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沥青路面结构层模量组合的路面疲劳寿命研究

2017-12-01杨贺启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结构层面层模量

杨贺启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基于沥青路面结构层模量组合的路面疲劳寿命研究

杨贺启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考虑路面各结构层不同的模量组合,建立不同路面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路面结构不同模量组合对于沥青面层最大拉伸微应变影响规律,从而得出不同模量组合对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层与基层模量组合对路面结构受力的影响非常显著,当面层与基层模量相近时,路表最大拉应变和沥青层层底最大拉应变均较小,此时路面疲劳寿命较大。沥青路面设计时,课通过调节不同的路面结构模量组合,使路面结构处于较好的受力状态,以大道延长路面的疲劳寿命的效果。

沥青路面;模量;微应变;疲劳寿命

一、前言

随着道路建设经验的积累和对路面结构认识得不断变化,现代路面结构组合方式趋于多样化。除以半刚性基层为代表的“强基薄面”路面结构形式,倒装路面结构和柔性基层路面结构也渐渐得到应用,从而造成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越来越复杂。不同的路面结构形式,会对路表最大拉应变和沥青层层底最大拉应变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也会不同。

二、研究方法

采用不同的路面结构层模量组合,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计算沥青层的最大微应变,然后预测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从而确定抗疲劳性能较好的结构层模量组合方式。

(一)结构组合方案

为了比较不同的沥青路面结构组合方式的力学影响特性和使用性能,选用相同的路面结构层厚度,到考虑不同的模量组合。该研究所采用的路面结构组合如表1所示。

表1 面层、基层材料参数

(二)有限元模型建立

本研究采用ANSYS建立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该路面结构模型在计算机硬件允许的条件下应该是越大越合理,然而模型不可能无限大。因此,建立的模型基于以下两个条件:一方面为了使计算模型的大小能使计算的结果准确;另外一方面,由于ANSYS为大型的计算分析软件,在计算分析的过程中对计算机的硬件要求较为高,故必须在保证结果准确的情况下,使该模型在计算分析的过程中尽量小,尽量减少对计算机内存的消耗。有限元计算模型如图2。

图1 有限元计算模型

三、 沥青层最大微应变计算及路面疲劳寿命分析

利用路面有限元模型,在沥青路面不同面层与基层模量组合下,分别计算不同面层厚度下路表最大拉应变和沥青层层底最大拉应力,并以此对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作出分析。

当基层模量较大而面层模量较小时(图4),随沥青层厚度增加,路表最大拉应变逐渐变大,沥青层层底最大拉应变逐渐减小。在这种模量组合下,由于路表最大拉应力较大,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会比较小,路面将很快出现疲劳破坏。

当基层模量较小而面层模量较大时(图5),随沥青层厚度增加,路表最大拉应变和沥青层层底最大拉应变均逐渐减小。在这种模量组合下,路表最大拉应力也较大,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也会比较小,路面将很快出现疲劳破坏。

当基层模量与面层模量相当时(图6),随沥青层厚度增加,路表最大拉应变和沥青层层底最大拉应变均较小。在这种模量组合下,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较大。

图4 结构C计算结果

四、 结论

(1)沥青面层厚度对沥青结构层的受力状况有较大影响。

(2)不同的路面结构层模量组合,路面的受力状态也会有明显变化。面层与基层的模量均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只有当面层与基层模量相当水平时,路面结构的受力状态相对较好,此时路面结构的疲劳破坏也会得到有限的控制。

[1]Loulizi A, Al-Qadi I, Lahouar S, et al. Measurement of Vertical Compressive Stress Pulse in Flexible Pavements: Representation for Dynamic Loading Test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02, 1816(1):125-136.

[2]Al-Qadi I L, Yoo P J. Effect of surface tangential contact stresses on flexible pavement response[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sphalt Paving Technologists, 2007, 76.

[3]崔鹏, 邵敏华, 等.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有限元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8(10).

[4]周志刚,张起森.结构层组合对路面裂缝扩展的影响[J].中国公路学报,1997(2).

[5]罗晓辉,季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层厚度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3).

[6]胡小弟.轮胎接地压力分布实测及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D].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7]赵海生.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力学性能分析[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杨群,黄晓明.沥青稳定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疲劳设计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6).

杨贺启(1991-),男,汉族,河南漯河人,学生,工学硕士,武汉工程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研究方向:道路工程。

猜你喜欢

结构层面层模量
城市道路路面石灰土结构层设计合理性的分析
常用天然改性沥青面层材料比选
高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在京台高速车辙维修段的应用
室内回弹模量和回弹再压缩模量试验参数探讨
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面层连续摊铺技术的应用
道路结构层整体抬高加固方案在S20大修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
桥梁工程中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初探
关于现行规范路基顶面回弹模量的理解和应用
液化天然气在别锡公路面层施工中的应用
基于疲劳寿命的高模量材料结构层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