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之哲学阐释

2017-12-01袁加值

长江丛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北辰钱穆论语

袁加值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之哲学阐释

袁加值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出于《论语.为政》的开篇之句,可见其重要性。本论文将结合相关文献,辨析其中的“政”、“德”与“北辰”之含义及关系,进而从哲学之层面,对之作出诠释。本论文主要论证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句,不应仅局限于政治哲学之视域,而应渗透到个体修身即人生哲学等领域。

孔子 为政以德 北辰 阐释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①出于《论语·为政》之首句,故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查阅相关文献得知,历代学者对之皆有解释。令笔者较为欣喜地是,古代学者对之解释甚多!近、现代学者所有阐释,然以论文为题,专门论述者,目前于知网只有一篇。即:盛莉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刍议》。毫无疑问,这是非常遗憾的!另外,在该论文中,盛莉是从“北极崇拜—王者之政”②、“临天行政—帝王极星”③和“大德受命—德星垂象”④三方面去阐述的。不可否认,该论文的确作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尤其是从“大德受命—德星垂象”之角度阐释“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句,无疑令笔者获益匪浅!纵然,该篇论文与过往的著作相比而言,有所进步!但是,从实质上说,该篇论文还是没有突破传统的政治哲学的窠臼。

在近现代学者的著作中,对该句的解释,若以哲学之视角观之,无疑未突破政治哲学的范畴。如: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对该句的解释为:

“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⑤

显然,这样的理解,在层次上还是形而下的!相对而言,钱穆的解释无疑更为深刻。钱穆在《论语新解》里,对该句解释为:

“德,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其所得,若其所固有,故谓之德性。为政者当以己之德性为本,所谓以人治人。北辰,即北极星,古人谓是天之中心。所,犹位。拱音共,众星拱之,围绕北极而旋转运行。为政治领袖者,能以己之道德作领导,则其下尊奉信仰,如众星之围绕归向于北辰而随之旋转。孔门论学,最重人道。政治,人道中大者。……孔门论证主德化,因政治亦人事之一端,人事本于一心。德者,心之最真实,最可凭,而又不可掩。故虽蕴于一心,而实为一切人事之枢机。为政亦非例外。此亦孔门论学通义,迄今当犹然。”⑥

不可否认,钱穆的见地是很高的!尤其对“德”之阐释,确有耳目一新之感。然纵观上文,钱氏之解释,还是不离政治哲学的范畴。当然,从政治哲学来理解该句,确实是正确的!然却不是唯一的!

故而,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可从个体修身即人生哲学的角度进行阐释!是故,本论文将通过对“政”、“德”与“北辰”之探讨,对其意蕴,给予哲学层面的阐释。

一、“德”与“政”之关系

笔者在梳理古人之文献时,得知历代学者对该句中的“德”与“政”,主要有两种理解:一为“德”与“得”;一为“政”通“正”。因此,对于“德”与“政”之关系,本论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一)“政”与“正”之关系

相比将“政”仅作为政治层面的这一狭隘的理解而言,笔者较为赞同将“政”释为“正”的观点。根据程树德先生其著作《论语集释》中引用《礼记》中孔子的言语而言,即:“哀公问为政。孔子曰:‘政者,正也。君为政,则百姓从政矣。’”⑦另外,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认将“政”释为“正也。”⑧。此外,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也持类似观点。即:“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不正也。”⑨因此,“政”与“正”在古代是可以互通的!当然,相通并不意味着完全等同。这在逻辑上是不矛盾的!“政”有好、坏之分,只有良善之“政”方释为“正”。

(二)“德”与“得”之关系

古人在对该句的阐释时,多将“德”与“得”合起来理解。据程树德先生引赵德《四书笺义纂要》云:“《乐记》:德者,得也。”⑩另外,皇侃在《论语义疏》中也说到:“德者,得也。”另外,皇侃也引郭象对“德”的认识。即:“万物皆得性谓之德。”因此,将“德”与“得”合起来理解,显然,比起仅将“德”理解为作道德层面的理解丰富了不少。另外,通过甲骨文、金文研究发现,“德”字有不同的写法。由此可知,“德”在我国古代是非常复杂的概念!对于“德”,诚如《大学》所言:“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可见其反复!尤其在文王、周公时期,赋予其极高的哲学的阐释。最高层次的“德”与“哲”是相通的。因为“哲”也有不同的写法,其中,有一种写法为从折从心。故而,这一中介为心。由于这一讨论不在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内,故不做过多赘述!

综合上述得知,若将“政”与“正”、“德”与“得”互通来解释,显然,已超出政治范畴。完全可以从个体的角度进行阐释。若撰写为:为正以得,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那么从个体修身的角度来说,若个人为人正派,胸怀正气,那么此人便是有德性之人,常此以往,当其德性足以感化众人时,自然得到众人之信任与敬仰!上至高层,下及平民,皆可适用。如此理解,无疑更为广泛。如此,修“德”便显得极为重要。然如何修“德”?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在儒家文献中,涉猎较少。即便有所论及,要么较为零散,要么较为隐晦。需待来日发掘之。尽管如此,《大学》里面还是提供了不少方法。如:“知、止、定、静、安、虑、得”、“毋自欺”、“慎独”、“絜矩之道”等方法,无疑皆为修“德”之法。

对于“德”、“政”之关系,可以得出二者的关系有二:一为若将“德”与“政”仅从其本义上去理解,显然,“德”为“政”之前提,只有为政以德,才能达至“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之境。一为若将“德”理解为“得”;“政”理解为“正”,那么“政”变为“德”之前提。若身不正,所得之必然不好!当然,这里的“正”不仅指身,而且也指心。心正为根本。诚如《大学》所云:“修身在正其心。”心若不正,身正无疑为假!

二、“德”与“北辰”之关系

一般而言,“北辰”为天文学的概念。然对此历代学者存在不少争议。截止目前,也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的解释。比如:《周礼疏》引《尔雅郑注》云:“天皇北辰耀魄宝,是天皇上帝之号也。”此观点认为北辰乃为天皇上帝。这里的天皇上帝,便是《尚书》里的昊天上帝、天和上帝。另外,与郑康成同时代的何休在《春秋公羊解诂》里谈到:“迷惑不知东西者须视北辰以别心伐。”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学者也对之有不同的观点。然这些诸多的理解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形而下的理解,即指具体的北极星。一为形而上的理解。其中,以郑康成为代表的便是形而上的理解;而以何休为代表的便是形而下的理解。然笔者始终坚信,圣人孔子在以“北辰”作为比喻时,绝非简单的比喻,而是微言大义。因此,笔者本人赞同郑康成的理解。另外,当代学者盛莉也认为:“北辰不仅是天之中心,道之源流,还是至神的象征。”显然,也是给予“北辰”形上之意。

那么“德”与“北辰”有何关系呢?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德”释为:“升也。”那么这就说明了“德”是可以上升的。若细致推敲,可以得出“德”不仅是可上升的,而且还是有层次的。显然,这里的“德”在层次上必然是最高的。

朱熹云:“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这一理解更多的是从经验的层面作出阐释,但由此也得知,朱熹也赋予“北辰”之崇高地位。此外,郑康成又云:“太一,北辰神名。”因此,在郑康成看来,“北辰”与“太一”、“皇天上帝”乃名实关系,从而对“北辰”超验层面的解释。因此,对于“北辰”的理解,无论是经验层面还是超验层面,无疑皆对之赋予崇高的地位。试问此岂是寻常之德所能认知乎?

故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里的“德”以“北辰”作比喻,显然,此“德”应为格于“北辰”之德。即:能够知晓天令,进而顺应天命。毫无疑问,此德为至德、圣人之德。此德非外求,唯观心也!观与“北辰”之感通也!

三、结语

本论文通过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中的“政”、“德”与“北辰”的概念与关系的论述,得知该句除了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阐释外,还可从个体修身之角度来阐释。圣人孔子于此处之比喻,非寻常之比附,乃是微言大义!新时代需要新的阐释,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而且也有必要结合时代精神来阐发圣人之微言大义。

注释:

①李学勤.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

⑤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1.

⑥钱穆.论语新解[M].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0.

[1]李学勤主编.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钱穆.论语新解[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4]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6.

[5][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校订本[M].班吉庆,王剑,王华宝,点校.江苏:凤凰出版社,2015.

[6][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梁]皇侃撰.论语义疏[M].高尚渠,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4.

[8]郭齐勇主编.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盛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刍议[J].南昌大学学报,2005(2).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袁加值,男,汉族,贵州望谟人,研究生,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先秦哲学。

猜你喜欢

北辰钱穆论语
钱穆的容与化
Cycling in America
钱穆的容与化
Fame Is a Bee
领导干部必须“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摆 棋
父亲对钱穆的教诲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