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体多元”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

2017-12-01詹晓梅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师资专业大学生

詹晓梅

基于“一体多元”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

詹晓梅

近几年,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创新创业仍缺乏有效的教育机制,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驱动力,师资力量贫乏,后勤保障不到位。基于此,我认为高校应建立基于“一体多元”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着力解决学生创新意识不够,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

创新创业 机制 一体多元

早在2001年就有人使用过创新创教育概念,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概念正式确立是在2010年[1]。在教育部在2010年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使用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同年,陈希在教育部组织召开的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新时期高校的战略任务。他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被提出,并且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提倡和研究,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要从上一阶段的“实现自身”向新形势下的“培养创新型人才”转换,以此确保创业教育真正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科学发展[3]。近几年,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并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创业教育模式。

一、高校缺乏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传统的创业教育主要为了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注重培养自主创业者,鼓励毕业生创业,多针对高校毕业生,且由于资源等各方面的限制,针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也仅停留于理论教育,创业教育受益面窄。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求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注重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创业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创业人才,更是传授学生学会如何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知识,并通过有效地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将知识转化成现实的个人和社会价值,最终实现知识的最大效用[4]。另外,创业教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专业课教学[5]。可见在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效的教育机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一)创新创业教育受益面狭窄,驱动力不足

虽然,创业教育的提出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创业教育的真正实施时间却很短,并且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传统的大学教育只是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只是少部分同学的需求。所以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很少或几乎没有将创业课程放入主课程中,创业教育的受益面有局限,不能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而大部分学校的创业教育目的也是为了增强毕业生就业,在这个目的下的教育显然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因此,创新缺乏一定的创业驱动力,驱动机制不够。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运行困难

同时也正由于高校缺少创业课程,所以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教师开展教育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师资类型大多为学历型、科研型,创新创业素质较为缺乏,这给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局限[6]。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往往是统一的理论基础,脱离专业教育,这就使学校大部分师资难以参与到创业教育中。高校的师资力量难以得到真正的利用。在运行机制方面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三)创新创业政策不足,无相应的保障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工作只局限于某个部门负责,很难像正常的教学工作一样做到学校各个部门协作,明确职责。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不高,得不到重视。同时,传统教育观念,使得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依然保留观望态度,不能够积极的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

二、构建基于“一体多元”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目前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大多以理论教育为主,缺乏实践教育,难以真正的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为更好的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我认为应构建“一体多元”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以创业课程为基础,整合创新创业项目,创业实践,培养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各类优势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创业学生团队。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着眼于整合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研发,共同创业[7]。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动学校内外可利用资源,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从大一新生着手,大一学生刚进校,对大学的学习生活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可塑性较强。由于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大学生的生活主要以宿舍为单位,宿舍作为一个大学校园中最普遍的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上都已有一定的默契,以宿舍为单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好的创业团队。

(二)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校外企业助力

师资是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8]。高校中的师资大部分为专业教师,而创业教育只有与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创业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实行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导师制。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9]。以宿舍为单位安排相应的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在指导过程中能更好的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和创业意识。高校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都是在导师制下完成的。由于专业老师的专业受限,在专业教师指导作为主体的前提下,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创业理念的教育,可聘请校外优秀的企业家尤其是本校毕业后进行创业成功的校友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创新和创业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

(三)明确职责主体,完善后勤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存在工作归属不清与职责不明等问题[10]。同时创新创业是一项涉及面较广,实践性较强的,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配合的教育活动。另外,创业教育对公共资源的要求较高,今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和高校都先后建设了大学生创业科技园等创业教育实践载体,但目前的开展形式都主要以学校为主。但是只有学校参与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极大的限制了创业实践的发展,因此要进行有效的创新创业活动,除了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还需要政府及社会在各方面的支持。

[1]李亚元.创新创业教育:内涵阐释与研究展望[J].创业就业教育,2016(04).

[2]陈希.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3).

[3]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

[4]沈智芳,吴新文.高校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9).

[5]刘小廷.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想融合的视角[J].创新创业,2014(02).

[6]崔红艳.高师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

[7]徐俏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命题与“学练试一体化”模式[J].江苏高教,2016(03).

[8]徐生林.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高教,2013(2).

[9]尹娟.导师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11(1).

[10]刘玉威,闫健,武海滨.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及其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3).

(作者单位: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

詹晓梅(1987-),女,汉族,福建建瓯人,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师资专业大学生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