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理结构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模式探析
——以金寨、蓟州、义乌3个典型试点为例
2017-12-02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广东中地土地房地产评估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0000
(.华中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广东中地土地房地产评估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0000)
不同治理结构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模式探析
——以金寨、蓟州、义乌3个典型试点为例
胡银根1,王 聪1,廖成泉2,吴 欣1
(1.华中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广东中地土地房地产评估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运用交易费用法分析试点区宅基地退出的治理结构,揭示不同治理结构下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模式,剖析各种模式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其他地区借鉴。研究表明:①金寨县、蓟州区、义乌市分别在层级制、混合制和市场制的治理结构下,形成了“货币+宅基地、货币+购房补贴、资产置换”3种宅基地退出模式;②3种退出模式出现了补偿资金不足、复垦利用效率低、权属不完整等问题。因此,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结构和退出模式。
治理结构;宅基地;有偿退出;退出模式
1 引言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宅基地,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地利用效益下降。截至2013年底,全国宅基地总面积约1133万hm2,约占集体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4%[1]。据调查,农村宅基地空心化率达10.2%,宅基地利用低效的比重达14.9%[2],而城镇建设用地面临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宅基地有偿退出既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减少经济负担[3],又可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利用效率、改善农居条件和环境[4,5],为城乡发展和建设腾挪空间[6]。
2015年1月我国出台的《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规定,将对15个试点宅基地制度进行改革,探索进城农民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201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等权益。2016年10月,国土资源部在《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允许进城落户人员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因此宅基地有偿退出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由于受地区经济、制度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退出模式。朱烨辛认为,置换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评估农民房屋,给予农民现金,并由农民自由选择购买社区房屋;二是给农民补贴相应面积的社区房屋[7]。张娴从运作方式角度分析认为,宅基地置换可分为已有项目套用置换、近期规划结合置换、行政指令推进和遗留问题借用置换等模式[8]。在宅基地流转与退出形式上,“宅基地换住房、宅基地换资金、宅基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保险”等模式备受关注[9]。刘卫柏等将宅基地流转分为农户主导自由租赁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外部转让模式、地方政府主导转让模式[10];徐小峰从置换对象角度,将宅基地置换分为宅基地换货币、宅基地换宅基地和宅基地换房3种模式[11],通常将3种模式相互结合,确保实现农民宅基地的用益物权。
众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总结和比较了不同宅基地置换模式,但均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全面、有理论依据的模式。当前,在统一的政策框架下,15个试点地区就宅基地有偿退出均制定了规范性文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工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宅基地退出模式。本文从不同治理结构产生的交易费用差异性视角,揭示不同治理结构下宅基地有偿退出的3种典型模式,剖析各种模式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2 治理结构
在研究社会问题过程中,Williamson提出了“社会基础—制度环境—治理结构—资源配置”四层次理论,该理论为许多社会分析提供了清晰的框架[12]。治理结构是四层次理论的一部分[13],交易费用经济学将治理结构比喻成一条光谱,左端光谱属于市场治理,中间光谱属于混合治理,右端光谱属于层级治理[13](图1)。其中,交易费用的不同,影响着不同治理结构的选择。Williamson认为,交易费用的大小取决于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基本维度,当资产专用性程度较低、不确定性较小、交易频率较低的交易产生的交易费用较小时,倾向于市场制治理结构;当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均处于中等水平时,倾向于中间混合制治理结构;当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不确定性较大、交易频率较高、产生的交易费用较大时,倾向于层级制治理结构[14,15]。衡量资产专用性高低主要是取决于它对周边环境因素的依赖程度。如果产生的依赖程度越小,离当前的环境后价值损失减少越小,表明资产专用性越低,产生的交易费用越小[16]。宅基地对农民居住、仓储粮食和农机具有保障作用,所以其资产专用性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农民对农村生活和生产环境的依赖程度。
图1 不同治理结构的类型倾向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衡量宅基地的资产专用性程度:①土地稀缺程度。衡量土地稀缺程度主要选择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个指标。当区域人均耕地面积较小时,土地稀缺程度较高,农地承载能力较弱,农民以农业维持生计的程度较低,对农村生产环境的依赖程度降低;当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较小时,土地稀缺程度较高,建设用地价值将会上升,农民更愿意退出宅基地来获取一定的价值,此时农民对农村生活环境的依赖程度降低。所以,3个指标值越小,土地的稀缺程度越高,农民对生产和生活环境的依赖越少。②非农就业机会程度。主要通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非农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3个指标进行衡量。第二、三产业产值和非农就业人口所占比重越大,表明本地农民非农就业机会越多,工资性收入越稳定,对农村生产环境的依赖降低;当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较大时,表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该区域工作,新增租房、购房需求增强了本地农民退出宅基地的主动性,此时农民对农村生活环境的依赖程度降低。所以,3个指标值越大,非农就业机会就越大,农民对生产和生活环境的依赖越少。因此,土地稀缺程度较高、非农就业机会较大的地区,农民对农村生活和生产环境的依赖程度较低,宅基地的资产专用性程度较低;反之,则宅基地的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
Williamson认为,引起交易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有环境不可预见性、行为不确定性。交易不确定性越大,交易费用越大[17];行为的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信息对称性,宅基地退出中农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是透明的,农民自愿决定是否退出宅基地,其行为的不确定性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影响。宅基地退出中环境不可预见性主要取决于农民是否可将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和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所以,宅基地退出的不确定性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的不可预见性。
本文从两个方面衡量宅基地退出的不确定性:①农地流转稳定程度。衡量指标主要选择农地流转所占比重。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地流转所占比重较大的地区,表明流转初具规模,流转市场已成熟稳定,农民获得农地收益的稳定程度较高,大大降低了环境的不可预见性。②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选取农民享有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作为主要指标。农民的社会保障越完善,农地的社会保障功就越弱化,宅基地退出中的不可预见性越低。因此,农地流转比重越高、农村社会保障越完善,宅基地退出的不确定性越小;反之,宅基地退出的不确定性越大。此外,交易频率只影响各种交易方式的相对成本,并不影响交易费用的绝对值。在不同的宅基地退出模式中,农民宅基地退出实现集中居住后,属于一次性交易[18]。本研究假设该交易对各地区宅基地退出交易费用的影响是一致的,不会影响宅基地退出模式的选择。
3 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治理结构倾向
自实施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以来,我国各试点区域均根据地区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退出模式,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基于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异,通过对各地实施模式的归纳总结,选择金寨县、蓟州区、义乌市3个典型进行探析。本文仅研究金寨县、蓟州区、义乌市宅基地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等各项指标,分析各地区宅基地退出倾向的治理结构(表1)。
表1 试点区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的指标对比
注:①表中数据均为2015年数据,只有蓟州区的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为2013年数据,该数据变化不大,可适用;基础养老金均采用2017年的数据,更准确。②表中数据除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是根据本县土地利用规划文本计算得到外,其余数据来源于金寨县、蓟州区、义乌市政府网及统计局。
3.1 资产专用性程度分析
土地稀缺性:主要选取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对各地区的土地稀缺性进行对比,金寨县的耕地面积为753m2/人,农村居民点面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221.64m2/人、161.93m2/人;蓟州区耕地面积为613m2/人,农村居民点面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208.12m2/人、132.3m2/人;义乌市耕地面积为253m2/人,农村居民点面积、城市建砷用地面积分别为100m2/人、125m2/人。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金寨县的三项指标值均较大,土地稀缺性低。其中,金寨县人均耕地面积较大,表明该地区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对农村生产环境依赖性大。同时,金寨县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与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较大,表明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较小,宅基地的资产价值不易实现,宅基地退出需求不强烈,此时农民对农村生活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相反,义乌市作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土地稀缺性高。一方面,该地区农民以非农就业为主,对耕地的需求不高,所以对农村生产环境依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该地区产业发展,土地资源紧张,土地价值不断上升,农民更愿意退出宅基地实现其价值,此时农民对农村生活环境依赖程度较低。蓟州区土地稀缺程度相较于金寨县和义乌市则处于中等水平。
非农就业机会:选取第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非农就业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3个指标衡量非农就业机会。金寨县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为79.5%,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为52.5%,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为78%;蓟州区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为92.02%,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为67.12%,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105%;义乌市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为97.95%,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为93.94%,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为163%。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金寨县是农业大县,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相较于蓟州区、义乌市偏低,农业产值仍然占有较大比重,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为52.5%,也处于较低水平,说明该地区农业占有很大比例,非农就业机会较少;同时,金寨县的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78%,表明外来人口较少,外出人口较多,非农就业机会较少。可见,金寨县农民对农村的生产环境依赖性较高。相反,蓟州区和义乌市指标相对较大,非农就业机会较多,对农村的生产环境依赖性较低。
综上所述,金寨县的土地稀缺程度较低、非农就业机会较小,所以宅基地的资产专用性较高,产生的交易费用较高;蓟州区的土地稀缺程度、非农就业机会处于中等水平,所以宅基地的资产专用性中等,产生的交易费用中等;义乌市的土地稀缺程度较高,非农就业机会较多,所以宅基地的资产专用性较低,产生的交易费用较低。
3.2 交易的不确定性分析
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农地流转稳定程度选取农地流转所占比重作为主要指标。金寨县流转的土地面积为1.26万hm2,占耕种面积的24.8%;蓟州区流转的土地面积1.35万hm2,占耕种面积的28%;义乌市流转的土地面积1.07万hm2,占耕种面积的54.3%。通过调查分析可知,金寨县农民的农地承包权流转比例较小,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流转环境,农民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农地流转收益;而义乌市的流转比例高达54.3%,流转市场已成熟,农民的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农民每年可得到持续稳定的股权收益,农地流转稳定程度较高;蓟州区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则处于中等水平。
社会保障稳定程度: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选取农民享有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类作为衡量指标,3个县市已经全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实施标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金寨县2015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50元/月·人,2017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70元/月·人;蓟州区2015年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40元/月·人,2017年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150元/月·人;义乌市2015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40元/月·人,2017年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150元/月·人。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义乌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较完善,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被削弱,宅基地退出中的不确定性降低;金寨县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农民仍对农地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依赖程度较大,宅基地退出中环境的不确定性较高;蓟州区社会保障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宅基地退出中的不确定性中等。
综上所述,金寨县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和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较低,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大,产生的交易费用较高;蓟州区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和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相对较高,宅基地退出的不确定性处于中等水平,产生的交易费用适中;义乌市的农地流转稳定程度和农村社会保障稳定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宅基地退出的不确定性较小,产生的交易费用较低。
表2 试点区交易费用大小和治理结构倾向对比
3.3 宅基地有偿退出治理结构倾向
通过分析比较3个试点区的8个不同指标可知,各试点区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多少与治理结构倾向存在明显的差异。金寨县宅基地作为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较高,交易不确定性较大,宅基地退出交易费用较大,倾向层级制治理结构;蓟州区宅基地作为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中等,交易不确定性中等,宅基地退出交易费用适中,倾向中间混合制治理结构;义乌市宅基地作为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较低,交易不确定性较小,宅基地退出交易费用较小,倾向市场制治理结构(表2)。
4 宅基地有偿退出的三种模式
依据Williamson的四层次理论,各试点区的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是一项正式制度,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下形成的。在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理结构,将会形成不同的退出模式,每种退出模式又会产生差异明显的实施效果。
图2 金寨县“货币+宅基地”的退出模式
表3 金寨县宅基地退出补偿安置标准细则[19]
4.1 金寨县“货币+宅基地”模式
金寨县形成了“货币+宅基地”退出模式。即在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前提下,鼓励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农户由自然村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实行统建、联建、自建等,同时通过乡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建设性补偿作为辅助性补偿,对农民进行补偿。该模式中宅基地的退出范围包括县城规划区(含现代产业园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规划区外的农村宅基地。具体做法为:①运行机制。农民原有的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组织复垦,复垦指标优先保障村内农民建房、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用地需求,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以720元/m2的价格在省域范围内有偿调剂使用,收益由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有偿调剂费用主要用于宅基地腾退补偿、宅基地整治复垦、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中,当集体经济组织不能承担宅基地退出补偿资金时,由县、乡镇政府提前垫付,后期从增值收益中归还给县政府。农民通过统建、联建、自建等方式取得房屋居住权,不能入市交易(图2)。②金寨县宅基地退出补偿安置标准细则见表3。从表3可见,金寨县形成了“货币+宅基地”的退出模式,该模式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即地方政府制定统一的补偿价作为退出补偿标准,农民选择在政府划定的规划区内自建、自购房屋,房屋的土地产权属于集体所有,所拥有的房屋不能在市场上交易,这种模式与金寨县宅基地退出倾向的层级制治理结构相对应。
4.2 蓟州区“货币+购房补贴”模式
蓟州区形成了“货币+购房补贴”模式。即以现金的形式对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的农民进行补偿,在货币补偿的基础上,政府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农民公寓、农民住宅小区、集镇购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等安置补贴政策,并配以医疗、教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相应优惠政策。该模式的宅基地退出范围包括除蓟县城区(含新城)、库区搬迁村、两个园区内、景区内和许家台示范小城镇内共计168个村庄外的其余781个村庄。具体做法为:①运行机制。蓟州区对宅基地进行复垦,将部分指标用于产业用地,获取现金、股份、股金等收益;另一部分指标在县域内、市域内安排使用,建设用地指标基准交易价格根据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确定,集体获得指标收益。县政府按照不少于264元/m2的额度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村集体获得的收益将用于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回购资金、村内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民用宅基地退出获得的补偿购买社区房屋,社区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不能入市交易(图3)。②蓟州区宅基地退出补偿安置标准细则见表4。从表4可见,蓟州区形成了“货币+购房补贴”模式,该模式宅基地退出是以“政府+市场”为主导,退出补偿方式以地方政府参考基准地价制定的市场价为标准或集体内部自行流转的可自行协商价格,农民也可将富余指标用于产业用地,获取现金、股份、股金等收益,住宅小区的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这种模式与蓟州区宅基地退出倾向的混合制治理结构相对应。
图3 蓟州区“货币+购房补贴”的退出模式
表4 蓟州区宅基地退出补偿安置标准细则[20]
4.3 义乌市“资产置换”模式
义乌市宅基地退出形成了“资产置换”模式。即农民将自己的宅基地直接与社区房屋进行“资产置换”,给农民补贴相应居住面积的住房,并对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均纳入城镇保障体系,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该模式宅基地的退出范围包括义乌市城镇规划红线范围内的281个村,由多村集中联建安置到55个集聚区。具体做法为:①运行机制。义乌市将宅基地复垦后,一部分征收为国有土地进行出让取得收益;另一部分复垦为耕地,形成“集地券”在义乌市资源要素交易平台交易,指导价格确定为600元/m2,政府获得的收益用于社区住房建设费用、宅基地复垦费用、土地开发支出和利息。同时,通过设立社投建设公司,统筹协调新社区集聚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运作前期费用由财政补贴和市场运作解决。此外,由房地产公司代建房屋,使小区的规划设计、房屋品质有所提升。农民根据合法住宅建筑占地面积为基准,置换一定面积的房屋,由政府按权益保护价回购,入市交易(图4)。②义乌市宅基地退出补偿安置标准细则见表5。从表5可见,义乌市宅基地退出形成了“资产置换”模式,该模式的宅基地退出是以市场为主导,农民通过与政府的不断博弈、谈判,根据产权按一定比例置换房屋,农民可获得土地产权属于国家的商品房或商业用房,同时在确保“户有所居”的前提下,农民可选择将房屋入市交易。这种模式与义乌市宅基地退出倾向的市场制治理结构相对应。
图4 义乌市“资产置换”的退出模式
表5 义乌市宅基地退出补偿安置标准细则[21]
5 不同治理结构下的宅基地退出模式探析
5.1 层级制治理结构下的退出模式问题
以增减挂钩方式无法实现资金平衡,资金缺口大。各地政府均认为,偏远的农村宅基地退出可采取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来解决资金问题,但实际上却出现了资金困难现象。许多县市的建设区域本身规模较小,宅基地退出形成的指标无法实现交易。各地区提出要进行跨县市指标交易,县里的指标卖到省城,中西部指标卖到东部发达地区,但发达地区本身并不缺指标。因国家政策规定贫困县的指标可在省域范围内交易,所以金寨县交易价格有所提升,资金相对充裕;而其他经济条件较差且不能将指标在省域交易的县市,本身需要退出数量较多,县级层面不能弥补资金缺口。宅基地复垦成耕地后,点多面广,利用效率低。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度设计,将偏远农村的宅基地复垦成耕地后,引入产业和项目,但实际上很多土地处于种而不管的荒芜状态;另一方面,偏远地区复垦的耕地散、面积小,土壤较贫瘠、利用效率低,与目前各地撂荒的高质量土地相比,复垦的意义不大。
5.2 混合制治理结构下的退出模式问题
社区农民生活成本升高。农民退出宅基地进入集镇集中居住区后,原来可利用庭院养殖家禽和种植蔬菜、瓜果的收入消失,家庭庭院经济收入减少,而物业管理费、燃气费、水费等生活成本明显增加。同时,对没有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农户来说,他们没有离开农村、脱离农业生产,但住所的改变导致他们距耕地的距离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升高,这样将无形中增大农民退出宅基地的生活压力。
房屋产权不完整、土地财产权受损。农民放弃原有宅基地到中心社区居住后,一方面新住房面积一般比原住房小,不能满足家庭现有成员的居住要求[22],这是对农民原有宅基地使用权的一种剥削;另一方面,集体土地上的房屋不能像城镇国有土地一样可在土地市场上自由交易,大大削弱了农民的财产权益。
5.3 市场制治理结构下的退出模式问题
政府资金来源不足。在市场制治理结构下,农民作为土地使用者具有谈判权利,宅基地退出需要得到农民的同意。政府应根据农民的补偿意愿,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制定补偿方案。但如果当地农民对补偿要求过高,希望按照房地产开发收益获得补偿,此时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限,只能通过了解农民退出补偿预期等信息推动退出进度,这种模式下退出进展可能极其缓慢。
6 结论与讨论
金寨县宅基地退出交易费用较大,倾向层级制的治理结构;蓟州区宅基地退出交易费用适中,倾向中间混合制的治理结构;义乌市宅基地退出交易费用较小,倾向市场制的治理结构。在不同的治理结构下,金寨县、蓟州区、义乌市试点区形成了“货币+宅基地、货币+购房补贴、资产置换”3种宅基地退出模式,3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补偿资金不足、复垦利用效率低、权属不完整等问题,各个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宅基地退出模式,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许多地区盲目采用市场制进行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发生“一刀切”的办法,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结构,形成适当的宅基地退出模式。
[1]林远.“三块地”改革顶层设计呼之欲出[N].经济参考报,2014-12-03(002).
[2]宇林军,孙大帅,张定祥.基于农户调研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程度研究[J].地理科学,2016,36(7)∶1043-1049.
[3]党国英.农村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挑战[J].理论参考,2009,(1)∶21-23.
[4]张衍毓,刘彦随,王业侨.统筹城乡视角下村庄整治建设的模式与途径——以三亚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6)∶977-983.
[5]郧文聚,杨红.农村土地整治新思考[J].中国土地,2010,(2-3)∶69-71.
[6]韩俊,任兴洲.着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11)∶5-6.
[7]朱烨辛.关于不同经济状况农民对宅基地置换工程补偿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10)∶4314,4326.
[8]张娴.上海郊区宅基地置换试点模式及案例研究[J].城市规划,2010,(5)∶59-65,96.
[9]刘双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退出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0,(6)∶25-29.
[10]刘卫柏,贺海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2)∶127-132.
[11]蔡国立,徐小峰.地方宅基地退出与补偿典型模式梳理与评价[J].国土资源情报,2012,(7)∶37-41.
[12]Williamson O E.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Taking Stock,Looking Ahead[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0,38(3)∶595-613.
[13]上官彩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中宅基地置换的模式选择及其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4]Williamson O E.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
[15]Williamson O E.The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16]谭荣.农地非农化的效率:资源配置、治理结构与制度环境[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7]王国顺,周勇.交易、治理与经济效益:O.E.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8]上官彩霞,冯淑怡,吕沛璐,等.交易费用视角下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4)∶107-115.
[19]关于印发《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自愿退出奖励扶持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ahjinzhai.gov.cn/DocHtml/1/16/04/xxgk-2016040528397.html,金寨人民政府网,206-03-17.
[20]《蓟州区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EB/OL].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619/116566013.shtm,蓟州政务网,2017-03-08.
[21]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义乌探索[EB/OL].http://www.yw.gov.cn/zjyw/ywkf/2015/gjmyzhggsd_27948/201608/t20160805_992776.shtml,中国义乌,2015-11-09.
[22]黄贻芳.农村宅基地退出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背景[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StudyonModeofPaidExitinRuralHomesteadUnderDifferentGovernanceStructures——BasedonThreeTypicalPilotProjectsinJinzhai,JizhouandYiwu
HU Yin-gen1,WANG Cong1,LIAO Cheng-quan2,WU Xin1
(1.College of Public Manage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430070,China;2.Guangdong Zhongdi Real-estate Appraisal amp; Planning Design Go.,Ltd,Guangzhou 510000,China)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exit in the pilot area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transaction cost method to reveal the different modes of the homestead under the different governance structures,to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various modes,so that the other areas could learn according to the own actual situ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Jinzhai,Jizhou,Yiwu formed themoney+homestead,money+purchasesubsidiesandassetreplacementthree homestead exit mode under the hierarchical system respectively,mixed system and market governance structure.②3 kinds of exit modes could provide a better reference for each region,but stil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ck of compensation funds,inefficient reclamation,incomplete ownership and other issues.Therefore,the region should carefully chose governanc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to form the appropriate homestead exit mode.
governance structure;homestead;paid exit;exit mode
10.3969/j.issn.1005-8141.2017.12.001
F301.24
A
1005-8141(2017)12-1411-06
2017-10-12;
2017-11-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的动力、绩效与配套机制研究”(编号:4127119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宅基地有偿退出与有偿使用策略对农户决策行为的影响机理、响应阈值与政策优化”(编号:41671173)。
及通讯作者简介:胡银根(1970-),男,安徽省怀宁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管理与土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