护士依据制定的间歇导尿时间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导尿。完成操作后,将导尿量记录在对应时间观察表上,并记录尿液性状。24 h饮水总量和总尿量由夜班护士统计并填写。填写时必须及时、完整、准确、严禁涂改,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排尿情况,并将观察表放置在护理记录单前面,方便医护人员查看。观察表由专科护士每天进行统计评估,查看导尿量的曲线变化,总饮水量与总尿量是否平衡,并根据导尿量动态曲线、总饮水量与总尿量平衡情况、尿液颜色、性状和自排量等,对患者饮水量、间歇导尿时间和频率进行调整。

3 体会

本次设计的评估表能指导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准确化、系统化记录,避免出现医护人员记录杂乱,查看不便等问题。排尿动态评估表运用于46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与传统的护理记录单记录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比较,该表能全面地记录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间歇导尿过程中的尿路情况。

3.1 应用该评估表提高了对患者病情观察的准确性 评估表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导尿情况记录具有连续性,所绘制的动态曲线能直观准确地反映患者导尿量的动态变化和尿路情况,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发现护理问题,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或调整患者饮水计划、导尿时间及频率,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

3.2 应用该评估表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评估记录表是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制定护理方案及采取护理措施的重要根据,所记录内容需全面、准确,不仅能方便护士快速记录,而且能清晰直观的反映患者情况。评估表只需护士绘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导尿量动态曲线,取代了传统记录单中繁琐的文字描述,有效地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为日后护士撰写论文提供了简洁明了的数据,减轻了护士收集患者数据资料的工作量。

3.3 注意事项 此表只是一种评估工具,具体还需医护人员执行,加强护士责任心,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护理问题,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1]Larijani F J,Moghtaderi M,Hajizadeh N,et al.Preventing Kidney Injury in Children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Dysfunction[J].Int J Prev Med,2013,4(12):1359-1364.

[2]丘卫红,朱洪翔,张百祥,等.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4):313-317.DOI:10.3969/j.issn.1001-1242.2009.04.013.

[3]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011年版)(二)[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210-216.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1.02.043.

[4]黄晓琴,陈碧霞,朱菊媚,等.间歇导尿在老年脑卒中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2B):65-66.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3.04.024.

[5]吴爱荣,施 娟,韦翠翠,等.阶段评估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5,30(12):94-97.DOI:10.3870/hlxzz.2015.12.094.

[6]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011年版)(一)[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04-108.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1.01.039.

[7]杨 骏,王艺敏.骨科实施抢救记录单的设计和应用[J].护理学报,2015,22(10):74-76.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0.074.

[本文编辑:江 霞]

R471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03.075

2016-05-30

胡 芸(1990-),女,湖南郴州人,本科学历,护师。

猜你喜欢

间歇源性尿量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热泵间歇干燥最优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