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
2017-12-01胡玉霞把正荣
胡玉霞,把正荣
(西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河西走廊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
胡玉霞,把正荣
(西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城镇化进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进程,城镇化进程的研究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有关河西走廊城镇化进程的研究较少,尚处于初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本文主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河西走廊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河西走廊城镇化综合水平偏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存在差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发展对策:根据现有发展基础,寻找城镇化发展的新对策,开拓发展的新思路,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
河西走廊;城镇化;灰色关联
河西走廊历史古老而悠久,其城镇化发展在甘肃省乃至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都占有比较特殊的历史地位.绿洲农业与工业基础为河西走廊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条件,但一些区域生态脆弱,资源消耗严重,资源枯竭加快,城镇化的进程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与挑战.因此,河西走廊需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在“十三五”时期,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河西走廊作为甘肃省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之一,未来潜力巨大,研究河西走廊城镇化进程问题对于加快推进甘肃省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对于河西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镇化的空间差异与绿洲农业、水资源等单一因素方面,局限在某个领域里.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河西走廊城镇化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从多角度、较全面地分析其城镇化发展进程,旨在丰富与补充河西走廊城镇化进程的相关研究.
1 河西走廊城镇化发展水平
研究一个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最基本的就是研究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就是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该城镇总人口的比重.
由表1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5年以来,甘肃全省的整体城镇化水平和河西走廊各市的城镇化水平呈现出的是一种平缓增长的趋势.在过去十多年里,河西走廊城镇化的进程一直比较迅速,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提升与完善,从2008年到2009年,嘉峪关城镇化率由78.84%上升到90.32%,增速较快,已经达到了发达城市的水平.自2011年开始,嘉峪关的发展速度开始减慢,每年基本只增长0.02甚至0.01个百分点.酒泉等其他城市的增速同样趋于平缓.究其原因,一是产业结构不协调,仍处于科技含量低的粗放型开发.二是劳动力转移受到限制,劳动力的转移受到社会生产的积累能力和经济体制的限制,劳动力大部分尚滞留在第一产业.
表1 2000-2015年河西走廊五市城镇化水平 单位:%
2 河西走廊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
2.1 城镇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将嘉峪关、金昌、武威、张掖、酒泉等五市作为分析对象,选取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来衡量河西走廊城镇化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
2.2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步骤
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步骤如下:第一,原始数据变换,第二,计算关联系数,第三,求关联度,第四,排关联序,第五,列出关联矩阵.
本文中主要通过设置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方式逐层分析河西走廊城镇化水平.
2.3 河西走廊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
2.3.1 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无量纲化
根据《甘肃发展年鉴》(2015),按照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整理出原始数据.由于各数据的计量单位不同,因此对这些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此采取初值化方法来处理,即以最优值为基点,再用每个数值去除该指标对应的最优值.
2.3.2 指标集的差序列运算和关联系数计算
根据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进行比较后得到的两极差,然后通过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得到关联系数值.
2.3.3 关联度计算
(1)计算单层次关联度
本文通过专家调研法,在充分了解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设置了一级变量指标权重和二级变量指标权重.
一级变量指标权重:其中B1人口城镇化、B2经济城镇化、B3生活方式、质量和环境城镇化和B4文明城镇化四大一级变量权重指标分别为:WAB=(0.26,0.30,0.25,0.19)
设置二级变量指标权重:其中人口城镇化中的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WB1C=(0.46,0.54);经济城镇化中的权重分别为WB2C=(0.47,0.33,0.2);生活方式、质量和环境城镇化中的权重分别为WB3C=(0.21,0.21,0.1,0.13,0.13,0.13,0.09);文明城镇化中的权重分别为WB4C=(0.39,0.33,0.28)
灰色关联分析中的单层次关联度计算公式为R=WE,最终的灰色关联度为RA=(r1,r2,r3,r4,r5)=WAB[RB1,RB2,RB3,RB4]
表3 各城市的最终灰色关联度
1.3.4 关联序排列
表4 关联序
由RA中关联度的大小得到河西走廊城镇化水平综合排名为:嘉峪关>金昌>酒泉>张掖>武威.其中城镇化水平最高的为嘉峪关,排名最低的为武威,其余三市除金昌略高一点外,酒泉和张掖相差并不大.可以看出,河西走廊的各个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而且总体城镇化水平不高.
3 结论与对策建议
3.1 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在对河西走廊城镇化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后,对于河西走廊城镇化发展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总体上看,河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不高.虽然个别地市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平均水平还是偏低.另外无论城镇化水平高或是低的城市其城镇化的质量普遍都不高,这一特点尤其在高城镇化率的嘉峪关市表现明显.
第二,从河西地区内部的各个城市看,其城镇化水平地区差异比较大,各地城镇化率高低悬殊.嘉峪关的城镇化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武威城镇化率处于最低水平,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
第三,从灰色关联模型中选取的城镇化指标的四个方面来看,各个城市发展不均衡.在选用的4个一级指标中,每个地区的各个指标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排名为:嘉峪关>金昌>酒泉>张掖>武威,但分开来看各有侧重,例如其人口城镇化排名为:嘉峪关>金昌>酒泉>张掖>武威,显然嘉峪关和金昌的人口城镇化排名靠前,而武威和张掖却排名末尾,但是武威和张掖在文明城镇化方面却又排名靠前,而嘉峪关金昌又排在末尾.
第四,如果将河西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甘肃省全省相比,则河西地区只有嘉峪关、金昌及酒泉高于甘肃省的平均城镇化水平,其中嘉峪关远远高于全省水平,而金昌与酒泉则较为接近.武威则长期处于全省水平之下,张掖基本接近全省水平,与全省水平相差不大.
3.2 对策建议
3.2.1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缩小城乡差距
河西地区现行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在三大产业中仍占据较大比重,因此该地区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该地区要努力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如风能的开发利用等.河西走廊还要依托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优势和本身处于丝绸之路的重要区位优势,努力开发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将绿洲农业与工业、旅游业有效结合,发展特色农业,延长产业链,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尤其是嘉峪关要在继续保持高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之上,努力提高其城镇化的质量,摆脱过去重工业与周边农村相分离的城乡二元结构.
3.2.2 优化城镇空间结构,缩小城镇化地区差异
河西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空间结构不合理,各区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区位特点,分别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城镇化综合水平.例如,嘉峪关和酒泉文明城镇化较弱,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并且要依靠现有的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的优势,扩大对外交流,实现科技创新.金昌和武威地区要加强城镇体系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构建结构合理的城镇网络体系.张掖地区要优化空间布局,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发展好绿洲农业,现代农业.
3.2.3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走生态文明城镇化道路
河西走廊城镇化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生态城镇化的建设,如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祁连山冰川保护、湿地保护和大型综合防护林体系的建设等.另外,要高效利用水资源,优化用水结构,合理配置生态用水,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促进自然生态保护恢复和城镇建设发展.自然生态环境是河西走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河西走廊的生态安全有了保障,其城镇化的发展才会相应向前,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安全保障,那么河西走廊的城镇化发展也将变成一纸空谈,因此,生态问题无小事,只有一直不断努力保护生态环境才是城镇化发展的上上策与长远之计.
3.2.4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完善公共服务,打造文明城镇化
河西地区的文化教育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地位,各地区的教育资源也不均衡,武威和张掖的高等教育发展相比嘉峪关金昌等地要成熟,但是整体上水平还是不高.因此大力发展教育及文化产业是河西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是河西走廊发展文明城镇化的重要保障.河西走廊各地政府要在教育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各种教学资源,依托丝路文化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从而加快其文化教育的发展进程.河西走廊历史文化悠久,且源远流长,要充分利用河西走廊地区自身的历史文化优势,努力并积极打造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另外加强各种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促进河西走廊文明城镇化的发展.
〔1〕李洁.甘肃省城镇化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
〔2〕杨勃.河西走廊城镇化空间差异及发展趋势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罗登义.甘肃省城镇化质量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
〔4〕冯晓.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以四川省部分城市群为例[J].企业导报,2014(19).
〔5〕李晔,秦梦.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河南科学,2013(3).
〔6〕陈桂枝.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以湖北黄冈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9).
〔7〕常益飞.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以甘肃为例[D].兰州大学,2010.
〔8〕王京华,任姗姗.甘肃省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年论丛,2016(4).
〔9〕钱国权.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J].发展,2016(2).
〔10〕聂晓英,石培基,吕蕊,等.河西走廊绿洲型城镇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演变[J].经济地理,2016(7).
〔11〕高博文.黑龙江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04):134-138.
F299.21
A
1673-260X(2017)11-0065-03
2017-09-22
2016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YB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