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白鹭公园优化设计
2017-12-01王玫兰
王玫兰
摘 要:三亚市从资源型开发到特色城市型发展,本身就是旅游品牌,因此城市空间环境必然成为三亚实施高端战略、打造国际滨海名城最为重要的载体和象征。白鹭公园为三亚市重要的空间环境之一,公园内有大面积的水和湿地植物,针对白鹭公园在三亚市绿地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职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探讨。白鹭湿地公园由于长时间的管理不当,造成生态系统发生紊乱,公园内部河流的流动性影响了水环境,造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和死角,湿地植物也受到大面积的破坏。规划主要基于生态修复的手法,对白鹭公园进行优化改造,目的是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园内水体的质量,并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优化设计;白鹭公园;三亚市
一、绪论
人类文明起源于江河流域,开始就与水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古至今人们就常聚集在水的周围,将大部分的城市、建筑都建于水的附近。但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的发展高于了环境的保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滨水区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但却在我们使用和管理中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尤其是水质被大量的污染,河岸被硬质化,失去了原有的自然式驳岸,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物窒息而死,我们的滨水空间也就失去了最先有的活力,公众的活动也逐渐减少,导致空间浪费,利用率不高。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将从城市滨水区的生态可持续方面出发,打造一个适宜人活动又能高效集约土地的滨水空间。
目前从各位专家学者的言论中可以知道,城市规划正面临着技术与设计理念方面的转型问题,从以前的增量规划到最近几年兴起的存量规划,从改造自然到恢复自然的设计理念等。城市空间的优化设计理念主要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思想”为主,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二、白鹭公园现状分析
公园一般在绿地系统中承担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市区的公园,它不仅是起到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也為人们提供躲避灾难供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白鹭公园作为城市的绿地版块,属于城市绿地系统。公园在绿地系统中的分类不同,也会使公园在城市中承担的职能不同。分工决定着公园的性质,以及它所服务的对象。
(一)白鹭公园概况
白鹭公园位于三亚市临春河畔,地处三亚市城市东部,向西隔河与三亚市中心相望,向东与市区最高点凤凰岭相连,总面积为25.7hm2。公园分为椰林风情区、绿岛锦簇区、镜湖银波区、海天一色区、红树迷园区和闲得茗香区等几大区。公园中心的小湖叫白鹭湖,约有9×104㎡水面积。白鹭公园大片的红树林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栖息地。白鹭公园是我国较早成立的红树林保护区之一,鸟类的聚集给公园带来了生机。
三亚市环卫管理局从2013年就将对白鹭公园的改造向市民公示,并让市民参与其中提出他们的意见,环卫管理局根据市民们提出的意见跟专业人士对白鹭公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了最优的改造方案,并在2014年开始实施。这期间白鹭公园在使用功能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在生态功能和美化功能上没有得到改变,尤其是生态功能。
(二)白鹭公园存在的问题
1.使用功能
从年龄构成上来讲,白鹭公园游玩的人以老人和小孩为主,但是在白鹭公园的建设中,有关的体育设施却与老人和小孩不相符合,所有的体育设施都采用钢铁和水泥的材料,给老人和小孩的运动上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公园对于无障碍的设置欠缺考虑,由于白鹭公园内部有大面积的人工湖,场地也被水系分割成了若干个小岛,这若干个小岛高低不同,需要不同的桥把它们衔接起来,拱桥的设置对于残疾人来说给他们逛完整个公园带来了不便。
2.美化功能
植物的搭配没有层次感,颜色搭配上也是过于单一,很容易让在公园内游玩的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并且也会使公园缺乏生机与活力。植物的品种少,种植凌乱,导致整个公园给人的感觉就是脏、乱、差,不能给人提供良好的游憩环境。
3.生态功能
公园内人工湿地的水污染太严重,园内水源虽与临春河相连,仍出现了多处死角的现象,水流不够,自净能力严重不足,人工湿地内缺乏湿地植物,空旷的大湖面,没有湿地植物的陪衬,显得太死板,没有一点生命的活力。
三、白鹭公园设计方案
(一)优化设计的原则及目标
本次白鹭公园的改造主要以修复和保护为主,对于它园内本身有的,没有被破坏的自然元素进行保护,对已经破坏的我们要以不以牺牲现有的自然资源为原则来修复,寻求最小破坏的改造。以生态优先的改造原则,既要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也要对城市的整体面貌不产生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也为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设计内容
1.功能布局
现将白鹭公园分为两个较大的分区,动区和静区,动区为靠临春河的部分,供白鹭公园休闲娱乐,靠进凤凰路这部分利用茂密的植物构建一个围和的场所,为动物提供安全舒适的栖息地,简单来说就是动物生态廊道。在这两大分区的基础上再将公园细分为白鹭保护区,红树林保护区,热带树林观赏区,儿童游乐区,老人休闲娱乐区,野生动植物科普区等六个区,每个区的设置都是根据它自有的特点进行划分,这样可以减少公园内部人工的痕迹,利用它现有的资源进行改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
2.交通线路及出入口设置
交通线路:基本保留了白鹭公园的环路,规范中指出,公园设置环形道路是为了降低犯罪,确保人们在游玩过程中的安全和在遇到紧急情况下便于逃跑。只是在道路的等级有所区分,增加了主要道路的宽度,增加至5m,在这5m的道路内还包括了1.2m的自行车通道,对于一些次一级的经关节点处,采用了次一级的道路2m,在一些地方设置了1m的游园小道,规划中大致将道路分成了三个等级,方便人们区分和选择道路。
停车场的设置:停车位的数量需要按白鹭公园每天的人流量确定,但是为了不破坏公园内的绿地,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非机动车停车位。考虑到公园内游玩人的年龄构成,停车的需求量没有一些年龄构成复杂的公园大。
3.水体
水质的改善是白鹭公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公园内有大面积的人工湖,这个人工湖与临春河是连通的,但是由于连通口的设置太少和场地自身的高差,湖内的水有一部分死水。为了让人工湿地自循环,在公园内临近临春河的地方,又增加了两个口与临春河相连,对于还存在死角的地势,进行填土处理。并在人工湿地的岸边种植一些能改善水质的水生植物。
4.驳岸
驳岸的种类可以分好几种,在白鹭公园驳岸的设置中,采用了自然式驳岸和人工渗水驳岸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满足人们对接近水的需求,也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亲水平台的材质采用木质结构且可以防水侵蚀的材料,在亲水平台周围种植可以清理水质的水生植物,用一些开花的水生植物点缀一下湖岸,水生植物的选择也需要就地取材,减少资金的花费。可在白鹭保护区设置一些供白鹭觅食的浅滩,在浅滩的处理上,选择一些透水性好的泥土,可以使水有自净的能力,改善公园内部的水质。
(三)白鹭公园保护措施
第一,公园的管理应结合当地的民俗习惯、历史沿革和地理特征一起管理,以尊重自然为主,对于公园内部的公共设施及时排查和修复,植物的管理需要定期修剪。
第二,公园的管理可以纳入志愿者,对公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工作人员也需起好带头作用,提高整体人文素质,使用恰当的文明语言。
第三,公园的文明指示牌应具体到各个方面,提示人們的警示牌需要放在显眼的位置。
第四,加大公园保护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意识到公园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定期在公园内做大型的宣传,加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语
白鹭公园的规划主要基于生态修复的优化手法,用自然的原型进行设计,直接、间接、象征的表现手法将自然的优美环境再现于景观空间。以保护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为主,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进一步实现可生态的持续发展。三亚被评为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使自然和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推动城市的经济水平的发展。滨水区空间的优化注重生态景观的表达,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最终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从城市的重要节点入手,每一个城市节点都是平衡城市生态稳定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环宙,沈旭炜,高静.城市滨水区带状休闲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11,(10).
[2]方华,卜菁华.荷伯特城市滨水区开发研究[J].华中建筑,2005,(23):109-119.
[3]余祖圣,高静.浅析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J].中外建筑,2011,(09):94-95.
[4]钱芳,金广君.健康导向下的城市滨水区空间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2010,(02):24-26.
[5]吴雅萍,高峻.城市中心区滨水区空间形态设计模式探讨[J].规划设计,2002,(12):21-25.
[6]乔龙飞.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滨水廊道景观规划设计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7]王云才,刘悦.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的空间模式应用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09):820-824.
[8]祁新华,毛蒋兴,程煜.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空间优化策略研究[J].规划师,2007,(02):89-91.
[9]蔺雪芹,方创琳,宋吉涛.基于生态导向的城市空间优化与功能组织[J].生态学报,2008,(12):6130-6137.
[10]曾娟.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3.
[11]杜春兰.滨水景观设计[J].时代建筑,2002,(01).
[12]丁钰,周学.浅析滨水景观的驳岸空间设计[J].工程与建设,2012,(06):0759-0761.
[13]周杰.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04.
[14]谢永顺.城市滨水区的亲水景观规划设计[D].安徽建筑大学,2014.
[15]宋伟轩,朱熹钢,吴启焰.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权益的规划保护[J].城市规划,2010,(10):43-47.
[16]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河道及滨水地带的“整治”与“美化”[J].现代城市研究,2003,(05):29-32.
[17]郭红雨,蔡云楠.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再开发[J].热带地理,2010,(02):121-127.
[18]刘雪梅,保继刚.国外城市滨水区实践与研究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6,(06):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