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环境美学与舒适性的统一

2017-12-01陈彩宾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舒适性

陈彩宾

摘 要:人类从蒙昧中走出,开始了改造自然的活动,告别了茹毛饮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原始时代,在有了大量剩余产品的历史转折期,不仅产生了建立在物质资料不平等分配基础之上的特权贵族、豪权势要,更随之产生了与皇室贵胄个人欲望相匹配的特级建筑、造园景观。值得注意的是环境美学研究的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以及环境美感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但是,不管是奴隶、农民乃至资本主义萌芽下的市民阶层都无法产生足以影响时代的美学思想,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被动接受贵族或者士族的上层审美趣味,换言之在奴隶和封建社会的贵族文化之下,世俗文化从来都缺乏话语权,因此,论文回顾人类与自然关系思想其实是在对过往上层阶级的美学思想的一次巡礼。

关键词:环境美学;天人合一;舒适性

从16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及后来的宗教改革乃至19世纪的启蒙思想,社会破格者们一直都高举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旗帜,强调人是宇宙的中心,尼采更表露了更加直接的担忧:上帝已死。打破宗教权威的同时也在传达一个信号,亦即作为地球上无可置疑的统治者,人可以无视天道、自然、神的存在,既然形而上的权威已经被打破,那么一切物质层面的东西都可以被改造,被开发。这是之后工业革命时代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自然以供一己私欲行为的思想根源和依据。近代以来科学发展,技术进步,肇始工业革命,世界科学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技术更突飞猛进,与之前不可同日语,于是人类与自然矛盾二元对立之观点始现人心,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强度和范围也随之增大,手段之下的无情攫取愈演愈烈。然而被破坏到承受边缘的自然终于还是不堪重负,强力后的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工业化带来之巨大生产力连同巨大暴力对自然资源滥加攫取,不思后果,不计成本,人类生存环境每况愈下。以雾都伦敦为甚,城市乌烟瘴气,雾霾深重,城市排水不良,积水粪便街巷俱是,卫生问题严重,疾病泛滥,这就是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之深重恶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反思妄自尊大的人类中心论,也是在此时,在环境和自然的关系第二次出现了人类的主动让步和妥协(第一次是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缺乏对自然力的足够认识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历史的發展推动了环境美学的产生。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美学的出现实际上是对人本思想的动摇和改造,这也许是此次论文之所以能展开讨论的关键所在。这种转变是否会使得建筑环境的创造更倾向于艾伦·卡尔松所提出的自然审美,而忽视了人本身对环境舒适的基本要求?然而事实上,环境美学并不是对人本彻底激进的背离,要知道,作为服务于市民的人工环境,不管如何无限地接近自然,仍然会有诸如路灯、座椅、良好的硬质铺装等人工介质的参与,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商品,其依然无法逃脱市场规律。

说到环境美学,大不必有舶来品的猎奇心态,其实中国古时候的造景手法早就蕴含丰富的环境美学的思想。按照环境美学家艾伦·卡尔松的看法,自然审美观强调与自然的和谐,这种观点明显带有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线索。与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所产生的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同,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源于传统儒家道德体系。儒家的天人合一鼓励人们要尽心,知性然后知天命,明天道,知天地宇宙之造化然后得天地人交通,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儒家的天实际上是天道,是类似仁的对士族儒者而言最高的道德追求,是抽象化的信仰。但是正是这种道德范畴之下天人合一的思想,使得作为主导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和艺术走向的文人士大夫能够创造出独具山水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和以木石为主要建材的带有自然性、教化性的建筑。不仅仅是儒家,道家也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强调天法自然,自然就是自然之境,道家鼓励弟子回归自然,不强求,师从自然之物,于是有上善若水,有鲲鹏展翅的故事寓言。道家的思想似乎与生产力没有太大关系,其思想表明了一种超脱随性的生活态度,这与佛家的空虚有些许相同之处。在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佛家翻越了喜马拉雅山的东麓来到中国,宣扬四大(宇宙、社会、人生、时空对应风火水土四项)皆空的自然观,也就是说一切物质层面的自然存在皆是幻想,佛家求空,对环境的好坏美丑漠不关心,更不必说自主改造自然,但是他传达了一种精神,一种类似道家无为的与自然和谐的方式和途径。构成中国人思想精神的儒释道3家都或多或少,或重或轻地涉及了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反映在具体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上也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原由来。

中国早在周朝就有园林圉七十里,其中有兽鸟、鱼,不仅可供狩猎更能游览,周礼记载,园圉之内树果瓜,时敛而收之。从这样的描述中就不难想象当时的园林环境基本保持了自然的风貌。既至魏晋,产生了如陶渊明、竹林七贤一辈的遁世隐者,他们或采菊东篱下,或结庐在人境,或过着草屋八九间的田园生活。虽然这种隐士生活与农村鸡犬相闻的环境并无二致,但是文人们首次从精神上赋予了这种自然田园、乡野和谐的生活以极大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也肇始于此,文人私宦所创造的极富气质的园林开始与皇家园林、世俗商贾园林分庭抗衡,并在之后的长时间内占据主体地位,无人撼动。

而后唐讲究气派,宋追求精细。中国园林以苏州园林为最典型的现代环境美学观的反映。苏州园林中真石假山,层层叠叠,流水瀑布,意向丰富,树植亭立,宛若一幅自然山水画卷。虽然是人工景观,却不留穿凿痕迹,网师园、留园中的漏窗,围廊曲直环绕,形成了以景为主的观赏空间。于园中,无自然的原始风野,无人工的矫揉造作,只留下恰到好处的景观描画,其背后是儒家文化天人合一的影响和传统中国文人山水画别具一格、超然脱俗的艺术品位。

至于中国建筑环境中的舒适性处理,中国人讲究风水,造园之内需有水有山,水中有洲,如蓬莱,瀛洲,方丈。以苏州园林为例子,园中的活水能够净化环境,调节微气候,因为园林通常并没有脱离中国围合式的住宅布局,所以在围合的住宅之内形成了良好的空气循环。而园林里的树木能起到净化空气,遮阴避阳的作用,硬质铺装的园林能很好地避免江苏在雨季的强降雨所带来的排水问题。所以从舒适性的层面上中国园林已然做到了完美的结合。不仅仅是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也有相同的处理,北宋徽宗建茛岳也是极尽造林的多种手法,如书言:“岗连阜属,东西相望,吞山怀古,左山右水,后溪旁陇。”如是所见,即使是森严大内,紫禁之城,也有北海景山御花园,更有护城河环绕。古时的造景在选址上更下功夫,从阴阳、五行、八卦中推算风水,从具体勘探中观察气候。当年唐朝初立,高祖李渊与民休养生息,扩建大兴城为皇址,后来太宗世民觉得大兴城气候地势低洼,夏季闷热潮湿,故兴大明宫,足见古人选址上也很注重科学。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中的环境美学的光辉,那么作为大工业时代的领跑者,西方是否与生俱来的与自然产生无可调和的对立?其实这样的看法稍显偏颇,在西方的古典园林之中存在着许多崇尚自然的景观手法。首先要提的就是意大利的台地园林,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造景手法,到了英国更是田园风的天地,法国崇尚几何,多少背离了自然的趣味,但是在植栽方面依然有自然之感。endprint

以上便是对中西古典园林精神价值做了大概的追根溯源式的回顾,也浅谈了其在实现审美价值的同时如何巧妙地规避各种艰难的生存环境,最终达到与舒适性的统一。如果说之前的园林发展亦即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对建筑环境的塑造还有清晰的脉络可循的话,那么随着近代大工业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地先后成为大大小小的世界建筑工地,再加上怀疑主义的一度盛行,能够如同现代主义一样曾经一统建筑美学界的思想已经不复存在,各种思想的碰撞激烈而残酷,世界各地成为了各种主义的试验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纷乱不休的舌战此起彼伏,但是随着这种局部的对抗面临人类共同的话题,也就是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以及生态恶化时,建筑师或者景观师此时变得异常的团结,他们或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但多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建筑师考虑更加高效的结构,室内设计师更多地放眼建筑内部空间的节能设计,景觀规划师则考虑得更多,他们回归传统,追求自然,在更加开放的空间尺度上指点江山。

现代主义先锋沙利文提出形式追求功能,实际也就被后来者引申为如阿尔瓦·阿尔托的适宜感官的设计理念,也就是强调人在建筑空间中的舒适性。建筑景观起步较晚,但是建筑审美取向从以空间为主导以材质为辅助,到越来越强调建筑表皮,越来越重视建筑材料机理所带来的强烈的空间感受。而景观园林因为是建筑中的分支,因此大体也遵循了这种设计思路的转变。

直至当下诸如北京mad设计事务所的马岩崧设计的山水建筑,在高层建筑中引入园林植物,在建筑的整体造型上也采用了流线的几何,整体观察更有日本枯山水的回归。该设计不仅仅是从造型上贴合了传统,更从园林景观向着垂直向度发展上大胆创新,在设计中采用了很多最新的节能技术,可以说是从功能到美学的一次真正可持续,真正与环境的和谐。

建筑环境美学思想的出现,实际是在人类中心论逐渐动摇下产生的,人们开始重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然而舒适性是人类中心论的核心原则,旨在满足人类基本或者更高的环境要求,所以这二者的矛盾恰如现代主义初期遇到的功能与形式的矛盾一样,只不过人们不再找寻最终的定论,而是努力寻求二者的平衡。山水建筑的出现,苏州古典园林的回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对于向来自命高等的人类而言,人种的进步,技术手段的发展,让人有了驾驭自然的自信,让人无视自然的保护,这是严重的盲目自信,所幸在自然环境问题重重的今天,人类总算及时作出了应有的妥协。

参考文献:

[1]娄宇.中外建筑史[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2]郑世华.中外美术史[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3]伊恩·道格拉斯.城市环境史[M].孙乐民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舒适性
羽绒服面料防钻绒性与相关舒适性研究
一种新型送风方式的送风参数对舒适性的影响
基于Airpak的教室热舒适性优化模拟研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黛安芬、曼妮芬聚拢系列舒适性较差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 提升安全性和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