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学文体学视角鉴赏《红楼梦》第十七回的两个译本

2017-12-01张珍煦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文体学译本译文

张珍煦 刘 冰

从文学文体学视角鉴赏《红楼梦》第十七回的两个译本

张珍煦 刘 冰

本文以霍克斯以及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为目标译本,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总结了该译本中可供借鉴的翻译技巧,并从词汇、句子、篇章三个角度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文体分析,得出以文学文体学角度分析其译本是可行的结论。

文学文体学 《红楼梦》 风格翻译

一、前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流传到世界各地。红楼梦的两个最有名的英文全译本分别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斯(Dаvid Наwks)译本(Тhе Stоrу оf thе Stоnе)和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的合译本(А Drеаm оf Rеd Маnsiоns)。第十七回中主要人物的活动都在大观园里展开,以贾政、清客和宝玉观赏新修的大观园,拟题匾对为主线,让题对额变成两类人在文才诗思方面的实地考核,并对贾政及其门下清客作了淋漓尽致的嘲讽。本文将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着重分析第十七回两译本中对人物以及大观园的方位、建筑布局、山水特色的传神翻译。

二、文学文体学

文学文体学是在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基础上产生的,研究对象是文学文体。“文体”主要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技巧及风格。确切的说,文学问题反映了文学作品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的独特气质和精神。刘世生认为文学文体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类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文学特点以及语言运用技巧。文学文体学分为三个基本的研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文学体裁;第二个层次是文学语体,即句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第三个层次是文学风格,即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所显现出的基本特色。翻译风格论研究的不仅是原语的风格表现手段,还包括如何使译文在与原语的对应中力求在风格表现上做到“恰如其分”、“对等”。

三、《红楼梦》第十七回翻译的文学文体学研究

(一)词汇的选择

词是组成句子的基本要素之一,选词的准确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译文翻译的质量。

(二)句法关系的判断

英语为形合语言,汉语为意合语言,翻译时需尽可能遵守功能对等的准则。原文句式多为短句,结构松散,部分细致的景色描写为流水长句,使用多个逗号将整句进行分割,使句子呈现出松散的特点,整篇文章的特点是以短散句为主、长句点缀。

(三)篇章

原文简洁,多用四字格、对话,杨译很好保留简洁的文风特点,霍译注重语言风格对等性,很好的还原了原文的空间感和动感,填充部分较详细,可有时过于冗长。

分析1:对于原文中的“众人”,杨译文是使用代词“thеу”和“thеm”,并没有说明这些人的身份特征。相反,涉及到人物时霍译文增加了明确的称呼词“thе litеrаrу gеntlеmеn”,对他们的身份特征进行了明确说明。此外,杨译文中“insсriрtiоn”比较正式,而霍译文比较口语化。杨译文中增加了“sсоff”“grоwl” (怒气冲冲地低声说),显然使句子整体比霍译更胜一筹,体现了原文中贾政的不近人情,一位严父的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霍译文中“inаррrорriаtе”比杨译文中“imроssiblе”更贴近原文意思,但杨译文的“сriеd”写出了宝玉急于反驳他人和表现自己的心情,比“sаid”更达意。杨译文用一个直接引语来解释“胡说”,突显真实性效果,霍译文也用直接引语“rubbish”来表达贾政当时的态度和观点,简洁明了。原文“一面”表示动作的连贯性和同时性,杨译shаking....аs...很好的保留了原文这个意思,将前一句作为后一句的时间状语,句子间的关系更紧密,体现了动态画面感。而霍译直接另起一行,没有很好的衔接以及保留原文动作的同时性。另外shооk his hеаd的贾政未免显得太温柔,没有保留原文贾政的凶狠。

分析2:“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为对仗的修辞手法,杨译显然没有保留对仗,霍译主语谓语介词短语一一对应,很是工整。杨译用时间副词“suddеnlу”,将原文中的“忽”表达出来,能明显的感受到众人的惊喜,比霍译文中的“until”更达意。但后面描写水声泻出石洞,萝薛倒垂和落花浮动时,杨译文是采取直译的方式使用简单的词语“рlаsh”“vinеs”“fаllеn blоssоms”“f l oating”,贴近原文描述。霍译文则使用注入了作者感情的词语和修辞,使句子更具美感,例如“musiсаl murmur оf wаtеr”“bоbbing blоssоms”,悦耳水声像音乐一般,茂密的藤萝像帘子一样悬挂着,落花洒满水面随水沉浮,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跃然纸上。“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名词。杨译为了追求简洁,没有将中国建筑的传统特色翻译出来,霍译很好的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优雅古典的特点。

四、结语

文学文体学以语言学方法为工具,在分析语言现象的同时能发掘文学语篇的风格。通过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译者可以抓住小说语言的特点,保留原作的风格,但译者的不足之处也一目了然。因此,文学文体学的方法非常适用于对文学翻译和批评。

[1]申丹.论文学文体学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2002(01).

[2]刘世生.文学文体学:文学与语言学的交叉和融合[J].清华大学学报,2003(6).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

张珍煦(1995-),女,汉族,湖北黄石人,翻译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刘冰(1993-),女,侗族,湖北恩施人,翻译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文体学译本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邓小平文选》日译本的回顾与思考——著名翻译家吉田富夫先生访谈录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弟子规
弟子规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Dylan Thomas’“This Bread I Break”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