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研究

2017-12-01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消费行为高校学生消费

黄 玥

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研究

黄 玥

在网络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同时,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网络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人们信息消费的主要渠道。本文以高校学生网上信息消费行为研究为基础,对高校学生网上信息消费的特点和现状进行总结,并针对影响高校学生网上信息消费行为的因素加以分析,提出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的对策。

高校 网络信息 信息消费

随着信息化大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领人类真正地走入了信息时代。在网络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同时,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网络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人们信息消费的主要渠道。高校学生,因其接受信息能力较快,成为网络信息消费的主体,是一种特殊的消费群体。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给高校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对高校学生网上信息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

(一)网络信息消费

网络消费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形成的,它是一种全新的消费形式。网络消费指的是人们以互联网为载体所从事的能够满足自身各方面需求的一种消费行为。与信息消费相比,网络信息消费具有“网络”这一特定属性,它是通过网络进行的信息消费;而与网络消费相比,网上信息消费又包含“信息”这个特点,它的消费对象是“信息。因此,网络信息消费,就是人类以满足自身需求为目的,将信息产品和服务视为消费对象,在网络这载体下从事的一项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二)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

在我们国家,受网络信息影响最大的即是高校学生。根据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国高校学生目前的电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45.3%,而近几年来,手机终端的大规模发展,无线网络的大面积覆盖,人手一部手机使得高校学生的网上信息消费能力更是大大提高。另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6.88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其中大专、本科学历的人群占18-21岁网民人数的半数以上”。而且,高校学生虽然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但是他们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是父母提供生活费的直接支配者。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绝对是网络信息消费(包括免费消费和有偿消费)的主力军。

二、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的特点与影响

(一)高校学生网上信息消费的特点

与传统的信息消费形式(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相比,网络信息消费作为目前被高校学生应用最多的信息消费形式,其本身具有信息含量多,内容丰富多样,传播迅速广泛,评论互动性强等特性。而高校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消费的最大群体,其在消费过程中也呈现出了独有的特点。

1、信息消费内容丰富多样

高校学生正值青春年纪,思维跳跃,接受能力强,喜欢追求新鲜事物。顾继光在对南通大学的300份调查问卷中得出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取学术信息的用途主要是考研(81.6%)、完成平时课业学习(74.6%)和补充专业知识(49.6%),76.1%的大学生获取一般信息是用于自己喜欢的领域,70.6%的大学生是为了了解当前时事政治。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内容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包含社会热点、就业、军事国际和文体娱乐以及生活健康等诸多方面,内容广泛。

2、信息消费目的明确

通过调查得知,高校学生网上信息消费的一般顺序是浏览网页、查阅所需资料、网上交流、收发电子邮件、消遣娱乐等。有学者对2000名学生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的男同学62.1%,女生约为60.6%。这说明大多数学生主要还是利用网络来获取学习资料和新闻信息。

3、信息消费方式便捷实用

经过调查发现,从消费途径与方式角度来说,高校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来获取大多数网络信息,一些较为专业的内容和内部的资源则会到学校的电子阅览室、机房等地搜索查询。总之他们希望可以提高消费效率。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方式,大学生首选的还是更加倾向于实用性和便捷性。

(二)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影响

首先,网络信息消费丰富了高校学生的生活。与传统信息消费方式相比,网络信息消费信息快捷新颖,内容广泛,传播速度快,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足不出户查阅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考试就业信息、新闻时事、影视资讯乃至音乐、旅游、娱乐等各方面信息,还可以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传送接收邮件、资料,与家人朋友通过QQ、微博、微信等软件进行互动交流。网络信息消费从各个方面丰富了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大学生创造了庞大的学习和娱乐空间。

其次,网络信息消费增长了高校学生的见闻,有利于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也从原来的知识型人才转变成现在的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而网络信息消费恰恰在这方面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便利。丰富的网上内容让高校学生的视野无限扩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再次,网络信息消费使得高校学生更加地了解社会,进而能够不断完善自我。网络信息消费缩短了高校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学生们可以随时与社会群体进行互动。同时,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让高校学生随时掌握各地的动态,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在这些不断的了解和接触中,高校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不知不觉中增加了社会阅历和经验。

三、高校学生网上信息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的网络信息消费,民族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被弱化

网络媒体的兴起,把各国家各地区的文化都引入到中国来,使得我国高校学生接触到了各种形态与类型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高校大学生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洗脑”,尤其是西方的一些开放性思想,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目前,我国的国际互联网信息和服务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以利益为前提,在网络上不断宣传西方的经济体制、文化内涵以及生活方式,这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文化意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价值观念不明确,高校学生追求享乐、追求功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生活的一切费用都是由父母承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小到大都没有为物质生活费过精神。因此,高校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以自由为幌子,以享乐为目的,以“金钱至上”为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网络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很容易形成追求物质享受,互相攀比的心理。事实表明,在一些高校,许多大学生都会为了品牌,盲目追求一些产品,有的学生选择向父母伸手,有的学生选择省吃俭用,还有的学生会产生违法犯罪的念头。

(三)信息辨别能力不够,娱乐消遣性消费增加,知识发展性消费减少

通过对网上信息内容的比较可以看出,在一些大型综合网站上,娱乐性、游戏以及一些猎奇的社会新闻版面或标题都被制作的非常精致而且吸引眼球,有时候某些明星结婚、生子乃至离婚都会做成感情历程专题来展示给大家。这说明,以上信息内容是受众们最喜欢的,能够赚取大量的点击率。而高校学生作为网上信息消费的主力军,上述信息无疑也占据了高校学生的大部分信息消费时间和比率。

四、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网上信息消费行为的对策

学校是高校学生信息消费的主要场所,因此,要想做到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网上信息消费,除了要加强网上信息的监管力度,学校的正确引导和管理能够直接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自身网上信息消费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才是解决高校学生网上信息消费问题的根本所在。

(一)培养高校学生的自律意识

面对网上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许多学生会抵制不住诱惑而蒙蔽了心智。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网络自律能力,明确上网目标,了解自身的信息需求,避开不良信息,规范自身网络消费意识。同时可注重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如对信息检索知识进行普及,也可以通过虚拟软件开设检索实践课,培养起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

(二)高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上信息消费环境

高校应加强对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提高校园网站的信息资源的质和量,多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学术、思政、国学文化等内容,把高校学生的课余精力吸引过来。而且,在建设网站的同时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对于一些负面信息垃圾信息能够做到及时的处理,并且严格控制这些信息的发布,为高校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知识性的校园网络环境。

(三)开展网络信息消费教育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消费观念,通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正确教育和引导能够让高校学生认识到网络信息的优劣,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信息消费这把双刃剑的利弊。高校可以针对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开展讲座或是专题活动,组织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让学生知道不良的网络信息消费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以专家的专业角度向学生传播正确的网上信息消费观念,摒弃不良的网络信息消费习惯。

(四)丰富校园文化减少网络信息消费的负面影响

校园文化是展现学生风貌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的有利开展,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塑造,对高校学生的性情陶冶也有促进作用。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让高校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减小网络信息消费为高校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1]贺修铭.信息消费概念的确立及其理论基础——兼论信息消费学的建设[J].图书馆情报工作,1996(4):45~51.

[2]李培芬,廖传景.大学生网络行为及其对人格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

[3]顾继光.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调查研究——以南通大学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35(10).

[4]张媛.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大学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3.

[5]林芗,余芳.大学生信息消费心理与高校信息服务质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91~93.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黄玥(198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消费行为高校学生消费
大众滑雪消费行为的研究——以万龙滑雪场为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40年消费流变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