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大学英语课堂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7-12-01王建华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评判英语课堂大学

王建华

通过大学英语课堂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

王建华

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亟待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己任。为题嘎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首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教师要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思辨方法的指导,加强课堂之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学生的思辨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大学英语教学 思辨能力 教学模式

一、前言

根据邹绍艳和高秀雪所做的一项调查研究的结果,中国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的状况不容乐观。[1]通过大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的要求刻不容缓。所谓思辨能力就是指思考辨析的能力,它强调的是经过自己认真的分析和论证,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思考,挑出自己认为重要和正确的东西,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如果具备思辨能力就能对我们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有目的地选择正确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理性地解决问题。作为中国高校所有专业大学生的语言基础课的大学英语应首当其冲地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

二、大学生思辨能力薄弱原因探究

中国当代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还是在延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各种考试,尤其是高考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指挥棒。各级各类的初高中,甚至是小学阶段都以应对考试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应具备的各种其他能力都遭到了忽视。思辨能力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没有得到重视的。进入大学阶段这种状况仍然存在。大学教育阶段虽然不再以应试为主要目标,但近年来各到小之间的激烈竞争主要是围绕就业率而展开。教育主管机构和社会对高校教学效果的考查主要以就业率作为指标。就业较差的专业就要遭到有关上级部门亮出的“黄牌”或“红牌”。所以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教学成为教学主流。事实上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与升学率的提高和就业率的提高并不矛盾。它们之间一定存在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思辨能力高的学生的升学前景和就业前景一定会更好写。这可惜,许多基层决策者忽略了这些。所以一直以来,各级各类教育都忽略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重视理论传输,忽略实践训练也是思辨能力遭到忽视的重要原因。传统教学模式的只注重听讲不重视学生动手和动口能力的培养,客观上也影响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教学改革改的就是不适时宜的做法。新时代的新知识具有生产性,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它必须根植于善思辩者的头脑之中才能具有这个特征。植根于僵化的头脑中,知识同样也是僵化的。所以把知识教给善于思辨者,知识就会插上翅膀。有了思辨的土壤知识才具有生产性。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人因会思考而与动物区别开来。人与人之间本无高低贵贱之分。然而每个人对社会和集体的贡献都不一样。时人与人之间产生差别的还是思辨。关键时刻睿智的思维和精准的辨别。既然思辨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又使人与人区别开来,那么它的重要意义就远远超过升学和就业。所以,是该把思辨能力提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来的时候了。

三、针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模式

为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也应作出适当的调整。这种调整要从指导思想上调整。传授知识和教会思考孰轻孰重的问题必须在思想高度上给于解决。

(一)改善教学环境

根据刘晓民的研究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前提条件是营造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2]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课堂环境为基础的。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双方都会有一个较为放松的心境状态,着有利于学生不受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对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托课堂内容,知识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内容是学生获得各项技能,包括思辨能力的载体。离开具体内容空谈理论如同嚼蜡。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引导,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尤其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教师有步骤地组织教学过程,会唤醒学生思想深处沉睡或半觉醒状态下的意识,将其提升到觉性层面来。学生会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内心喜欢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用语言学习的成果来表达所学习的知识,在应用和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其思辨能力也会悄然提升。除了大学英语课的教学和训练,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学习延伸下去,使教学个性化。思辨能力是个性特征之一,因人而异。教师引导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切不可千篇一律。每个人都因其个性特征的不同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从而做出不同于他人的理解与分辨。他们的思想基础各不相同。所以课堂之上鼓励个性化。课堂之下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独立的个性的异国固和提高。未来社会要求今天的大学生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应变性和创造性。这些首先都要建立在具有独立的个性的基础上,或者严格意义上讲,具有独立的思辨能力的基础上。除此之外,改革评价体系,从学生即能屁股角度保证思辨能力的提高能够得。评价体系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在形式和内容上同时重视。而衡量学生在校成绩的评价体系决定着各种奖励的评定。思辨能力是一项抽象的东西。如果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巩固和加强。他们就会养成有意识地提高自己思辨能力的习惯。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高等教育致使学生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二)提供方法指导

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思辨方法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方法的知道是教师的一项具体任务。思辨有其自己的方法。学生如果对这些方法不了解,提高思辨能力只是一句空话。

1、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思辨的基础。归纳、识别、比较、澄清、区分和阐释等都是分析能力的基本内涵。学生要学会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并对许多貌似相同的事物进行识别,对象进食物要进行对比,澄清被混淆了的事物,将它们区分开来,并进行细节陈述。这一切都包括在分析能力之内。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包括质疑、假设、推论、阐述、论证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对课文中发生的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对于想的结论尽心个似乎合理的假设。依据假设,以学生所学习的县官只适和常理为依据展开推论,各自安寨子基的推论进行个人观点的阐述和论证。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练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推理和论证。学生的推理能力会渐渐地得到提高。

3、评价能力

在上个阶段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同学们的推理进行评价。评价包括评判预设、评判假定、评判论点、评判论据、评判结论等几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评判都有不同的标准。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评判之前将这些标准灌输给学生。学生们要首先对这些评判进行互评。这是对评判的评判。教师要对各种评判做出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放向。

(三)加强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引导学生紧紧地参与到各种课堂互动中来,这对于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1、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任何课堂都是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主要场所,英语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课堂之上大学英语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大文豪,也是著名教育家,在其《师说》中对教师的作用的概述仍有其现实意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就英语课堂而言,“传道”不再是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灌输儒家道统,而是把凝聚、沉淀和蕴涵在教科书中价值观念、道德取向、做人的道理等等向学生进行传递。结合应英语教学的特点,在对世界先进文化和中国文化以及价值观念进行对照和比较的基础上来完成教育教学过程。这其中即包含教师个人的理解对这些价值观念的理解,也包括学生的理解。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接收并内化这些内容。学生接受知识从来都是积极主动进行的。被动的填鸭式教育不再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

互动式教学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长久以来都没能和西方都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加以遵循。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就是谈话式的教学法。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回答苏格拉底的问题,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过程中,他们自己找到了原来提出的问题的答案通过师生互动,苏格拉底帮助学生找到新的思想。教师在互动中只起到辅助作用。他辅助了学生新思想的诞生。孔子通过对话,与学生互动,在互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改进和发展思维,是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来完成的。

2、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格外重要。语言的学习从来都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会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配合,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他们之间还要形成互动。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不断反复的练习中完成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自然重要。但这只是针对知识的掌握过程而言的。至于知识的巩固过程,则需要学生们之间的大量的练习。大学英语的学习尤为如此。学生之间的互动需要遵照以下一些原则。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课堂的进展赋有控制者的责任。教师必须将整个课堂置于自己的可控范围内,包括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也就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们分组讨论,或者进行会话练习的时候。教师通过指导和引导来讲课堂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大学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凭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学习是没有办法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之间的互动要从课堂延续到课外,从教室延展到寝室。这样会是教学具有持续性和延续性,是大学英语的学习不间断地进行。如果同一寝室的两名同学之间形成一对口语练习排挡,坚持不懈地在一起练习口语,四年之内是种用英语进行交流。四年下来他(她)们的语言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创造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这种甚至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将继续存续下去的做法一定会存在的。这和许多其它因素分不开。学生们之间的习惯爱好,是否有共同的志向和理想,是否同样有毅力和耐力,是否愿意为英语学习付出这么多的时间等等。

四、结语

王守仁在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时提出了科学性、多样性、针对性和时代性原则。[3]这些原则同样也是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教师应始终牢记,无论哪一门课程的教学,传授知识永远都只是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时期在未来多变的社会中具有高度低适应性、应变性和创造性才是所有教师的共同目的。这一点所有教师都必须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学生的思辨能力便可经过大学阶段的教育而得到提高。

[1]邹绍艳,高秀雪.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J].外语研究,2015(3).

[2]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5).

[3]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王建华(1965-),男,湖北汉川人,硕士,武汉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评判英语课堂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英语课堂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