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画与中医的文化共性

2017-12-01

小说月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桂枝汤共性芍药

(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 300000)

国画与中医的文化共性

郭文新

(天津美术学院天津300000)

国画与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民族性、传统性特色突出。因于共同哲学、传统文化等的思想基础表现出诸多文化共性。

国画;中医;文化共性

国画和中医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在思维和实践两个层面承载和表现着传统文化,比较、了解二者的文化共性,能更好地深化对二学科的认识,多同层面来理解传统文化尤其传统哲学的深刻内涵以及其对国人文化意识、实践生活的影响。

1 中药配伍与画面构成,由桂枝汤方的君臣佐使谈起。

群方之祖“桂枝汤方”歌曰“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方中君桂枝,臣芍药,佐以生姜,使甘草以和诸药。桂辛温散风寒,助阳扶卫;芍药味酸微寒,酸敛汗寒走阴而益营。桂枝君芍药,发散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桂枝,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生姜辛,佐桂枝以解肌;大枣甘,佐芍药以和营里。甘草甘平,安内攘外以和表里,补中气,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借甘草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刚柔相济以为和。

绘画中,题材、笔墨等亦必有君臣佐使的观念,画面必须有个视觉中心,主次明白,表达什么突出谁,第一视觉因素突出出来,才能先声夺人。臣佐使围绕君来服务,但又不是从属的累赘,而是补充的必不可少,辅助凸显主要对象,调解画面节奏,丰富内容,增加层次,协调关系上,珠联璧合,分分合合,共同构成画面整天。成功的画面,必是君臣佐使配伍适度恰到好处。

2 组方用药和画面构成的思维同步

古经方中药味少,药量小,但性味归经明白,何药归于何经,标靶明确,兼辩证精准,配伍齐整,多效验神速。后世随着辩证、本草药物学的发展和病理学研究的深入,动辄宏方巨制,药味达数十味之多,有效者无可非议,但也不免有炫技耀能的毛病。辨症不明,用药不精,对药的四性五味、寒热、药效,归经掌握不牢固,配伍又不严明,庸医误人。甚者,中西医结合,盲目的双管齐下,疗效甚微。中医必恪守医道,谙熟传统文化、中医药理论,四经精熟,临症经验丰富,辩证深澈,四诊以后,寒热虚实,阴阳表里,标本缓急,八纲了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辩证八纲),施药精少而当。

现代绘画一如不讲究的大药方,杂陈罗列习以为常,假大空没灵魂,缺少文化根基,兼有“中西合璧”者,意识模糊不知所云,亦或为了技法的技法。不排除比较有探索和实验意义的中西借鉴的尝试,倘能对中西方文化了解得深刻,想必会更好。当然我们都是在路上,还有时间着急不来。画面可以破常规以见奇制,可以有二君,二臣,佐药也可以多味杂和,多用在大画面构图,但无论如何构制画面关系处理得有依据。也可以中西药结合,比如民国大家张锡纯,临证多配症一些小西药,奇效。张详参中西药且事实求是,多中体西用,能缓病人苦痛,恰到好处的明白人。

3 辩证思维的运用

桂枝汤方配伍的经典意义还在于,驱邪守正、发散收敛并施。始终围绕顾胃阴存津液为根本,胃乃后天之本,不管何药何法,都须以不伤脾胃根本为主。桂姜发汗驱邪,发汗同时生姜健脾安胃,大枣补养脾土,甘芍酸甘化阴使得汗出有源而不伤阴,方主表虚风寒,寒邪束表卫阳抗与表邪,症见发热、恶寒,汗出等,汗之用在于和营卫,发本意于和,驱邪扶正卫阳,两用相合症解病愈。

画面关系的处理也是一个辩证矛盾的明确与解决的过程,应本着顾 “胃阴”把握画面的阴阳、虚实、松紧、动静、刚柔、疏密等辩证关系,画画画的是关系,表达的是道体、艺道内涵乃在于传统文化的哲辨思维,探讨宇宙人生根本,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表达。存一份虚融(文化精神)便近道一分,承载一份文化哲思,便高境界一层。治的是疾求的是道;画的是画说的是道。

4 变与守

桂枝汤方可以化裁出多个变体运用。恶风寒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豉疏散风寒;素体虚者,加黄芪益气,扶正祛邪;兼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桂枝汤方与其说是一个方剂,倒不如说是一种理论、一种思维理念、一种精神,后代以此为基加减化裁出治疗祛风散寒,补中疗虚的各种方剂,或沿用了汤方的基本组成,或汲取方义,师意不师方。

治病求本,画必求本。本在哪里?在道体,构图、造型、笔墨要讲理法,理法是根本;重视哲学、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是绘画这种意识形态的根本,从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到最终的艺术表现,表现的不仅于技巧,更多的是藉此承载、表现的精神追求。透过现象看本质,反应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也传达了人的价值判断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文化延续、演变出的习惯和传承。画艺载道,技近乎道。医道贵知阴阳知病知人,三知合一。画道在造型、笔墨、构图、境界、观念,又都不在,根本在心。于是画是修养,是人生境界,是自己的又是世界的、宇宙的,是当下的,又是永恒的。

5 其它观念散论

(1)度与势。君子固密。冬不养阴春必病温。冬不应天时,过汗伤阴,春天生发季节,一阳生,阴阳互根阳长而阴不能续,则阴阳失节为病。养阴亦必养阳,冬日阴盛阳衰,养阳必不可少,辩证叩其两端而执中,描述的就是应天道知阴阳,平和宜生的观念,国人尚中和,过犹不及,不淫之度,度的观念,疗疾为艺在某种程度看都是琢磨这个度的意义,画中惜墨如金,泼墨如虹,元气淋漓障犹湿都成立,有其语境和条件乃在于度的微妙呈现出意味的丰富性。附子用之不当,3、5克致命,善用者数十克却能挽沉疴,起死回生(现药典多规定附子过3克医必须签押负责),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2)煎药与品画。有些药不耐久煎,薄荷、桑叶、荆芥等轻轻灵动之品,沸水下4、5分钟可,久煎药性全无;又如鳖甲久煎方能出药性,附子久煎才能去毒性;大黄沸水浸则取其气,煎则取其味,所取所用不同。犹如用笔之轻重缓急,用墨之浓淡干湿,妙处全在于一心。势必用而后知,实践之中获得的经验上升为个性化的理论在共性的范围进化出生机。

总之,中医与国画的文化共性不胜枚举,可以说二者以自己的方式探讨和实践了中国的哲学,并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一定深度和高度。

[1] 《长沙方歌括》,陈修园著

[2] 《方剂学》,邓中甲,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4] 《黄帝内经讲稿》,王洪图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5] 《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

郭文新(1981.01-),男,汉族,天津美院研究生在读学生,研究方向:写意花鸟。

猜你喜欢

桂枝汤共性芍药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芍药为谁生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从桂枝汤论经方活用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