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
2017-12-01陈亭儒
陈亭儒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260)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
陈亭儒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260)
目的:探讨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2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急救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急救至入院时间(急救人员到达急救现场至患者入院的时间)、院内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84%,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为64%。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急救至入院时间平均为(38.92±12.76)min,其院内救治时间平均为(18.44±1.42)min,其住院时间平均为(25.38±1.76)d。对照组患者的急救至入院时间平均为(79.00±9.5min),其院内救治时间平均为(30.08±3.82)min,其住院时间平均为(32.76±2.99)d。观察组患者的急救至入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2%,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为68%。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急救护理可提高其生存率,缩短其急救至入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提高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急性颅脑损伤;综合性急救护理;生存率;急救至入院时间;满意度
颅脑损伤是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1]。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模式的改变和交通事故发生率的上升,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急性颅脑损伤具有病情危重、进展快、并发症多、致死率高、致残率高、需紧急处理等特点,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救治可危及其生命安全[3]。据统计,每年约有700万人发生急性颅脑损伤[4],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0%~50%[5],居于各种外伤患者病死率的首位[6]。临床研究发现,伤后1h内是抢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黄金时间[7]。可见,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对其进行恰当、及时的急救护理至关重要。在本次研究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综合性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纳入标准
病情符合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3~8分之间。3)临床资料完整。
1.2 病例的排除标准
1)本人或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2)伤情较轻仅需在门诊处理即可。3)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的血液系统疾病。4)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前已死亡者。
1.3 病例的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这50例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其年龄在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40.05±12.21)岁;其中有致伤原因为发生交通事故的患者20例,为从高处坠落摔伤的患者有13例,为被砸伤的患者有9例,为遭受击打的患者有5例,为其他原因的患者有3例。
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这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5,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入院)和对照组(n=25,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入院)。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致伤原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4 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护理方法是:1)急诊护士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简单、快速地记录患者的伤情,并立即通知急救车队出发。2)护理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后立即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遵医嘱对其进行吸氧治疗。3)护理人员配合急救医生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并及时通知院内接诊人员做好接诊准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急救护理。护理方法主要包括:1)出诊前。接诊台护士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应简明扼要地问清楚患者的姓名、年龄、致伤原因、经过、病情和联系方式等,并将上述信息填写在出诊通知单上。同时,立即通知急救人员在3min内紧急出诊。在前往急救现场的途中,护理人员应随时与现场人员保持电话联系,并询问患者有无四肢抽搐、呕吐、偏瘫、昏迷、心脏骤停和大量出血等情况,必要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对其进行紧急处理。2)现场护理。在到达急救现场后,护理人员立即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按CRASHPLAN的顺序对其进行检查。循环(circulation,C):检查患者的心率、脉搏、血压及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并观察其是否发生休克。呼吸(respiration,R):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等情况。腹部(abdomen,A):检查患者的腹部有无隆起、有无腹膜刺激征、压痛及反跳痛。脊柱(spine,S):检查患者的脊柱有无侧弯,并观察其是否出现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颅脑(head,H):检查患者的神志、瞳孔等情况。骨盆(pelvis,P):检查患者的骨盆有无骨折。四肢(limb,L):检查患者的四肢有无畸形、压痛等情况。动脉(arteries,A):检查患者是否出现动脉出血症状。神经(nerves,N):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等情况。按照上述顺序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其病情信息[8]。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包括迅速为其建立静脉通道、留取其血液标本、为其清理口鼻内的异物、遵医嘱对其进行加压止血包扎、吸氧、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液体复苏等处理。3)转运途中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注意观察其神志和瞳孔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急救医生。同时,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在到达医院前,护理人员需告知接诊人员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如患者在入院后需立即进行手术,护理人员应提前联系手术室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如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应提前通知相关科室的医生做好会诊准备。4)院内急救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立即对其进行系统化的院内急救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⑴病情评估。护理人员再次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⑵明确分工。由专人负责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神志和瞳孔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为其联系相关的会诊科室和做好术前准备。⑶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必要时可遵医嘱对其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或气管切开术[9]。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⑷控制出血和降低颅内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有多发伤和动脉出血,严重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10]。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立即为其清理创口,并对其创口进行缝合止血[11-12]。对于颅内压较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对其进行降颅压治疗,以防止其发生脑疝。⑸心理护理。由于急性颅脑损伤具有病情危重、进展快的特点,患者及其家属常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可严重影响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13]。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尽量做到语气亲切、态度和蔼,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积极地配合急救工作。
1.5 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急救至入院时间(急救人员到达急救现场至患者入院的时间)、院内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是通过让其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得的。该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急救至入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住院时间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生存率、对护理的满意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存活,有4例患者死亡,其生存率为84.0%(21/25)。对照组患者中有16例患者存活,有9例患者死亡,其生存率为64.0%(16/2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急救至入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急救至入院时间平均为(38.92±12.76)min,其院内救治时间平均为(18.44±1.42)min,其住院时间平均为(25.38±1.76)d。对照组患者的急救至入院时间平均为(79.00±9.5min),其院内救治时间平均为(30.08±3.82)min,其住院时间平均为(32.76±2.99)d。观察组患者的急救至入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2%,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为68%。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急救至入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急救至入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急救至入院时间(min)院内救治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 25 79.00±9.5 30.08±3.82 32.76±2.99观察组 25 51.92±12.76 18.44±1.42 25.38±1.76 P值 0.02 0.01 0.01
表3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4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模式的改变和交通事故发生率的上升,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急性颅脑损伤具有病情危重、进展快、并发症多、致死率高、致残率高、需紧急处理等特点,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救治可危及其生命安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情况除了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外,与其接受急救的方式、方法和时机也密切相关[14-16]。尽早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可有效地提高其生存率,降低其伤残率[17]。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高效的急救护理能够缩短其开始接受急救至入院的时间和入院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进而可改善其预后情况。为了探讨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急救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急救至入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更高,其急救至入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家属相比,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急救护理可提高其生存率,缩短其急救至入院时间、院内救治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提高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此急救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指南(2014)[J]2014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30-134.
[2]王正国.我国交通安全现状[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19(6):10.
[3]王正国. 发达社会疾病—创伤[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20-22.
[4]赵成之,陈建良.急性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3):319-321.
[5]陈春兰,郭霞.临床快捷急救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探讨[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374-1375.
[6]刘君厚,王广山,刘景涛,等.程序化治疗重型颅脑创伤62例[J].中国危重急救医学, 2002,14(1):50-51.
[7]万剑.重型颅脑损伤193例临床分析及救治体会[J].中外医疗,2010,29(15):78-79.
[8]陆佩霞.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的急救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0,13(17):3106-3107.
[9]李卿,董英豪.腹部创伤早期再手术26例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396-4397.
[10]岳茂兴.重视和加强多发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 12(9):581-583 .
[11]刘玉仁, 罗素琴, 吕传柱, 等.严重多发伤急救一体化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2,22(7):413.
[12]干建新, 陈毅军, 马岳峰, 等.急诊科一期手术治疗多发伤探讨[J]中华创伤杂志, 1997,13(4):204-206 .
[13]葛宝丰.骨科创伤的早期救治[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3):161-163.
[14]刘晓辉.系统化护理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31-132.
[15]Wijayatilake DS,Shepherd SJ,Sherren PB. Updates in the ma nagement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Curr Opin Anaesthesiol,2012,25(5):540-547.
[16]Rosenfeld JV,Maas AI,Bragge P,et al. Erly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 Lancet,2012,380(9847):1088-1098.
[17]曹兴梅.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6(19):2633-2634.
R473
B
2095-7629-(2017)11-01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