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抛锚教学法初探
2017-12-01孙秀双孙梦辉
孙秀双 孙梦辉
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抛锚教学法初探
孙秀双 孙梦辉
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为高职生提供仿真的探索情境,也为抛锚式教学方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它打破了传统地行为主义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宏观背景,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相互合作,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方案,有利于高职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训练智力技能。
高职院校 信息化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法
现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依然沿袭着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强调“刺激—反映”的联接。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通过反反复复的机械训练,达到对技术和理论的掌握。教师处于核心地位,学生则完全是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观念,无疑给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致命的缺憾。高职生只有通过机械地训练和死记硬背才能掌握高级技术知识;技术和知识很难产生有灵活、有效的迁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思维不够活跃,创新能力不强等等。
美国企业家兼教育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学得的知识和技术,85%是靠他做人做事的方法和能力”。这其中的“85%”,恰恰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盲区,很多高职大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差,情商不高,所以高职院校要改进教学模式,增强高职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认知、迁移、转化的本领。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学者从心理学研究中汲取有益成分,于是,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认知学习理论所取代。瑞士学者皮亚杰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并非知识被动的吸收者,而是依靠已有经验、旧有知识,而进行新知识构建的学习主体。这种建构主义学习观,也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议。其中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就是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方法随机进入式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在各大高职院校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者,要明白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是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以抛锚式教学方法为例,谈一谈其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抛锚式”教学方法由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几个环节组成,正好契合高职生学习过程各种能力的培养。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课堂的广泛应用,为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信息化教育技术,可以把大量的信息——问题环境、工作景象、解决方案等以高度浓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高仿真的平台。这个隐含着问题的复杂而真实的学习环境就是“锚”,也是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起点。学生到真实的情境中去观察、体验,从而产生学习的强烈需要。就如同,若想让学生领悟锯的用途,那么建造一座房子,就是教学中的“锚”,学生不但会想知道锯怎样操作,而且还会对如何建造一座房屋产生极大的兴趣。良好的学习情境,会使学习者兴味盎然。
教师设置好了“锚”,教学内容也就固定了。当学生明白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之后,作为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线索,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上报刊、多媒体电子书、数字化图书馆、阅览室等设施可以为学生提供若干资料、信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主动的搜集、分析,从而形成若干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途径,这样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提倡高职生“协作学习”,小组一起讨论、探究、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各个小组对自己的解决方案进行补充、修正,从而加深每个学生对预设问题的理解,同时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在这个过程中,抛锚式教学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角色也要由课堂的“主导者”、信息的“传递者”和传统意义上的“授业者”,变成学生学习上的“伙伴”、“指导者”,同时,也应是一个“学习者”。当然,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是灵活的,不能再照本宣科,不能再预先制定课堂计划,要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并且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随时准备应对学生在“自主学习”、“思想碰撞”之后,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的生成性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会大大加强,互动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加深和拓宽。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教师要以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问题的解决就表明了学习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随时观察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无论是过程考核还是结果考核,教学效果都能较好地呈现出来。
这种抛锚式教学方法,教师以真实的案例或宏观背景提供给学生,高职生更容易领悟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帮助下自主探索,相互协作,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合作能力、训练智力技能的重要途径。
[1]钟建伟.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高职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2]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作者单位:泊头职业学院)
孙秀双(1980-),女,本科,泊头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