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化自信与“中国梦”的实现

2017-12-01翟晓芳

长江丛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国梦中华民族价值观

翟晓芳

谈文化自信与“中国梦”的实现

翟晓芳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思想源泉和精神支撑。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命题的提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四个自信”,尤其坚定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我们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

在中国即将实现全面小康,并进一步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并提出,契合了当代中国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要求,这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积淀着民族的历史、传承着民族的情感,塑造着民族的价值观念,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从本质来讲,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同、信念坚定而正确的文化心态。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郑承军教授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2]。中国当代语境下的“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仰和认同。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文化自信提出的背景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提出的时代新课题。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6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紧接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4]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总书记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振了信心。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三个自信”并拓展到“四个自信”,主要源于建国以来近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9年来的成功实践: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再到世纪之交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已实现了总体小康,再到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即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我国已经站在了由世界大国成为世界强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短短几十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开辟了中国道路、建立了中国模式、创造了中国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已充分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我们应该具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但文化自信的提出,正是因为我们中国至今在文化的发展上还相对薄弱。纵观世界近现代史,欧美各国在完成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转型中,都离不开理论体制的创新,都必须借助于文化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壮大。但是现如今我国文化的发展与当前的经济水平相比还很不相称,在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国家硬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之后,我们要着力补齐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短板,就必须要坚定文化自信。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语境下,文化自信的提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增强文化自信的举措

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5]。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在国内我们要搭建各种平台,通过举办道德讲堂、文化论坛、开展经典诵读、传统艺术展演等活动,使人们充分了解中国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借助重要的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坚持交流互鉴,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至今已开办十年有余的孔子学院,是我们推行文化走出去的良好实践。据报道,“截至2016年底,共有140个国家设立了513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中外专兼职教师总数4.6万人,各类面授学员155万,网络注册学员59.7万。孔子学院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包容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全球语言文化共同体之一。”[6]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文化之花,借由孔子学院及其他诸多实践之力将开遍世界。

不忘本来,也要吸收外来,才能面向未来。我们要虚心学习、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使我们民族的文化更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尤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成功地解决了各种重大的理论难题和实践问题,实现了和平崛起,为我们在世界舞台上奠定了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有理由继续矢志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我们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开辟新境界、新气象。但是“吸收外来”,并不是全盘拿来,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而是要始终坚持“为我所用”、“和而不同”,从不同文明中汲取养分,寻求智慧,融会贯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品牌,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坚定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高速稳定持续的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赢得了世人瞩目。但与此同时,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正处于国内外各种思潮碰撞、价值冲突的重要时期,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理想信仰和道德伦理观念都受到了巨大冲击。“衣食足”早已解决,但是“知荣辱”依然是个值得担忧的大问题。因此,积极培育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最能体现我国文化基因和特质的价值观念就显得越发迫切和必要。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而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凝练为24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和界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而这三个层面正是“中国梦”在国家、民族和个人层面的具化和体现。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因此,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十三亿人民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1][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Z].2016-5-17.

[2]赵明.习近平强化中华民族精神标识坚定文化自信 [EB/OL].中 青 网 ,http://news.youth.cn/wztt/201607/ t20160707_8245508.htm,2016-07-07.

[3]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Z].2016-6-28.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Z].2016-7-1.

[6]刘延东.携手并肩开创孔子学院发展新局面——在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Z].2016-12-10.

(作者单位:安顺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梦中华民族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