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城市规划建设研究
2017-12-01鄢林昙张书维易琦
鄢林昙++张书维++易琦
摘要:本文根据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要求,全方位立体式对江西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城市规划建设研究进行了整个系统阐述、分析和研究,概念鲜明,数据准确,观点新颖,建议合理,举措得力,思想深邃。为江西省乃至全国各兄弟省市自治区正在搞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同行提供了一条可以遵循借鉴的康庄大道,共同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城镇化小康社会60%和成熟城城镇化70%的目标和具体的实现时间表。同志们,朋友们,千难万难,城镇化工作不再难;千苦万苦,我们江西省的特色城市规划建设不再苦。唯有与时代同步,与世界接轨,在前进的路上不断探索,才能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切切实实把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做得更好。
Abstract: Based on the spirit of "No.1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2016 and the project requirement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projec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whole system of the research on promoting new urbanization and special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Jiangxi Province and even the entire country in urbaniz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The common goal is only one, that is, to achieve 60% of urban well-off society and 70% mature urbanization. Only by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constantly exploring on the road to success will we be able to finish the trust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so that we can do a better job in carrying out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the special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ork.
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新型城镇化;特色城市;规划建设;政策举措;实现时间表
Key words: No.1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new urbanization;characteristic city;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policy measures;realization of timetable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6-0036-05
0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每年都出台中央“一号文件”,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了农业生产、“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新农村规划建设问题以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问题。特别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已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江西是块红色乐土,为新中国成立乃至新中国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然而2015年江西省城镇化率为51.62%,全国排名19名,同期全国城镇化率56.1%,落后全国4.48个百分点;2016年全省城镇化率只有53.1%,全国排名第20名,同期全国城镇化率为57.35%,低于全国4.25个百分点。尽管差距在缩小,但仍然未达到江西省应达到的全国中等水平。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规划建设管理好各级城镇已是刻不容缓。在现有的平台和基础上,走出一条符合江西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各级城镇(包含古村落)做足特色文化(规划)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文章,这是本文作者课题立项研究的初衷,也是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共同愿望。
1 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城市規划建设概念诠释
城镇化也称为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有序地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消化的过程。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镇化进程有多种方式,包括进城务工、经商、办厂和养老等。最明显的标志是取得永久性租赁住房居住权、购买商品房变为城市居民或城市市民。社会转型表现为传统农业型社会向以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一个历史过程。城镇化涉及多学科,主要涉及人口、经济、资源、产业、土地、住房建设和保障等,决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化”。城镇化特征表现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逐渐转移。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其核心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要改变过去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易产生城市病),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endprint
现代城市规划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道路设施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城市分片分区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环境、城市服务设施及交通便利以及老城区拆旧建新等规划方案。阶段性规划要不断的进行修编和完善,其实质是一个多学科发展动态调整的建设过程。特色城市建设要个性鲜明,不能千城一貌,方案雷同。要不遗余力的打造特色城市地域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经济、人文环境、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一系列特征。建设特色城市要创新思维,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并顺势而为,打造别具一格的城市名片和古香古色的城市文化。往往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能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2 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国内外理论特点
解放前夕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利益的国民政府败逃台湾。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政务院接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城市环境,除北京市等少数城市和平解放外,其他城市饱受战争包括抗日战争的摧残。由此可见,当时的新中国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有多么艰难。加上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为了争取一段比较长的有利的和平发展环境,1950年10月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决定出兵朝鲜,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非正义部队,此后美国再不敢到中国家门口耀武扬威。
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有过符合国情的精辟观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以及“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城乡一体发展思想最为持久深远。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谈到“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以及“三个有利于”标准,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和解决一系列“三农”问题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三农”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胡锦涛同志创立的科学发展观以及“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影响深远。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思想是新时代发展的号角和跳动的脉搏,鼓舞人心、昂扬斗志。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农民融入城镇将是城镇化的永恒主题。
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讨论,国内研究者先后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①小城镇论。该理论主张优先发展小城镇,可避免过度城市化及城乡差别。代表人物是费孝通先生。②中等城市论。主张重点发展中等城市,但该理论反对小城镇论,也反对大城市论。③大城市论。该理论是以发展大城市为主的模式,但容易引发大城市病。④均衡发展论。主张以大城市为领导,以中等城市为骨干,以各类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网络系统发展。⑤多元模式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向多元化目标逐步推进。⑥都市圈模式论。组建若干都市圈,多极带动都市圈中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⑦创建城市论。如深圳市和河北雄安新区发展。主张择地新建大城市,新建超大城市卫星城。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的住房从无到有,所有城镇规划建设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世界风云变幻,不变的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繁荣的向往。
3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城市规划建设概况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位于北纬24°29′14"至30°04′41",东经113°34′36"至118°28′58"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上通武汉三镇,下贯南京、上海,南仰梅关、俯岭南而达广州。全省南北长约620公里,东西宽约490公里。土地总面积166947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居华东各省市之首。省境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全省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其中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丘陵面积占42%;岗地和平原面积占12%;水面面積占10%。2016年江西常住人口4592.3万人,城镇人口2438.5万人,乡村人口2153.8万人,完成城镇化率60%~70%甚至更高的目标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重大。
目前,江西省除南昌中心城外有10个地级市,其中南昌市常住人口2016年末统计为388.30万人,城市人口规模接近600万人。第二大城市为赣州市,城市常住人口规模146万人、城市人口达160万人。第三大城市为九江市,城市常住人口规模110万人、城市人口达140万人。第三大城市为上饶市,城市常住人口规模108万人、城市人口达130万人。第四大城市为宜春市,城市常住人口规模106万人、城市人口达120万人。以上除南昌市为国家特大城市外,其余四个城市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其他地级市城市常住人口更少,城市人口过百万的不多。江西的新型城镇化要奋起直追,努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各地城市规划建设要创出特色,形成千帆进发的良好局面。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及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会议精神、《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整体规划指出要优化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城镇布局,规划还提出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为主骨架的省域城镇空间结构体系。即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沪昆沿线城镇发展带、京九沿线城镇发展带,南昌都市区、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积极推进景德镇城镇组团、抚州城镇组团、瑞金城镇组团、三南城镇组团。建设到2020年,培育形成1座500~8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2座100~300万人口的大城市、8座50~100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60座左右小城市,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
4 江西省各地市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条件分析endprint
2015年江西省国民生产总值即GDP总量为16723.8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18,GDP增速为9.1%,排名第四,人均GDP全国排名24。2016年江西省国民生产总值即GDP总量为18364.4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17,GDP增速为9%,排名第四,人均GDP全国排名23。较2015年GDP总量及人均GDP排名均上移一位。
2016年江西省各地级市城镇化率、财政总收入、GDP及人均GDP排名情况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全省只有南昌、新余、萍乡和景德镇城镇化率超60%,南昌已完成成熟城镇化率70%的目标。其他地市离成熟城镇化率70%的目标还相差较远,与小康社会城镇化率60%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鹰潭、九江较接近小康社会城镇化率60%的目标,宜春、抚州和赣州城镇化率较低,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近6-6.6个百分点。国民生产总值GDP及财政收入前五位是南昌、赣州、九江、宜春和上饶,根据城市交通发展理论,城市人口过百万就要考虑轨道(包含地铁)交通建设,这五个城市要加快地铁建设的前期调研工作、规划工作,已开展地铁建设的要加快多条线路论证和建设,争取一个好的开门红。在此基础上,城市规划建设的其他工作才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
5 江西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和时间表
城镇化处于世界第三梯队的中国,预计到2030年共计80年左右的时间将完成城镇化率70%的目标。江西省处于内陆省份城镇化水平偏低,2015年江西省城镇化率为51.62%,全国排名19名,同期全国城镇化率为56.1%,低于全国4.48个百分点;2016年全省城镇化率为53.1%,全国排名第20名,同期全国城镇化率为57.35%,低于全国4.25个百分点。江西这两年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差距在缩小,但全国排名落后了一位,城镇化工作必须下大力气来抓,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此也可以看出,城镇化工作全国都在重视,只有工作举措更得力,城镇化水平才能大踏步前进。江西省要按照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目标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或是超过60%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前后实现成熟城镇化的科学规划蓝图,决战城镇化率超过70%的目标。前进方向已明,号角在吹响,江西省要努力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拉开大网,工作做扎实细致到基层,争取城镇化水平数年内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
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切实加强城市工作,抓好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加快城市群、都市区等重大区域规划编制。各地市要推行市县“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管控城乡空间。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发展质量,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数字和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有序促进进城农民转移落户,成为参与城市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新市民。
①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城镇化,将拉动我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同时,随着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也将扩大消费群体、改变消费结构,促进储蓄向消费转化,从而增强消费能力、释放消费需求。投资与消费协调拉动的形成,将促进我省需求结构的持续优化,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②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进城务工经商办厂农民城镇化的演化过程。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共享幸福生活,是4600万赣鄱儿女的共同愿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使更多进城务工经商办厂的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和市民。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提升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从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进程,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③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迈出区域协调发展新步伐。城鎮化必然引导人口和经济形成区域空间集聚,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有助于培育形成一批城镇群和增长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使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更加合理。促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从而构筑起龙头昂起、两翼齐飞、都市区和组团城市带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④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江西省域内各级城市规划和特色建设源源不断的动力。城镇化是各级城市规划建设的助推器,要消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各级城镇是载体,一般应就近安置。通过各种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甚至是廉租房的开发建设,赋予城市规划建设更新颖的内容。要破解人口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口城镇化有序快速增长,使农民兄弟享受到社保、医保等各项待遇,免除进城的后顾之忧。
⑤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开拓绿色崛起新境界。城镇是二、三产业的主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我省要开拓绿色崛起新境界,关键是推动城镇的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注重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最大限度地巩固好、发挥好江西的生态优势,将对江西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6 江西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和措施建议
江西省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或是超过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或是超过4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63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①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为前置条件,以长期进城务工经商的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有序放开南昌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积极放开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大城市可设置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过3年。
②拓宽农民工住房保障渠道,将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城市新区中的村集体建设公租房,增加保障房供给,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逐步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支持农民工家庭购买普通商品住房。endprint
③在改革人口管理制度方面,主要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改革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相关政策,实现户籍制度与公共权益、社会分配相脱钩,还原户籍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到2020年基本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
④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涉及到人、地、钱、房和生态环境等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包括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领域改革。
⑤加强户籍和城市人口调查统计工作。毫无疑问,只有加强户籍和城市人口调查统计工作,才能掌握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方面的情况。各个地级市每年要分季度掌握城市商品房销售情况,藉此掌握楼盘中买房子的外来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数量,进而掌握最新地级市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增加量。
7 江西省如何科学合理进行省域内各级城市规划研究
7.1 对总体布局的建议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优化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城镇布局,規划还提出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作者以为整体规划本应该是个动态调整及不断修编完善的过程,现实情况已发生重大调整变化得进行整体修编完善。笔者还认为原“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应修编完善为“一群两带五区六组团”为主骨架的省域城镇空间结构体系。即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沪昆沿线城镇发展带、京九沿线城镇发展带,以及南昌都市区、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宜春都市区和上饶都市区。积极推进景德镇城镇组团、鹰潭城镇组团、吉安城镇组团、抚州城镇组团、新余和萍乡城镇组团等多个城镇组团。建设到2020年,培育形成1座500~8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4座100~300万人口的大城市、6座50~100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60座左右小城市,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
7.2 城市规划内容
分为城市总体规划、战略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城市规划必须研究城市的发展方向、合理空间布局,城市各项资源管理,安排城市的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工程建设等各方面内容。大的规划有国家战略规划,小的规划有乡村规划。省市县各级城市规划一般属于区域发展规划。大中小规划完全对接,则实现科学规划蓝图指日可待。
7.3 城市规划方法
①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②研究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③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的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④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⑤拟定新区开发和旧城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⑥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⑦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⑧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短期建设项目,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⑨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7.4 省域发展规划与国家规划的关系
我国已步入国家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对世界的发展贡献有目共睹,世界离开中国的发展将不可想象。中国的国家战略政策和规划有:一带一路(古丝绸之路)、G20国家发展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和金砖国家发展合作组织机构等等。江西省如何通过省域发展规划研究更好的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更好地实现与国家和国际发展对接,特别是融入亚太经和组织(亚洲四小龙)将是发展的关键。如今南昌市将建设高铁南昌东站,更好地对接京九高铁线,向北直接北京,向南直达广东和香港,可谓是发展机遇。把握好历史发展机遇,江西将实现赶超。
8 江西省如何进行省域内各级特色城市建设研究
江西省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江西省著名的5A风景区有:宜春明月山,上饶三清山,九江庐山,鹰潭龙虎山,吉安井冈山等多个。江西省闻名的4A风景区有: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海洋公园,靖安三爪仑,新余仙女湖风景名胜区,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宜春白马农庄,宜春中部梦幻城,九江醉石,九江龙宫洞,景德镇千年瓷都,天沐温泉度假村等数十个。江西省有名的3A风景区有:抚州汤显祖纪念馆,抚州南丰紫霄观漂流,抚州金溪竹桥古村,宜春仙源湘鄂赣红色旅游景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秋收起义纪念馆,宜春万载竹山洞,吉安白鹭湖,吉安安福孔庙,义龙洞,百丈寺,酌江景区等几十个。历史悠久著名的楼阁有:南昌滕王阁、宜春状元阁、景德镇珠山龙珠阁、九江锁江楼、上饶辰钟楼、赣州郁孤台、抚州拟岘台、鹰潭龙虎山上清嗣汉天师府玉皇殿、吉安钟鼓楼等等。吸引无数的中外游客观光游览,尤其是厚重的文化底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历史古迹应该得到保护和修缮,不能让它闲置荒废。现代社会人民寻根访祖,寻觅祖先留给我们的踪迹,更应该进行省域内各级特色城市的规划建设。如何进行省域内各级特色城市建设研究,下面列举一些有用的方法:
①城市建设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来贯彻执行,顺势而为。前面说过城市建设的依据是城市规划,没有规划蓝图的建设杂乱无章。一座城市阶段性城市规划定下了来之后不容许随意更改,如果要更改应当执行法定程序,否则就应该依章办事。可喜的是江西省所有城市尤其是各地市都设立了城市规划方面的法规,参照城市规划法,特色城市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②克服计划经济“等、靠、要”的思想,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筹划各级城市建设。以土地、电力、供排水等资源为重点,盘活城市资产,拓宽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营机制,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城市经营新路子。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积极发展楼宇经济。
③要重现省域各级城市的特色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文化品位。发挥优势独具一格才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以特色文化打造个性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的灵魂和核心,现代文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城市建设者要擅长发掘出这些个性文化特征,不仅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产生强烈的社会效益,而且往往能随之产生更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较高的经济效益。endprint
④一座城市要科学发展必须具有特色,唯有特色一座城市才能历久而弥新。在城市发展史上,那些具有强烈地域信息、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情的城市特性,是城市地域文化的源泉与结晶,折射着人类文明的光华,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来愈绽放出夺目的色彩。通过主题文化、特色生态、特色建筑、特色经济打造个性城市。一个城市最直观的“名片”就是它的建筑风格。既富有时代气息,又兼具产业和传统特色的城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
9 结语
江西省土地总面积166947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居华东各省市之首。2016年江西常住人口4592.3万,城镇人口2438.5万人,乡村人口2153.8万人,2016年全省城镇化率为53.1%。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超过60%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前后实现成熟城镇化的科学规划蓝图,决战城镇化率超过70%的目标。城市规划建设已成体系,南昌中心城,四大都市区,六大城市组团将形成牢固的城市多极金字塔结构。江西省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现有旅游景区(点)2500余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231处,5A级旅游景区10处。唐代始建滕王阁享誉中外,与武汉市黄鹤楼、蓬莱市蓬莱阁、岳阳市岳阳楼并称中国四大名楼。展望未来,江西经济将腾飞,人民生活将更加富裕。
参考文献: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03.
[2]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07.
[3]李克强.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7,03.
[4]刘奇.2017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17,02.
[5]张小平.2017年宜春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02.
[6]郭安.南昌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2017,03.
[7]曾文明.赣州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2017,03.
[8]林彬杨.2017年九江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02.
[9]颜赣辉.2017年上饶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03.
[10]张鸿星.2017年抚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02.
[11]王少玄.2017年吉安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02.
[12]董晓健.2017年新余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01.
[13]李江河.2017年萍乡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02.
[14]梅亦.2017年景德镇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02.
[15]曹淑敏.2017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02.
[16]钱振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17]鄢林昙,等.宜春市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城市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2012,09.
[18]国家统计局、江西省及各地市统计局有关统计资料.
[19]百度、新浪网站、江西省旅游资源网、江西地理资源网.
[20]世界经济网(www.shijiejingji.net).
[2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C161026,赣教社政字[2017]2号文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