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品如其人”
——罗伯特·詹姆斯·沃勒

2017-12-01

小说月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罗伯特詹姆斯精英

(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作品如其人”
——罗伯特·詹姆斯·沃勒

高李义

(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美国畅销小说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在其作品中始终秉持“小说永远是想象与现实的联姻”①这一文学创作原则,这与郁达夫提出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序传”的观点不谋而合。沃勒笔下的人物,俨然是作家的替身和肖像。因此,沃勒的小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作家本人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的窗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家小说中主人公,来透析沃勒的内心世界。

詹姆斯·沃勒;创作原则;作品如其人

2017年3月10日,畅销小说《廊桥遗梦》的作者,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在德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的家中去世,享年77岁。

1992年,还在大学教书的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因发表小说处女作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中文版由学者资中筠译为《廊桥遗梦》)而一举成名,并迅速风靡全球。沃勒也从此走上小说创作之路。原著小说迄今已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热销逾5000万册。作家在他25年的文学生涯里共出版了7部爱情题材小说。在这些作品中,沃勒以其质朴细腻的笔触,将一个个深沉感人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为之魂牵梦萦、殷勤拭泪。他的这些“围炉夜话”①似的故事,无不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如邻家近事,亲切自然,真实可感。作家秉持“小说永远是想象与现实的联姻”①这一创作信条,在作品中最大限度地植入自己的学术知识、个人兴趣、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这使得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与现实中的作家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通过作品,了解作家其人的窗口。

传统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来源于现实,文学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自身的经历、思想以及价值观念。郁达夫就曾提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序传”的观点②。纵观古今中外文坛,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曹雪芹的《红楼梦》到郁达夫的《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从沃尔夫的《达罗维夫人》、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到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呼啸山庄》,无一不渗透着作家自身的生活经历、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在创作中也承续了这一理念,作家坦承自己一直以来都将遇见过的或听说过的人物以及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移植到自己的小说之中。品读沃勒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不管是《廊桥遗梦》里的罗伯特·金凯还是《梦系廊桥》里的卡莱尔·麦克米伦,无论是《漫漫长夜》中的温切尔·迪亚抑或是《曼舞雪松湾》中的迈克尔·蒂尔曼,都无一例外地折射出作家自己的影子:金凯的云游摄影、弹奏吉他、创作诗歌和小说,卡莱尔的木匠手艺和与“发展”的抗争①,温切尔·迪亚常年在高原荒漠的生活,迈克尔·蒂尔曼大学经济学教授的职业,都是作者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

二战后的美国,在经济上成为世界霸主。但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社会矛盾此起彼伏。20世纪60年代,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女权运动、反文化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学生运动等交织叠现,反精英主义思潮也在如此激荡的社会洪流中应运而生。精英主义与反精英主义源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是指通过综合运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理论、媒体研究等途径和方法来研究工业社会中的文化现象。文化研究者关注特定文化现象与意识形态、种族、社会阶级或性别等因素产生关联的内在机理。以斯图亚特·霍尔、理查德·霍加特为代表的“伯明翰学派”主张文化不再是精英文化,而是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大众的、平民的文化。站在“伯明翰学派”所持的大众文化观点对立面的,是鼓吹文化精英主义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以及英国文化学家马修·阿诺德、弗·雷·利维斯等人,他们将文化分为精英文化(高压文化)和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并对 “大众文化 ”采取轻蔑和否定的态度。以《廊桥遗梦》主人公金凯为代表的沃勒塑造的人物,包括作家本人在内,坚决地站在了反对精英主义的阵营里。

小说《廊桥遗梦》的创作缘起。

1992年某日,沃勒在位于衣阿华州一个小镇拍摄当地的几座廊桥。当他驱车缓缓驶过乡间公路两旁的玉米地时,脑海中浮现出之前在梦境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名叫Francesca的女人以及他写的关于这个女人的一首歌中的歌词。沃勒在回家途中打下了故事的腹稿,并在两周之内完成了《廊桥遗梦》的创作。

罗伯特·詹姆斯·沃勒,首先是一位大学教授:他于1968年从印第安纳伯明顿大学的凯莱商学院肄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在其母校,北爱荷华大学教授管理学、经济学和应用数学,其间成为该校商学院的院长。在《廊桥遗梦》获得空前成功之后,沃勒便辞去教职,在美国西部买下一个大农场,潜心研究他所感兴趣的东西:写作、摄影、爵士音乐、钓鲑鱼、数学和经济学,他还时常抱着吉他到当地一家酒店的大堂里弹唱,因此有人称他是“现代学术躯体里的一个牛仔”。

沃勒在《廊桥遗梦》里,给自己笔下的第一个人物起了一个与自己相同的名字——罗伯特。无论此举是出于偶然,还是作者有意为之,不可否认的是,在小说主人公身上确确实实投射着作家的影子。确切地说,金凯就是沃勒的自画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作为作家的代言人而存在,而金凯也的的确确是从沃勒身上来的。沃勒曾坦言自己是罗伯特·金凯和卡莱尔·麦克米伦的混合体,但更接近于罗伯特·金凯①作家此后小说中出现的人物也大都如此。

沃勒始终“将自己接受的训练和个人兴趣化用到他的小说之中,①”他给金凯设计的职业是一名摄影师——作家同样驾轻就熟的行当。罗伯特·金凯深谙摄影之道,不管被派到世界上的哪个角落,他总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因此赢得了编辑们的信任、赏识,还有无数荣誉,但是金凯对此不屑一顾,他坚持为艺术而艺术。但这种坚持在市场经济里,却并非总是行得通。这也是为什么金凯选择作一名合同摄影师的重要原因:这赋予他相较于全职工作更大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

文中关于“市场”的一段描述相当精辟:

“这就是通过一种艺术形式谋生所产生的问题。人总是跟市场打交道,而市场——大众市场——是按平均口味设计的。数字摆在那里,我想这就是现实。但是正如我所说的,这可能变得非常束缚人。

以后我准备写一篇文章题为《业余爱好的优点》,专写给那些想以艺术谋生的人看。市场比任何东西都更能扼杀艺术的激情。对很多人来说,那是一个以安全为重的世界。他们要安全,杂志和制造商给他们以安全,给他们以同性,给他们以熟悉、舒适的东西,不要人家对他们提出异议。

利润、订数以及其他这类玩意儿统治着艺术。我们都被鞭赶着进入那干篇一律的大轮子。

做买卖的人总是把一种叫做‘消费者’的东西挂在嘴上。这东西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个矮胖子穿着皱巴巴的百慕大短裤,一件夏威夷衬衫……,手里摸着大把钞票”。④

这也是沃勒的态度。作家在生命中的最后二十五年里,一直在美国西部荒漠的一座农场过着半隐遁的生活,对于通俗文化了无兴趣,也从不关心读者的口味以及市场潮流,他的创作完全听从内心灵感的指引和个人自我的判断。无论是沃勒本人还是他笔下的人物,都体现了反精英主义和反对市场决定论的立场和价值观。

结语

正如作家在《廊桥遗梦》里借金凯之口所说的那样,“作品如其人”,沃勒笔下的小说,书中的人物,好比是“齐天大圣”的毫毛幻化出的一个个作家的替身和缩影,成为作家的侧影与代言。

注释:

① 罗伯特·詹姆斯·沃勒:我对声名深恶痛绝,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3月17日,第A03版,书评·小说.

② 郁达夫文艺私见,创造周报一集,5号,上海书店印行,1983.9版.

③ 作家生活经历及思想深度对其文学作品的影响——弗吉尼亚沃尔夫与夏洛蒂勃朗特,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期.

④ 《廊桥遗梦》,译林出版社,2012年8月1日,第1版.

高李义(1988.12-),男,汉族,浙江台州玉环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罗伯特詹姆斯精英
它们都是“精英”
詹姆斯12年来的2K能力值
“我离罗伯特·德尼罗很近,等了他十天!”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谁是最好的詹姆斯终结者?
勒布朗·詹姆斯 LEBRON JAMES扣将无双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Autumn Fiers 秋火
我并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