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文化

2017-12-01

小说月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人类历史建筑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建筑文化

彭秀云冯雪君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建筑可以是一个简陋的山洞,一个毫无修饰的草棚,也可以是一座金碧辉煌的房子,或是一栋耸入云天的高楼,建筑的形态很多,怎样去定义建筑,其实都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言,建筑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形态,而不断的变化,随着人类的需求,而不断的衍化,在人类悠长的几万年发展历程中,建筑随着人类的需求而诞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而改变,也随着人类的需求不同,而不断的改变。要说建筑的具体形态,我觉得其实是没有的,建筑之所以为建筑,皆因人的需求而存在,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躲避野兽的攻击,修筑了自己的山洞,用以遮风挡雨躲野兽,随着人脑的进化,一般的山洞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追求更舒适更适合居住的建筑,于是有了木屋,竹屋,石屋,至后来各式各样不同形态的建筑。建筑文化,随着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而发展,以人为本,却又衍生出人所不具备的独特文化,研究人的发展,可以窥得建筑一二,而研究建筑的发展,却都是人类的痕迹。

建筑;文化;人;文明

建筑文化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诞生的,他的基础是以人为本,所以每一栋建筑,无论好坏,他们都具备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可以让人居住,不过居住的好坏与否,就决定于建造者的能力而言了;当然要具体的来说,影响建筑的肯定不只是人,影响建筑的因素颇多,环境,气候,地势,等等都是影响建筑形态的重要因素,之所以要考虑这些因素,究其根本也是因为人的需求,建筑所有形态的改变,都是为了满足人去适应环境而做的改变。

1 建筑的承载与传承

曾经觉得建筑冷漠无比,建造他的人早已不在,而它却不痛不痒的继续矗立在历史的长河,漠然的注视着世间百态的变化;人去皆因楼空才更显悲哀无限,想着钢筋混泥土的冷血,又怎能体会人世间独有的冷暖?却不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过世间冷暖,体验过饥寒交迫,经历过世事沧桑,某天突然顿悟,家的可贵,屋的重要;无论是设施完善的商品房建筑也好,还是城中村的一线天建筑也罢,也无论是高大上的标志性建筑,还是那历经时间洗礼颇显寒酸的历史建筑,又或是那满街吆喝的商业建筑,都无不是一个时代的反映,同时也是那个时期文化的见证,更是当地人们所需;建筑并非无情,而是承载了太多,想要传达下去的太多,所以它不愿意倒下,他要完成主人建造时给予的使命,将那个时期的辉煌流芳百世,纵然人的寿命是短暂的,而建筑是永恒的,建筑因人而生,但建筑却承载了人的一切,再次凝视建筑,它就像一座座站立着的历史书,它印刻了不同时期人类的文明,也可以说它是一卷历史长轴,上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形态,建筑的文化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形成的,但它具有人类所不具备的便是永恒的存在,他具备的独特功能便是承载与传承。

2 建筑与文化的联系

建筑的形态产生于人的思考,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时间段都产生了不同的建筑,像徽州的徽派建筑,那一眼望下去,纵然你并非土生土长,却从那建筑上面的万千沟壑和不同雕饰与独特造型中,感同身受的仿若自己经历过本地居民万千年来走过的那段历史,那样的刻苦铭心,印象深刻。而这往往便是很多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心心思念寻找的“根”之所在,建筑印刻的人文历史,勾起的绝不仅仅是思乡之情,更是一种民族凝聚力。

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王澍年轻时成绩卓然,但他并没有浮躁的继续膨胀发展自己的事业,而是选择了“隐居”生活,与工匠一同工作,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他以一种最原始最朴实的途径去了解建筑,来窥探他灵魂深处想要建造的住所。最终通过近十年的洗练,沉淀出了他在闹市中的乌托邦—“垂直宅院”,也成就了他于一成不变中蜕变出来的理想院校“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王澍是明智的,在建筑的形态选择中,他没有在浮躁的的社会和喧嚣的环境中迷失自我,而是选择了归隐,从最根本的地方去了解建筑初始形态,从根本中寻求改变,自然他的建筑让人过目难忘,让人触目惊心,因为那都是一段段刻苦铭心的历史,他透彻的是建筑文化的根本,创造的是引人共鸣的住所。

3 建筑的寻根之旅

从最小的家,到屋,再至房子,扩展到对建筑的爱,是一种从小爱到大爱的过度,为了给自己建造一个舒适的家,想着给千万人建造舒适的家,开启了对建筑的追逐之旅,也许只是一场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梦,但在闹市中寻找心灵的乌托邦,却是人人追逐的一个梦想;那儿可以是一个有着儿时玩耍记忆的一方乐园,可以是青年时期向往的灯红酒绿,也可以是中年时期疲惫想要寻找的心灵港湾,同时也可以是暮年时期追根思源的故乡;千万个想法融入千百座不同的建筑中,那儿便成了幼儿园,高楼大厦,城中别墅,故居;从起点我们最终还是追溯回了原点,建筑文化的魅力便在于此,它包容世间万物,没有好坏之分,能印记在它那儿的,都是一段历史,都是一段回忆,而人类在时代的潮流中不断追求变化,却最终不能丢弃最根本的内容,在符合人类居住的前提下作出变化并保留历史,在保留历史中寻求变化,这也许是未来建筑的趋向所在。

4 建筑的探索

建筑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建筑的风格多样,种类繁多。每一座建筑,每一种风格,都饱含了人们对美学的认知,保留了历史的痕迹。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对建筑发展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不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具有其不可否认的时代意义。在这样的一个飞速发展时代中,建筑文化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1] 王京红.《表述城市色彩精神—城市色彩构成与阐释》.2013-08-25

[2] 范家翌.《张家口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2015

[3] 《建筑与文化》,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彭秀云,女,汉族,广东人,研究生,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人类历史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的“芯”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