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记”发展史

2017-12-01◎陈

新闻前哨 2017年11期
关键词:范长江中国记协座谈

◎陈 娟

“青记”发展史

◎陈 娟

一、概说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1937年 11月8日成立于上海,1941年4月,总会在重庆被国民政府查封。“青记”致力于中国新闻事业的积极发展和宣传抗日战争。1987年,经新闻界泰斗方汉奇等开会论证,认定“中国记协”的前身就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2000年,国务院将“青记”的成立日期11月8日确定为中国的“记者节”。

“青记”前后共存在了3年多时间。在这3年里,“青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上谱写了一曲辉煌之歌,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丁淦林和徐培汀在 《二十世纪中国新闻界十件大事》中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成立列为第四,并称其“为新闻界团结抗日做了大量工作。”

二、“青记”的发展历程

1.“青记”成立前的萌芽阶段——上海记者座谈

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的步伐,1933年夏,在上海从业的几个青年记者:新声通讯社编辑恽逸群、新声通讯社记者袁殊、上海《新闻报》记者陆诒、上海申时通讯社记者鲁风、上海《大美晚报》编辑吴半农等人在上海霞飞路(现在名为淮海路)一家名叫 “文艺复兴”的小餐馆里偶然相遇,通过探讨社会时事、新闻理论,“从闲谈之中发觉大家都有生活忙碌而缺乏进修机会的共同感触”[1]。故此,大家约定每周一聚,进行座谈,后称为“记者座谈”。这就是 “青记”的前身——上海记者座谈。

座谈会在初期只是两三个人的交谈,由于其公开的“欢迎一切同情的友侣”,吸引了很多记者前来:杨潮、朱明、邵宗汉、夏衍、范长江、石西民等先后前来参加座谈。随后,大家决定在报纸上开办《记者座谈》专刊。

《记者座谈》后来刊登在当时的《大美晚报》中文版上。专栏内容主要涉及:新闻理论研究、时事评论、各地新闻事业的发展及新闻教育机关的介绍、新闻业务探讨等。其对当时新闻界存在的媚俗、自毁形象的状况,以及新闻记者的作风问题进行过严厉的批驳,对蒋介石政府的新闻检查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尤为不满。

随着《记者座谈》针砭时弊和宣传抗日的倾向日益明显,不可避免地侵犯了当局者的权益。因为《大美晚报》地处租界国民党无权查封,于是在1936年5月,国民党通过《大美晚报》的发行人——美国人史蒂(Starr,C.V.),劝告该报中文版负责人停止出版《记者座谈》专栏。《记者座谈》专栏自1934年8月31日起,至1936年5月7日终实际上出版了89期。

《记者座谈》专栏虽然停办,但“记者座谈”的活动却一直坚持下来,并且越来越多的记者加入座谈行列。这为后来“青记”的成立做了人员和组织的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在淞沪会战的炮火中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略中国。不久又发生“八·一三”事变,上海军民投入到抵抗日军侵略的斗争中。当时许多爱国青年记者奔赴华北、西北战场,报道前线抗战形势。上海记者座谈的成员为了能够如实报道战况,感到有进一步组织起来的必要,在一次记者座谈会上,经恽逸群提出,座谈会成员讨论之后,决定成立一个永久性的统一组织。

1937年10月,上海记者座谈召开成立组织的第一次筹备会,因参加者多为青年人,所以当时范长江提议定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

“青记”延安分会成立大会

1937年11月 8日晚 7时,“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在上海山西路南京饭店举行了成立大会,参加成立大会的发起人有:羊枣、朱明、邵宗汉、袁殊、章丹枫、范长江、恽逸群、彭集新、傅于琛、王纪元、王文彬、徐怀沙、刘祖澄、戴述人、王启煦共15人。

此时,上海的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国民党节节败退,苏州河两岸炮火连天。在这种情况下,会议开得比较紧急,协会的章程也只是作为草案通过,并未来得及逐条讨论。会议推举范长江、羊枣、碧泉、恽逸群、朱明5人为总干事,夏衍、邵宗汉等人为候补干事,但是没有选定执行委员会。

3.成立后的“青记”四易总会“根据地”

1937年 11月 8日,在“青记”成立大会上,会员讨论了战事的发展趋势,考虑到国民党军已经开始撤退,上海的沦陷已经成为事实,“青记”要发展就必须马上占领另一个舆论中心。此时,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向全国发出迁都重庆的通告。政治中心的转移意味着下一个全国新闻事业中心必定是武汉,于是会议决定迅速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武汉分会,授权范长江由上海奔赴武汉筹备分会成立事宜。

(1)一“易”武汉——更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1937年范长江还在 《大公报》负责采访战地新闻,为了能够更好地组织“青记”工作,范长江向当时《大公报》总编张季鸾提出去《大公报》汉口版工作,获准。

范长江11月中旬到达武汉,白天在大公报审阅稿件,晚上就在宿舍里会见各地的记者,筹备“青记”武汉分会成立事宜。1938年1月1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武汉分会正式宣告成立。

期间,范长江去国民党中宣部申报备案,当时国民党怕“青记”成为一个职业性的团体会给他们增添所谓的“麻烦”,要求他们成为学术团体,加之协会之称同各地的记者公会有重复之嫌,便于1938年3月15日正式更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1938年3月30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汉口青年会二楼礼堂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当时成立大会的记者代表分别来自上海、武汉、长沙、广州、西安、成都、重庆、香港以及南洋各地。参加这次大会的国民党官员有国民党中宣部部长邵力子,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新闻界的代表有张季鸾、曾虚白、邹韬奋、潘梓年等;文化界人士有:郭沫若、沈钧儒、严宝航等;国际友人有:苏联塔斯社的罗果夫、美国合众社的爱泼斯坦和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

大会通过了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成立宣言》,宣言称:“抗战一定能胜利,同时抗战一定会将中国腐旧的成份打掉,而在抗战过程中逐渐产生出崭新的力量,这是我们的信念[2]”。

会上还进行了选举,范长江、傅于琛、陆诒、钟期森、曾圣提、朱明、徐迈进、陈子玉、夏衍、陈同生、恽逸群等被选举为理事,其中范长江、钟期森、徐迈进为常务理事,朱明为秘书。在常务理事下面分设总务组、组织组、学术组,由肖英、冯英子、朱楚辛分别任干事。同时,为了扩大“青记”在社会上的影响,获得认可和支持,以达到促进抗战宣传的目的,“青记”“聘请 《大公报》的张季鸾、王芸生、邹韬奋等15人为名誉理事。

于右任题写了“青记”的招牌和新闻记者的刊头。《新华日报》的张谔为“青记”设计了以笔作枪的徽章,它成为青年记者抗战、团结、进步的象征。

此时的“青记”武汉分会实际上执行了总会的职能,“青记”总会也自此迁到武汉,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2)二“易”长沙

1938年10月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武汉即将不保。在武汉会战的后期,范长江因不满《大公报》蓄意迎合蒋介石的政策而辞职。10月下旬,国民政府弃守武汉,“青记”总会部分会员开始向长沙撤退,在“青记”长沙分会建立的“记者之家”落脚。

在长沙,“青记”和长沙分会先后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如向读者捐募寒衣、征集慰问信送到前线等,既以实际行动支援前方将士,又激励了广大读者的抗战热情,取得很好的效果。

日军占领武汉后继续南下,进入湖南北部并不断空袭轰炸长沙等地。这样,尚未安顿下来的“青记”总会,开始陷入到长沙岌岌可危的担忧中。经讨论,“青记”总会决定先撤到桂林,建立据点再谋发展。

不久,国民党长边警备司令邓梯、警备第二团团长徐坤、长沙警察局局长文重孚执行蒋介石“焦土抗战”的指示,于11月12日夜间,下令军警纵火烧城。就在长沙大火当天,“青记”展开紧急撤离,经周恩来的巧妙安排,范长江带领“青记”以及刚刚成立的国际新闻社等一干人经衡阳撤离长沙前往桂林[3]。

(3) 三“易”桂林

武汉弃守之后,桂林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西南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青记”于1938年11月15日经长沙撤到了桂林,在桂林环湖路二十号建立根据地。桂林“青记”和 “国新社”、《救亡日报》、《新华日报》桂林分馆、《扫荡报》桂林分馆、华侨战地记者服务团等都在一起,彼此通气,共同开展工作。

(4) 四“易”重庆

1938年武汉保卫战后期,“青记”的一部分会员前往重庆,在重庆成立了“青记”驻渝通讯处,与武汉的总会遥相呼应。1939年4月,“青记”决定将总会迁到重庆,此时,范长江也来到重庆,负责领导总会的工作,并于5月4日将“青记”由中营街58号,迁入骡马店衔。也就是在这一天重庆遭受了日军毁灭性的轰炸,“青记”门前也落了一颗炸弹,虽然总会并没有被炸毁,但是考虑到安全问题,又迁入张家花园62号樾园,才相对稳定下来。“青记”迁入张家花园后,范长江总揽全局,“青记”取得快速发展,重庆“青记”在范长江的领导下达到历史上的全盛时期。

4.“青记”总会被封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 “皖南事变”,公开破坏统一战线。作为进步记者组织的“青记”也成了国民党要打击取缔的对象。重庆的局势越来越严峻,“青记”许多会员都先后撤离。在这种情况下,“青记”重庆会务紧缩,会址又迁到化龙桥嘉陵江对岸的猫儿石,许多活动也转入地下秘密进行。

此时距“青记”成立已经3年多时间,“青记”的会员由刚成立时的24个发起人发展到将近2000人,但是“青记”的理事会还是1938年3月在汉口选举出来的。并且由于形势所逼,当时的理事会成员现在分散各地,有的出国,有的在前线、在战地、在敌后,这对于“青记”总会会务的领导和“青记”本身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青记”理事会重新选举迫在眉睫。考虑到当时会员散落在全国各地,而且因为战争造成交通阻断这种情况,“青记”拟了一份包含75名理事会候选人的名单投寄到各地会员手中,准备进行通讯选举。后来这个名单引起国民党的注意,1941年4月28日,国民党中宣部以信中有反动内容为由下令 “青记”停止一切活动。“青记”就这样消失在重庆。

5.烈火中涅槃的凤凰—中国记协

“青记”总会被封后,国统区的其他分会也随即被取缔,但是在解放区的一些分会如:延安分会、晋西分会、苏北分会、晋察冀边区分会、盐阜区分会等的活动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有上万甚至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青记”会员继续奋战在全国各条战线上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1957年,中国新闻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正式宣布成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1987年7月4日,“中国记协”召集当时新闻界人士吴冷西、李庄、安岗、江牧岳、穆欣、方汉奇等,对“中国记协”的历史沿革及成立日期进行认真分析和论证,认定“中国记协”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37年11月8日成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中国记协”于2000年1月25日正式向国务院请示,将“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的成立日期,暨11月8日定为 “记者节”。 经过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2000年8月1日正式批复 “中国记协”《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中国“记者节”。 2010年3月26日,经过范苏苏等人的努力,“青记”成立会址——上海南京饭店也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三、“青记”的性质

1938年,范长江、陈农菲、胡兰畦(从左至右)在武汉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讨论工作

从“青记”的整个发展来看,虽然“青记”不是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但是的确受到共产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首先,“青记”的领导人范长江等和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联系紧密。并且范长江最后也加入中国共产党。其次,“青记”成立之初财政困难,当时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其捐助200元[4],帮助“青记”度过难关。第三,和共产党一样,“青记”对于抗战的态度从未动摇过,甚至会刊前几期还专门开辟一个名为 “游击队”的专栏,专门报道共产党的游击战争。这种种迹象都说明“青记”和共产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 “青记”的组织设置来看,“青记”的理事会名单中,3个常务理事范长江、钟期森、徐迈进也是代表了当时重要的三方,范长江是以《大公报》为代表的民办报纸的代表,钟期森是以《扫荡报》为代表的国民党报刊的代表,徐迈进则是以《新华日报》为代表的共产党报刊的代表,从这个理事会的组成来看,“青记”组织的设置响应了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

综合以上分析,“青记”的性质可以定义为:“青记”是致力于民族抗战和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受共产党影响较为深刻并且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新闻社团。

四、为新中国各条战线培养大批人才

“青记”在短短三年的历程中,召集和吸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记者参与,这些记者抗战时期活跃在各大抗战前线或者深入敌后抗日根据地,宣传和报道战争形势,周旋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重重重压之下,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灵与肉的考验,有的壮烈牺牲了,而那些存活下来的则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年代他们中的大多数担负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在新闻、文艺、科学、教育等各条战线上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青记”主要负责人建国后的主要贡献:

范长江,“青记”的发起人和最主要领导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范长江跟随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奉命接管国民党在北平的新闻单位,组建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人民日报·北平版》,1950年1月范长江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社长。从1991年起由中国记协主办经中宣部批准为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 “范长江新闻奖”正式设立,并成为全国中青年记者的最高荣誉奖。2005年“范长江新闻奖”与“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

恽逸群,“青记”的发起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担任《新华日报》华中版总编辑和社长、新华社华中分社社长、华中新闻学校校长、人民解放军渡江前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政治秘书、宣传部代理部长,《大众日报》总编辑,《新民主报》社长,新中国成立后又历任《解放日报》社长、华东新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等职务。

邓拓,“青记”晋察冀分社的负责人。新中国成立后,范长江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时,他任总编辑。1952年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为创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做了大量工作,是记协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青记”会员将近2千人,以上列举的不过寥寥数人。毫不夸张地说,抗战时期 “青记”的会员遍布全国各地,活跃在各大战场前线、敌后根据地,建国后他们同样是奔赴全国各地,活跃在新中国的新闻、文艺、文学、科技教育以及各大宣传阵线上,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栉风沐雨,再接再厉

2016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强调:中国记协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希望中国记协再接再厉,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把广大新闻工作者凝聚起来,真正成为“记者之家”。

从1937年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成立,到今天,中国记协8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代代新闻工作者前赴后继追求强国富民梦想的伟大征程,就是我们这个国家逐步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时代镜像。承续“青记”精神,当代新闻工作者担负“治国理政、定国安邦”大任,需要再接再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湖北日报理论编辑李思辉对此文亦有贡献)

注释:

[1]成舍我:《三种报纸的出路.《大美晚报》中文版,《记者座谈》专栏,1935-10-17

[2]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新闻记者》第一卷第二期,1938年5月,第3页

[3]陈娟:《“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历史回顾》,《传媒观察》2011年第一期,第59页

[4]王大龙:《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北京市: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8,03,第 383~391 页

(共青团河南省卫辉市委)

猜你喜欢

范长江中国记协座谈
6.座谈
石鲁同志谈写生 记一次家庭走访座谈
如何秀出美丽新农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贺信的体会
范长江生平纪念展在渝启幕
内江市东兴区:挖掘“范长江家风”故事
凝心聚力书写伟大时代
——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专题
范长江“范儿”
国务院法制办与国家标准委就《标准化法》修订进行座谈
关于“环境艺术与城市雕塑”的座谈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