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再别康桥》的审美意蕴与抒情的融合
2017-11-30何栩祯
何栩祯
摘要:《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在新诗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徐志摩的写作风格受西方诗歌界的理论影响,在注重诗歌创作“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和音乐美的基础上又灌入了自身的理念。诗中流露出的愁绪伤情,体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真挚情谊;其审美意蕴层面的“三美”同诗人情感融合,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创作魅力。本文旨在从诗歌审美和抒情的融合体现,愁绪伤情成因等方面分析,以此展开对诗歌讨论。
关键词:《再别康桥》;审美意蕴;抒情;融合
一、融合体现
(一)繪画美
绘画美体现在诗歌措辞用字方面。通过辞藻对画面的勾勒呈现画面的立体感和色彩感,在一定程度上同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画面是由色彩和景物构建而成的。在《再别康桥》里,诗人开篇提及的“西天的云彩”为下文使用色彩绚丽的辞藻埋下了伏笔,整个场景都是在夕阳下映射下的景色。紧接着在下文中,诗人运用了大量色彩明艳的词汇来凸显画面的色彩感。通过“金柳”,“夕阳”,“青荇”,“清泉”,“彩虹似的梦”等此类辞藻的运用,勾勒出一幅生动舒适的画面,在夕阳的渲染下,河畔的柳树蒙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油油的青荇在康河清泉里逍遥,就像彩虹一般的梦幻。这是诗歌中色彩最明艳的一个画面,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简洁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明丽的流动画面,构建了一处处美妙绝伦的意境,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绘画美”的诗歌美学主张。
同时,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也十分契合情感的表达,如“青荇”,“笙箫”,“夏虫”等,构建了一副静谧的画面。此外,当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时候,却偏偏“不能放歌”,此种矛盾和反差,情感上的压抑,形成一股强烈的情感暗流,可谓无声胜有声。诗人虽然身处离别之际,但是可以明显从其笔下的描绘中明显感受到诗人浓浓的喜爱之情。
(二)建筑美
建筑指的是诗歌架构,即句法结构的排列。闻一多先生认为建筑美就是将诗歌的审美从听觉扩大到视觉领域。在《再别康桥》七节诗中,句法排列灵活而又严谨。每节四行,每节两顿或是三顿,且每节行数中的字数基本相同,布局相对规整,排列基本对称;韵律上多是二韵和四韵,抑扬顿挫,情感潮起潮落,松弛有度,读起来朗朗上口。整体上,韵律富于变化,也正好体现了诗人错综复杂的情感变化历程。
(三)音乐美
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抑扬顿挫的韵律效果上。诗歌中每小节诗句末尾呈押韵现象,“来”和“彩”,“娘”和“漾”,“摇”和“草”等分别押韵,韵律鲜明,且开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轻轻的我走了”运用反复,节奏感强。其中,也不乏“轻轻”,“悄悄”,“油油”等叠词的运用,更容易让人进入诗歌情境,体会诗人情感。诗人“不带走一片云彩”,不忍破坏康桥的美好。由此可见,诗人对康桥深厚的情谊,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
二、愁绪伤情成因
《再别康桥》之中,弥漫了一层淡淡的忧愁,徐志摩的愁绪伤情是诗歌的灵魂,也是其后期作品的主要情感基调。究其根本原因,是他的人生理想的破灭。
其一,爱之幻灭。徐志摩一生中有两次轰轰烈烈的爱情。第一次是在康桥留学之时,与梦中情人林徽因轰轰烈烈的爱情,并且挣脱了封建世俗的桎梏,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后来,他与陆小曼的结合也最终惨淡收场。在经历了两次情感创伤后,故地重游,却又恰巧听闻林徽因与他人结婚的消息,不免触景生情。爱情梦想的幻灭,也是为何诗中弥漫了淡淡的哀愁的原因。
其二,自由之束缚。徐志摩倾向于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实现“英国式”的理想自由。在英求学期间,深受伟大的思想家罗素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他怀抱着“民主政治”的理想回国后,与闻一多和胡适等先进积极分子组建了新月社,力求打破专制体制囚笼。大革命夭折之后,蒋介石的暴力手段和流血方式将诗人的自由民主理想碾成粉尘,将他的政治理想自由放进了时代的黑暗囚笼。
其三,美之顿悟。徐志摩对美的重新认识来源于同一位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儿的交谈中,曼殊斐儿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了徐志摩。徐志摩认为曼殊斐儿是完美女神的化身,并在《曼殊斐儿》中不吝赞美之词,对其大加褒扬。曼殊斐儿的人格魅力唤醒了徐志摩写作的的浪漫主义色彩,不仅仅是包含在他的写作风格中,也体现在了他的“爱”与“自由”之中。
三、结语
徐志摩对康桥的爱恋激荡在诗歌中的每一个韵律之中,文字浅浅,情谊深深。20世纪的中国诗歌因为徐志摩而多了几分清新淡雅,虽然他的生命短暂,但他把这份美好永恒地留给了后世。《再别康桥》的美,会成为文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司琪.论《再别康桥》的审美内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3(2).
[2]严运桂.《再别康桥》伤感情调的审美价值[J].名作欣赏,2005(2).
[3]咸立强.精致的抒情:《再别康桥》的审美意蕴建构[J].语文月刊,2014(3).
[4]洪俊娴.《再别康桥》的魅力:古典意象与现代诗歌的结合[J].知识窗,2014(5).
(作者单位:长沙市实验中学)