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2017-12-01王妮
王 妮
(达川区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王 妮
(达川区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目的:探讨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类型及原因。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达川区人民医院儿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儿的病历、检查报告单、医嘱单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对这些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期间其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及相关的原因。结果:在对本组200例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发生穿刺失败的患儿有13例(占6.5%)、发生药液外渗的患儿有8例(占4.0%)、发生皮肤损伤的患儿有5例(占2.5%)、发生导管阻塞的患儿有3例(占1.5%)、发生静脉炎的患儿有2例(占1.0%),其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5.5%。本组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为护士方面的原因(14例)、患儿方面的原因(10例)、患儿家长方面的原因(5例)及药物方面的原因(2例)。结论: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其易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穿刺失败、药液外渗、皮肤损伤、导管阻塞、静脉炎等。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其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为护士方面的原因,其次为患儿方面的原因、患儿家长方面的原因及药物方面的原因。
儿科;静脉输液;发生原因;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儿科疾病的主要手段。小儿在患病后病情的进展较快,而且对治疗的配合度较差,故在进行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较高[1]。本文主要分析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其发生不良事件的类型及相关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达川区人民医院儿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200例患儿。在这些患儿中,有男114例(占57.0%),女86例(占43.0%);其年龄为6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为(6.4±2.2)岁;其中有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6例、肺炎患儿44例、腹泻患儿38例、反复高热患儿27例及其他疾病患儿15例。这些患儿的病情均符合《实用儿科学》[2]中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这些患儿的纳入标准是:1)年龄在13岁以内。2)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病情得到确诊。3)在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这些患儿的排除标准是:1)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2)先天性疾病患儿。
1.2 方法
对本组患儿的病历、检查报告单、医嘱单等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本组患儿的基础情况和治疗方案,包括其性别、年龄、血管情况、病情诊断、病程及使用的药物等。调查对本组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期间其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及相关的原因。
2 结果
在对本组200例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发生穿刺失败的患儿有13例(占6.5%)、发生药液外渗的患儿有8例(占4.0%)、发生皮肤损伤的患儿有5例(占2.5%)、发生导管阻塞的患儿有3例(占1.5%)、发生静脉炎的患儿有2例(占1.0%),其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5.5%。本组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为护士方面的原因(14例)、患儿方面的原因(10例)、患儿家长方面的原因(5例)及药物方面的原因(2例)。详情见表1。
表1 本组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本组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种:1)护士方面的原因。对患儿进行成功的静脉穿刺是为其静脉输液的前提。在临床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是衡量护士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护理人员若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或临床经验不足,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就可能发生选错血管、进针角度不当、对枕头固定不牢靠等情况,进而导致穿刺失败。护士若不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期间未能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情况,或对患儿及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不到位,或没有合理控制为患儿静脉输液的速度,就可能导致导管堵塞、针头脱落、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年幼的患儿活泼好动,对治疗的配合度较低,其家长可因担心患儿的病情而对护理服务提出过高的要求。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护士会承受较重的心理负担,进而会增加其进行护理操作的失误率。2)患儿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小儿对静脉穿刺造成的疼痛十分敏感,对静脉穿刺与静脉输液存在恐惧心理,不愿配合治疗。有些发生脱水、消瘦、营养不良的患儿,其血管的充盈性不足,因此对其进行静脉穿刺的失败率较高[4]。罹患某些疾病(如肺炎、心衰、肾病等)的患儿在进行滴注速度过快的静脉输液治疗时易发生输液反应,甚至可诱发肺水肿。3)患儿家长方面的原因。部分患儿家长不了解患儿的病情及治疗方案,无法及时发现患儿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些患儿的家长缺乏看护患儿的经验,在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期间任由其四处走动或晃动身体,从而增加了针头脱出、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药物方面的原因。为患儿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多巴胺、甘露醇、钙剂等)进行静脉输液或为其用药的浓度、剂量、输液的速度不当,可能导致药液外渗、静脉炎等不良事件。
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护理人员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的不良事件,就无法保障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甚至会加重其病情。因此,儿科的护理人员应加强安全意识与优质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及进行护患沟通的技巧,在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与患儿及其家长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在对患儿的头皮静脉进行穿刺时,护理人员应将进针的角度控制在10~20°,在进行静脉穿刺后应使用胶布将针头固定牢靠[5]。在患儿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适当增加对其进行巡视的次数,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并解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在对患儿进行巡视时,可根据其病情适当地调整为其输注药液的速度。在为完成输液的患儿拔针时应先清理固定针头的胶布,然后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同时准确迅速地拔针,并使用棉签按压针眼。在患儿发病后,其家长往往会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他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较高,对护理操作的配合度较差。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家长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增强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使其了解患儿的病情、相关的治疗方案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注意事项。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易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穿刺失败、药液外渗、皮肤损伤、导管阻塞、发生静脉炎等。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其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为护士方面的原因,其次为患儿方面的原因、患儿家长方面的原因及药物方面的原因。
[1]孙静.小儿静脉输液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8):125-126.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1171.
[3]金桂芝.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264-265.
[4]杨晓燕.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心理医生,2017,23(3):212-213.
[5]郭强.儿科静脉输液引起液体渗漏39例的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0):1850-1850.
[6]张立威.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4(18):193-194.
[7]陈小红.探析基层医院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5):127-128.
R47
B
2095-7629-(2017)11-0136-02
王妮,1976年6月出生,女,主管护师,本科学历,主要擅长小儿内科及新生儿科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