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

2017-12-01赵小瑭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意产业构建策略

赵小瑭

摘 要:伴随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产业和创意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那么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形成以创意为核心文化的社会氛围,激发创意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创意阶层为现代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成为城市完善规划格局的重要问题。因此,文章从文化认同、创意共识、交流平台三个维度分析了都市创意生活圈的形成要素,并提出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文化;构建策略

创意经济的发展和创意阶层的崛起依赖于社会文化的认同,而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创意产业与创意文化的带动。那么如何为创意阶层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创意产业与创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则需要为现代城市打造一个全新的都市创意生活圈,进而推动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就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的构建策略展开研究,并做如下分析。

一、都市创意生活圈基本概述

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而创意经济在社会层面能否被深度挖掘与利用,则需要一座城市为其创意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与融合机遇。而都市创意生活圈是为创意经济构建的促进机制与文化氛围。当一座城市能够接受来自多元文化的引导,并保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则能够在新时期将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相融合,创新发展出全新的文化载体与氛围。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能够激发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激励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崛起,能够吸引具备创意观念的人才驻足,共同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那么也就形成了都市创意生活圈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带给城市的是无限发展的可能,并渗透于各个领域,是带动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的基础力量。

二、都市创意生活圈的形成要素

创意都市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具备创新意识,谨慎决策但同时富有冒险精神,坚决的执行态度但并不固执,同时具备超越政治的循环力量,并能在维持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具有足智多谋的发展弹性。然而这些特征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驱动要素,本文结合部分研究观点,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形成要素:

(一)文化认同的软件组成

英国作家Charles Landry查尔斯·兰德利在《创意城市》中提出,都市创意生活圈包括软件设施与硬件设施两部分。一方面,软件设施指的是创意文化的主体人,包括艺术家、管理者、社会运动者、知识分子、企业家以及学生等社会群体对创意文化的接收程度。而社会群体能够崇尚开放心态,接收多元文化,才能共创创意文化氛围,进而形成都市创意的文化软件基础,也是都市生活群体能够在创意空间内,产生多少创意元素以及丰富内涵的环节。在创意都市建设的过程中,社会文化理念呈现包容的态势,富有开拓进取的文化精髓,则创意生活圈的打造将极为容易。反之,社会主流文化意识与创意带来的文化导向格格不入,甚至产生冲突,那么创意文化的整体氛围将受到较大约束,其最终结果也会影响到都市创意生活圈的形成与发展。

(二)创意共识的硬件基础

抛开软件文化的驱动力,都市创意生活圈也需要一定的硬件基础,包括从建筑物到整个都市,以及都市中的不同区域,是否具备文化共融的创意开发潜质。这种硬件条件来自社会产业的多个领域,如工程建筑业能否建设出具备创意元素的城市建筑群,艺术家的作品能否以创意视角融入审美元素,创意产业是否具备开发设计的创新能力,社会媒体是否以创意本身作为宣传热点,教育界是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创新意识培养为主路线,一家街角的咖啡馆是传统守旧的经营意识还是创意发展的服务理念等。这些基于不同领域的创意载体是否达成文化共识,进而表现出支持创意生活氛围的硬件基础,成为都市创意生活圈形成的必备要素。

(三)交流平台的促进作用

在具备了软件与硬件的支持后,一座富有创意的都市形成条件已经具备,但相对缺少一个不断激发创意潜力的平台。而这个平台的作用是将创意产品、创意项目、创意文化、创意作品等信息与内容,第一时间传达于都市生活的个体,从而刺激探讨氛围和交流速度。在这一平台中,富有创意精神的个体能够互动交流,是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也可以是艺术与现实的互动,从而在相互沟通的环节中互通有无,进而形成一个共识度颇高的交流平台,通过平台促进创意精神的形成,并推广到社会的不同阶层,以便最终形成一个被所有社会群体所接受的创意生活圈。通过对制度、服务、产品、事物、观念的多维创新意识,营造基于都市发展的创意文化导向,进而推动传统城市向创意城市发展,促进都市的创意生活圈形成。

三、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的构建策略

(一)全面挖掘并树立都市创意观念

如果一个城市本身缺乏创意观念,那么创意生活圈的打造也会相对困难很多。而创意观念是附加在创新意识之上的意识形态,让一个城市认同创意观念并树立相应的创意文化需要由先进的思想引导。而从创意层面分析城市文化的主流创意阶层为作家、画家、文艺工作者、广告人、设计师等人群,那么积极调动这些文化族群的主体意识,以个体行为宣传创意观念,并以小范围文化传播拓展到主流文化之中,便能够有效地激发社会层面的创意观念。此外,需要文化部门和商业组织进行文化融合。具体而言,是在流通性较强的商业体中大量设计开发创意文化的活动,并以活动中的创意元素激发社会中普遍人群的创意思维导向,进而形成较大范围的创意文化热情。并将这种热情融入主流都市文化之中,从而引导创意观念形成更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那么都市创意生活圈的社会氛围也就能够有效激发。

(二)敞开都市接受多元文化的胸怀

现代都市打造创意生活圈,其文化形成不能仅凭传统文化的承接,也不能完全以外来文化为主导,否则单一文化构成的创意驱动力将无法完成更为广泛的影响力。那么一个城市能够有多大的包容量,就能产生相应量化的创意产出,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的艺术文化形式。在创意经济不断开发的过程中,企业服务内容趋于体验经济的模式时,现代都市能够接受的程度决定了创意经济落实的情况。例如,在共享经济代表作“共享单车”出入都市生活的阶段,群众和社會的接受程度决定了共享单车的创意是否契合城市运行。那么适当敞开一个城市接受新鲜事物的胸怀,才能让创意事物或者文化融入社会主流。因此,在全力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的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观念,接受外来文化的熏陶,并从政策上予以扶持,进而为创意事物的发展初期提供基础动力,才能促进其成形并被社会所接受。最终以不同创意事物的发展结果组合成为一个都市共同认可的创意生活范围,而这个范围便是创意理念下的生活圈。endprint

(三)激发创意产业的文化驱动力

创意产业是智力产业与创造力的整合,哈佛商学院教授罗布·奥斯汀认为创意产业是从工业化创造向艺术化创造转换的过程,在这样的转换过程中创新意识主导了创意事物的发展。而都市创意生活圈中创意产业能够发挥出的经济效益是不容忽视的力量。从广义角度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三个方面,分别为技术创新、经济创新、艺术创新。那么激发创意产业的文化驱动力也要从这三個方面完成。首先,需要明确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为相关发明提供认可和见证,证明发明创造对社会发展和创意经济的贡献,从而激发科学界和企业不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开发相应的创新技术,进而形成由创新技术带动创意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其次,经济创新的主体是在社会经济中主要从事业态经营的商业体,创新服务理念,开发服务模式,并落实到商业行为中,进而促进经济创新的驱动力。如以往家政服务商家通过实体经营扩大收益,但是在手机APP和相应网络平台技术完善之后,多数家政服务商家已经开始放弃实体经营,进而转向网络经营与宣传,为客户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并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那么这样的创新服务观念,就是创意经济亟待发展的原动力。如果都市中的商业体将服务创意融会贯通,那么服务于整体社会的创意生活圈将更为全面。最后,艺术创新需要文化界与艺术领域在经济层面寻找突破口,以市场为主导将艺术产品的创意美学深度开发,并融入相应的销售渠道,获取消费者认可与社会认同。当艺术创意产品流通到社会各个阶层,那么组成创意文化的单体元素也能在不同位置激活都市创意生活圈的整体活力。

(四)搭建网络创意平台与互动机制

创意阶层是特殊形态的城市创意,该群体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那么如何调动创意阶层的活动意识,促进其构建充满活力的都市创意生活圈,就需要一个能够广泛交流的互动平台。并引导创意阶层在这样的平台之中广泛交流,进而共同促进都市创意的整体研究氛围。在构建交流平台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两个力量。其一,是政府的主导力量。适当给予创意产业和创意文化相应的资金支持,是保证其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二,媒体力量也在其中起到了广泛宣传与沟通连接的作用。除此之外,文化部门需要利用网络建设一个为创意阶层相互交流的信息平台,并引导城市规划者与策略家在平台中广泛交流,也要激发社会群体参与到信息交流互动的环节上,进而收集群众意见和创意阶层的主流思想。最后将所有信息进行整合,最终以文化平台为桥梁,承接思想与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创意观念在社会层面与经济层面的落实,也就能够形成以创意氛围和文化为主导的都市创意生活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需要全面挖掘并树立社会层面的创意观念,并以创意观念为引导,敞开都市接受多元文化的胸怀,进而由多元文化与传统文化共同的驱动力促进创意文化的形成。同时激发创意产业的文化驱动力,由创意产业带动创意经济发展,并促进创意生活圈的形成。最后以网络创意平台的粘合力,形成较为强烈的互动机制,从而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完善都市创意生活圈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平.文化创意驱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模式及作用机制[J].社会科学,2012,(07):40-48.

[2]易晓明.创意经济的崛起与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J].社会科学战线,2012,(09):207-212.

[3]苏状.城市公共屏幕的公共空间建构——兼作国内外户外公共屏幕理论与屏幕实践引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72-79.

[4]李英.珠港澳优质生活圈视角下横琴宜居示范区建设路径的探索[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4,(03):76-8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意产业构建策略
艺术设计在赣州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体现
创意产业视阈下加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英国创意产业政策对英国电影的影响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